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玉
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幼儿园普遍开展晨间户外运动价值
晨间活动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健康就排在五大领域中的首位。而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孩子健康的成长的添加剂。幼儿在晨间活动的40分钟里,教师应合理、科学的、有效的进行组织活动,从而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增强幼儿体质。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环境的组织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晨间综合运动区域就是针对传统晨间体育活动而开展的新的尝试。它不仅可以发挥教师、幼儿的创造力,也让孩子们对晨间运动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平时会觉得枯燥的运动变得有乐趣起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还可以自己创造一些新奇的玩法,会感到孜孜不倦,玩的不亦乐乎。同时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各种材料的使用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一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就会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但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了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不能让幼儿在晨间活动的“质”与“量”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因此要改变刻板的晨间户外活动形式,以为综合运动区域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区域游戏化的进程,推进晨间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幼儿园开展晨间户外运动现存的状况
1.观念未更新,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或接待家长幼儿的途径,在活动过程中仅提供充足的材料和一物多玩的游戏,能针对本班的幼儿体能情况结合器械开展的活动并不普遍,因此晨间活动常常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同样的活动、同种的器械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2.重复练习、缺乏创新
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对一些坚持性较差的幼儿而言,重复的活动往往使他们玩到一半就放弃了,强迫这些幼儿继续活动只能使他们对体育活动感到厌倦。没有在晨间体育活动真正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性。
3.随意性大,效能不够
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每一种玩具都有不同的玩法,孩子们又都喜欢一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随心所欲,经常会有孩子在互相追逐打闹或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不断地更换活动材料,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活动的效能性是迫在眉睫。
二、晨间活动的效能性
一是通过开展晨间户外活动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是通过研究探索幼儿晨间户外活动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综合区域运动在幼儿晨间活动中的作用,提高活动的质量。
三是通过晨间活动区域化,消除晨间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实现生活化、游戏化,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是使幼儿在晨间活动中学会生活、合作,促进幼儿团结、友爱、和谐、调合等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师在晨间综合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组织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课题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改变过往一味投入器材的盲点,懂得适时运用器械的不同特性进行有效运用,可通过教研主题学习、观点讨论、自学等途径进行。
2.巧用器械,增强趣味游戏
结合新《纲要》的精神,巧用器械结合游戏,给以往的单一枯燥的晨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如平衡木,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
3.设置场地,户外活动区域化
教师通过前期的晨间活动的探讨,对各类器械根据年级段重新进行设置,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练习变成有趣的户外区域化活动,角色、情节、竞赛赋予其中,使之新颖生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4.积极探索,优化指导策略
启发式指导:针对每个孩子的对器材的使用程度,教师在活动中以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参与式指导:通过教师的角色扮演,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及时进行指导。
示范式指导:对于新的器械活动或者孩子还不熟悉的器械,教师可在游戏之前進行基本动作示范,并针对孩子的动作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有效指导。
四、遵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选择器械市时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器械运用过程体现合理性,使幼儿对晨间活动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玩的欲望。
(二)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本着安全意识,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三)多样性原则
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来展开活动,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开展晨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验的趣味性和随机性。
(四)全面发展原则
在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发挥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态度,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功效,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例如在开展民间游戏中发展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热爱集体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态度,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经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的逆行能够区和习惯;养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等等。
(五)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