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志学,邓剑波,李向东
(阳山县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310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酶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胰腺组织消化异常性炎症疾病。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以及黄疸等病症[1]。急性胰腺炎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水肿型在临床比较多见,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而出血坏死型常继发感染以及腹膜炎、休克等,临床死亡率比较高[2]。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对38例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内科治疗成效。现报道如下。
38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选取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3月。将患者入院顺序打乱后重新排号,单号纳入对比组,双号纳入研究组,各组纳入病例19例。对比组,纳入男病例11例,女病例8例,年龄区间25~76岁,均龄指数(52.36±4.16)岁。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研究组,纳入男病例12例,女病例7例,年龄区间26~74岁,均龄指数(52.41±4.30)岁。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常规治疗。患者入院之初,完善各项检查。确诊后,并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的检测。实施胃部减压措施,轻症患者短期禁止患者进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补液提供能量即可,重症患者在肠蠕动未恢复前,应先予肠外营养。根据电解质水平补充钾、钠、氯、钙、镁、磷,注意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采用全营养混合液式方式输入。患者予奥美拉唑药物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3]。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实施内科治疗。采取补水、纠正电解质平衡以及液体复苏和心电监护的方式,恢复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并针对患者机体代谢高、炎性渗出、长期禁食以及高热等症状导致的负氮平衡以及低蛋白血症,给予营养支持,同时还要保证胰腺尽量少分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急性胰腺炎时,研究表明循环中生长抑素水平显著降低,可外源性补充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奥曲肽0.4 mg,每天1次[4-5]。
(1)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治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以及血尿检查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X线以及血尿检查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有效:治疗后,上述指标有2项以上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
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及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
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为P<0.05,则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组间比较,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比组(78.95%)(P<0.05)。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都短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 发热消失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腹胀消失时间研究组(19例) 3.82±1.12 4.75±1.42 3.60±1.09对比组(19例) 6.20±1.63 6.82±1.35 7.45±1.55 t值 5.246 4.605 8.856 P值 0.000 0.000 0.000
基层医院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不足,使用治疗手段简单。急性胰腺炎通过内科治疗常规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减轻急性炎病程进展、增加重症患者能顺利过渡危险期成功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比较多发的消化系统炎症疾病。患者发病时,其机体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后大量分泌,导致其渗出胰腺壁以及管壁外[6]。
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主要是采取限制其饮食以及使用抑制胰酶分泌药物,进行胃部减压操作,关注其生命体征等治疗方法。内科则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保证患者水以及电解质平衡。并采用液体复苏以及心电监护等方式,维持患者机体平衡。对于由于机体高代谢、炎性渗出等导致的负氮平衡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使其尽量恢复身体机能。还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奥曲肽治疗。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对于抑制胰酶和胃酸分泌都有较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其生命体征。可抑制胰酶分泌,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