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从1996年在央视电影频道正式开播到2014年停播的名牌栏目《流金岁月》,与已有22年历史仍在每周六晚和周日白天播出的《佳片有约》,堪称几代人的电影记忆。既是主持人又是制片人的潘奕霖堪称这两档栏目的灵魂人物,因而有中国老电影的代言人之称。本来他想写一部关于《流金岁月》所涉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的书,不过为了试水,先出了首部访谈录《我,来自广院》,以平常心将卢静、康辉、史小诺、郎永淳、鲁健、尼格买提等十位知名主持人光环背后的故事通过访谈形式如实呈现。潘奕霖对这十位同行青葱岁月、入行苦乐、创业艰辛、生活感悟的深入挖掘,因为真实而有力量。试水成功之后,他将更加自信地追逐自己从小就有的电影梦。
记者:还以为你第一本访谈录会是关于电影的,为什么会写《我,来自广院》?
潘奕霖:我的第一本书跟出版社已经签约好几年了,是关于《流金岁月》节目所涉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的书,但是一直也没完成。后来编辑老师跟我碰撞,一个偶然的契机,定下了这个选题写十位同行。相比之下,这十位同行写起来相对简单一点。万事开头难,先出一本书,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试试水,分享一下,其实也挺重要的,所以就开始尝试写这本书,联系了多位曾经或现在依然是主持人的朋友。大家也都非常支持我,在这两年间陆续接受了我的对话采访。因为主持人在电视上和生活中的状态反差挺大的,我在书中更多展示了他們生活中的这个侧面。
记者:访谈过程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或者说,私底下,谁最和外界刻板印象不一样?
潘奕霖:以我的经历和年龄,以我的职业经验和对人的判断,再加上他们又是公众人物,所以基本上没有人特别出乎我的意料。如果非要说的话,就是鲁健,因为鲁健连续考研究生三次,这个事儿挺打动我的,看起来他一帆风顺,其实他考学的过程充满坎坷和变数,挺惊险的,这让我印象很深。但他是一个很有目标的人,也是一个对理想很执着的人,他做到了,所以我就为他高兴。
记者:当初告别《流金岁月》是什么感觉?这档做了18年的节目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意义?
潘奕霖:说实话,心情很复杂。突然间这个节目没了,当然挺失落的;另一方面,也有点如释重负。我经常在各种场合看到那些我热爱的老艺术家们,他们总问我:“小潘啊,这个节目什么时候恢复呢?”他们还会让我去家里吃饭。这让我觉得他们像家人一样。和他们亲如家人,我觉得非常神奇。就像赵薇用20多年努力想摆脱小燕子给她的桎梏,其实最终大家还是认为她的代表角色是小燕子,我也一样。曾经觉得有一天不做《流金岁月》了,也许会在别的领域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后来发现,我跟《流金岁月》是分不开的。《流金岁月》是我创办的,名字也是我取的,我见证了它的诞生和结束,它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如果我没有预测错的话,我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历都会与它相关。如果有一天《流金岁月》恢复了,你不要觉得意外,至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记者:听说你执导拍摄了纪录电影《演员》?
潘奕霖:《流金岁月》在2014年停播,之后我主要担任《佳片有约》的制片人和主持人,但出镜没有那么频繁。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流金”情怀又来了,我好像和老艺术家们那种关系还是剪不断,就想我要不要拍一部纪录电影,把他们的一些人生感悟以及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用一种比较朴实的方式记录下来?但这次不是在电视上播出,而是在大银幕上放映。那么我不再是一个主持人,而是一位纪录片的导演,但主体是一样的,无论他们是《流金岁月》的嘉宾,还是今天电影《演员》中的拍摄对象,在我的心中,他们都是我最敬爱的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我们是应该永远在心中为他们保留一块位置的。
记者:为什么第一次当导演会选择纪录片?
潘奕霖:我曾经想过拍一部剧情片,出品方、投资人都已经选好了,我当导演,筹备了两年。这是一部爱情片,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片子还没有拍出来,纪录片的契机就来了,所以就先拍摄了《演员》。拍摄过程中有很多酸甜苦辣,但终于完成了。
记者:这些年来《佳片有约》的选片标准会有调整吗?你觉得好电影需要具备什么要素?
潘奕霖:现在我是做《佳片有约》的制片人,这个栏目现在是每周六的晚间和周日的白天与大家见面。《佳片有约》是电影频道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至今也有22年的历史了,我们为全国观众推荐了很多影片,今后会继续为大家提供各国的优秀电影作品。至于说到好电影的标准,我觉得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和共情。我不认为动作特效、特技、场面大,这些会在我这儿成为特别加分的因素。如果影片的真实度没有打动我,情感上没有产生共鸣,那些东西只能是负分。
记者:越来越多的影视剧选择在网络平台播出,年轻人越来越少通过电视频道来看电影,你会怎么看《佳片有约》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潘奕霖:电影频道的发展空间我还是乐观的,其实在电视上看电影都觉得画面不够大了,你再在平板上或者手机上看,观影的效果更是会大为折损,所以我不担心新媒体会抢占《佳片有约》这样老牌栏目的观影市场,我个人还是很乐观的。而且我觉得观影方式也不是矛盾的,不是排他的。像我在家的时候,是愿意在电视上欣赏电影的,然后也愿意去影院欣赏电影。你让我在手机上看片子,每年也就那么几次,是我特别急着要看的时候,才会在手机上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