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引领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访“韧性生长·2020思翔创新实践案例”年度人物王翠坤

2021-01-19 08:12
中国勘察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数字化智慧

推荐语

王翠坤始终关注技术创新、智慧城市以及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她带领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工作,以探索城市建设数据流转为动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绿色建材发展为重点,强调“健康建筑”理念。面对2020年的新形势、新格局,知机识变、落实行动、强化创新,为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和中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王翠坤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问:首先,请您谈一下获得“2020思翔创新实践案例”年度人物的感受。

王翠坤:据我了解,思翔每年都以年度案例、年度人物等反映每年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脉络与走向,梳理、研究最具引领价值和时效性的变革发展智慧,传播与分享成功经验,促进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理性发展。我所在的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研科技”)成立于2001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的建筑结构研究所、工程软件研究所、工程抗震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改制而成,集中了4个研究所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建研院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类型涵盖行业规范标准编制、设计咨询、软件与信息化、专业工程施工与产品等。非常感谢思翔2020年对建研科技的关注,我想这是对建研科技为行业所做工作、在领域内的实践创新的认可。

问:您如何看待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的发展前景?设计企业能够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翠坤: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后半场,在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更加注重对品质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创新型国家时,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概念。“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工程建设行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伴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智慧城市将拥有广阔的前景。智慧建筑是智慧城市从感知层到应用层建设的重要载体,智慧建筑应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智慧建筑中室内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可大幅提升建筑物节能水平。综上,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选择。

建筑行业面临数字化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对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的变革。例如,二维平面设计要变为三维模型设计、图纸审查要变成模型审查、按图施工要变为依据模型施工,最后交付运维要采用三维模型的形式。另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联通,以前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制度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各参与方的分工和分配。

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为设计企业带来了新机遇。未来,设计企业大有可为,具体可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引领和主导作用。规划和设计是龙头,当前在国家和行业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政策的大背景下,设计单位对智慧城市和智慧建筑项目的整体把控力特别关键,要主动承担起构建智慧城市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创建CIM模型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BIM技术实现建筑实体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搭建智慧城市和智慧建筑的模型数据库,为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是主动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环节。近两年来,国务院、住建部大力精简资质类别,释放强烈改革信号,设计单位应抓住这次改革红利,提前谋划、提前布局,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横向上要关注智慧城市中建筑行业与市政、电力、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在纵向上努力向智慧建筑产品生产、智慧化运维管理环节延伸。

问:在依托技术革新赋能企业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宝贵经验?

王翠坤: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我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要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要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二是要紧紧围绕主业,集中资源实现突破;三是企业要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技术成果尽快在市场中得到应用。

近几年,建研科技着重在软件与信息化、建筑工业化两个方面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软件与信息化。建研科技旗下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PKPM)在计算机软件技术革新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在上个世纪国内设计院还在“趴图板”绘制图纸的时候,中国建研院就率先采用CAD进行二维平面图的绘制。当结构设计师还在手算配筋时,中国建研院就自主研发了结构计算软件,是时代浪潮中的行业“领头羊”。近几年,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积极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相关工作,牵头自主可控BIM技术研发,在“新基建”和数字城市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和探索。我们推出了基于自主平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KPM-PC,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工厂加工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我们深度参与了雄安新区BIM 管理平台建设,主导或参与了湖南省BIM智能审查平台、广州市CIM 平台、南京市BIM 审查平台、天津生态城等新技术试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数据,为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

二是建筑工业化。建研科技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建筑工业化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单位,具备标准编制、科技研发、工程设计、工业化产品生产全套技术力量。公司主编或参编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标准;积极承担国家科研课题,开展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工作;自主研发了成套的建筑结构工业化体系以及配套产品,如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外保温-装饰一体板、装配式钢筋连接接头等专利产品,市场反应良好。

问:当下即将迎来一个新的五年发展期,行业发展逻辑注定与以往不同,您对未来行业发展有哪些新的思考?

王翠坤:当前,中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开始的关键节点,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就建筑行业而言,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城市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二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习近平主席近期在联合国大会期间表示:“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将给建筑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建研科技在生态城市、绿色建筑、节能低碳、无污染精装修等方面具备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将在绿色可持续方面继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更加广泛深入应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需逐步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加工和基于模型数据的智慧施工运维,同时建立健全数字化审查制度,为行业转型保驾护航。对于“新基建”中的新城建,应以应用创新为驱动,充分运用“新基建”发展成果,形成信息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解决建筑行业“设计费用低廉”和“劳动力短缺”的困局,智能化建模、智能化加工制造和智能建造,将为建筑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建筑行业大数据的积累可以有效加速行业资源整合,大数据加快了建筑产品化、工业化的发展,让业主真正参与到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来,提升行业产出效率和工程质量。建筑运维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反馈,可促进建筑行业技术进步,有利于标准规范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就建筑行业而言,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城市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二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问“:十四五”时期您如何定位企业发展,在企业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有哪些新的发展举措?

王翠坤:建研科技的战略定位是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技术集成及创新引领者”,立足于国家队品牌优势以及科研能力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升级服务能力、创新服务产品、拓展服务模式、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力争打造成为资源整合平台、业务创新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成效和品牌形象。

第一,利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打造业务创新发展共同体。利用好央企的平台与资源,在行业内积极寻找合作机会,建立发展生态,打造共创、公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模式。公司已与包括华为、科大讯飞、国网经研院、中信工程等在内的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跨领域、跨行业合作,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寻求建筑行业多角色的配合,与生产加工企业、施工企业、地产开发企业和政府探索BIM模型在建筑产业链中的应用,促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另外,着力与CIM平台开发企业合作,发挥BIM模型在智慧建造和智能审批中的优势,为智慧城市搭建完整的底层数据。

第二,加大优势创新业务培育力度。公司在建筑软件信息化、建筑工业化、建筑改造成套技术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和人才优势,下一步将加强优势技术创新融合,强化建筑软件的平台化、智能化发展,强化装配式建筑、建筑改造中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在建筑软件方面,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好技术支撑;在工具支持方面,加大自主研发国产BIM软件和底层平台;在标准规范方面,协助地方省市建立模型交付、模型审批和数据交换等支持文件;在制度审批方面,建立三维报批报建和施工模型审查系统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推动国家部委确立模型交付审查的合法地位。同时,要积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在建筑设计方面,推动BIM正向设计理念的落地;在生产施工方面,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做好三维模型的上通下达;在智慧运维方面,积极探索BIM在运维中的功能应用和数据支撑。

第三,建立多层次的研发体系。创新来源于研发,只有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在中国建研院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建立了公司和业务部门两级研发体系,明确各级研发层次的任务、目标、责任主体及运行机制等内容,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加大多渠道科研投入,坚持服务国家、引领行业和鼓励创新的研发战略,开展行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在建筑信息化、建筑工业化、城市更新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

第四,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方面转型。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和管理变革的问题。我们将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重构数字化管理流程,强化中台能力建设,实现协同办公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

问:展望“十四五”,您有怎样的期许?

王翠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勾画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最近,在和一些业内同行交流过程中,我们都感到这些目标的提出,源于我们的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从建筑行业来看,推进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工程总承包管理、工程监理的变化、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等。这其中,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对于我们这一类勘察设计企业而言是重大利好。对于建研科技而言,软件和信息化、高端专业咨询设计、科研和标准编制能力等方面都是我们的强项,有利于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我对此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我想,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我对未来的期许。

一是创新主体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更加凸显。我们公司作为转制科研院所、作为央企,将有更多的机会,也理应有更大的担当。

二是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趋势已日渐清晰明了。就建筑行业来说,随着BIM、CIM技术的深度应用,智慧建筑、智慧城市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积极参与了住建部有关试点项目,下一步还将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以及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是城市更新行动。2020年12月

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需求侧改革”。在2020年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蒙徽部长再次提出“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基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已相继出台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建设海绵城市等政策举措,我们作为建筑科学领域的“国家队”,有着深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积累,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绿色建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家对健康更加重视,最近大家都在热议“碳中和”,实际上相关联的就是绿色建筑,这个方向符合王蒙徽部长提出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要求。多年来,中国建研院和建研科技一直致力于相关标准和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的应用成果并形成了市场效应,相信我们未来一定能够贡献更大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数字化智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建筑行业如何开展员工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