新技术、新模式助力河北省生猪产能稳步恢复
——专访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高效养殖岗位专家张秋良和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颜国华

2021-01-20 08:09周会会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断奶猪瘟猪场

▲ 本刊记者 周会会

编者按:非洲猪瘟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全国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养殖行业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成为防疫复产的重要保障。2020 年,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高效养殖岗位与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合作,积极响应河北省重点工作部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恢复和稳定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给上,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与推广优势,从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优化猪舍清洗消毒工艺技术、优化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断奶育肥一体化饲养模式等方面发力,通过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助推全省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并实现稳定生产。截止到目前,河北省生猪产能已恢复至2017 年正常水平的86%以上。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高效养殖岗位专家张秋良研究员和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颜国华站长,对其团队一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为其他地区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记者:生物安全措施对非洲猪瘟防控非常关键,您的团队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张秋良:非洲猪瘟的防控离不开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过去这一年,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总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就是控制人员、猪群、车辆、物资及污染物的进出,基于此,本团队设计了距离生产区3 km 外异地出栏模式,提出在3 km以外中转站、场区大门及外围实体墙、场内办公及生活区、生产区、生产单元设置“五道堡垒”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并优化了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和高效清洗消毒技术,使猪场疫情防控壁垒更加牢固。另外,为加快恢复养猪业产能,使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编制了“规模猪场生产管理制度及考核指标体系方案”、“规模场智能化管理技术”、“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生产管理制度”,从人员和物资进出管理、设备升级改造、各阶段猪群饲养管理及转群等方面进行规范,用于指导猪场恢复生猪产能。截止到2020 年10 月,已指导20 余个猪场实现复养生产,助力河北省生猪产能恢复至2017 年正常水平的86%以上。

记者:就猪场内部而言,您的团队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总结了哪些经验?

张秋良:清洗消毒是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一环,猪场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猪舍清洗消毒工艺技术落后、病原微生物结构稳定性强等,多数猪场在猪舍清洗消毒过程中达不到理想效果,病原残存率依然较高。非洲猪瘟病毒粒子有内外两层囊膜,传统清洗方法很难破坏其囊膜结构,使其释放出核心粒子,导致消毒剂不能有效杀死病毒,使清洗消毒效果大打折扣。过去一年来,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引进了泡沫清洗技术,并从发泡剂用量及发泡水压等方面对清洗工艺进行优化。泡沫清洗技术能够去除猪舍内墙体、栏杆等表面的油脂、蛋白质、污垢、生物膜等,提高清洗效率,再配合合适的消毒剂就可以达到更佳的清洁与消毒目的,经过不断的试验,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将发泡剂稀释比例由1:150 优化至1:200,发泡水压从7 MPa 优化至5 MPa,并达到了最佳的发泡效果。此外,在消毒工艺方面,我们也提出了“泡沫清洗-干燥-消毒-干燥-二次消毒-效果评估”的消毒程序,且两遍消毒要尽量选择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

颜国华:我们将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总结的泡沫洗消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保育仔猪舍清洗用水大幅减少,较常规清洗节约42.63%,清洗效率也大幅提高;保育仔猪转出的均匀度提高,平均日增重提高6.03%,耗料增重比降低4.81%,仔猪成活率提高3.34 个百分点,猪只用药成本降低2.71 元。仔猪在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方面的表现,也可以间接反映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记者:在猪群“全进全出”管理方面,团队有哪些新的体会?

张秋良:“全进全出”是阻断猪群之间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现阶段的规模化养猪场主要以“后备-配种妊娠-哺乳-保育-育肥”这种传统连续式养殖模式进行自繁自养,猪场每天配种、断奶、分娩、转群、卖猪工作交叉,人员在猪场内外各区串门,“全进全出”无法真正实现,生物安全体系形同虚设,存在疫病防控风险大等弊端,容易导致非洲猪瘟、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等病毒性疫病在全场内循环传播。

为此,河北省生猪创新团队集成、优化了两项猪群“全进全出”管理关键技术。其一,优化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从生产周期上游解决猪场中的“全进全出”难题。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根据母猪生产节律和猪舍运转规律,确立了三周批次化生产模式为最优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后备母猪的选育、母猪的精细饲养管理、围产期的保健、输精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优化。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减少了外源激素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这项技术也被我们团队推荐为河北省2020 年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其二,优化断奶-育肥一体化饲养模式,从生产周期下游破解猪场中的“全进全出”难题。多点式饲养模式在切断各类病原体在母猪、保育猪、育肥猪之间的传播途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三点式饲养模式存在保育场规模小、管理效率低,并且猪只转运成本高、应激多的问题。本团队在两点式饲养模式的基础上,引进断奶-育肥一体化饲养模式,并进行了优化。在饲养管理方面断奶仔猪采用“双倍法”饲养,至70 日龄再分群;在猪舍建设方面,采用断奶-育肥一体化猪舍配套育肥舍的建设方案。同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配套集成了温度控制技术、育肥期限饲技术等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通过优化减少了猪群的应激,节省了建设成本,为猪场生产效率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颜国华:母猪三周批次生产管理技术和断奶-育肥一体化饲养模式使“全进全出”管理在猪场真正得以实现,对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综合试验推广站示范推广母猪三周批次化生产模式,示范场母猪平均分娩率从82.20% 提高到86.03%,断奶仔猪数提高5.52%,断奶仔猪的整齐度更高,更有利于保育及育肥阶段的饲养管理。通过在综合试验推广站进行示范推广断奶-育肥一体化饲养模式,猪只的平均日增重较传统的保育、育肥舍分离饲养模式提高了4.45%,平均出栏时间缩短3 d,并且商品猪出栏体重均匀度更高,猪群的综合成活率达到93.50%,较传统饲养模式提高3.5 个百分点,猪只用药成本减少4.38 元。

记者: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在产业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颜国华:2020 年,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加大了产业扶贫力度。一方面,通过对接产业扶贫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开展技术帮扶,使龙头企业每头母猪年增加经济效益500 元以上,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30 余养殖户进行了技术更新,提高了养殖成绩,增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接国家级贫困县涞源县,对当地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规模等方面的规划进行了指导,并提供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撑,推动了当地生猪产业发展。

后记: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生猪产业继续延续2019 年的市场主旋律,主抓复产能、保供给,在新冠肺炎疫情、饲料无抗、非洲猪瘟的多重压力下,我国生猪产业仍能保持着快速的恢复与发展,实属不易。

作为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的重要平台,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与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在2020 年积极协作,使科技力量更加快速地落地生根,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仅为河北省生猪产业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极大动力,也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借鉴。期待未来更创辉煌!

猜你喜欢
断奶猪瘟猪场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Hunter—Gatherers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