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薇薇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科目,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注重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的激发、培养,希望以此来完成对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并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将从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来展开阐述,深入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反思目前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阻碍,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力激发;策略研究
一、引 言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领,用富有创意和创新的思维来动手创造某件新的事物,在创造的过程中调动人的智力、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等,是一项综合性的本领.在21世纪的今天,创造力早已经成了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基础动力,并且创造力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去现金化的“扫码支付”、网约车、网上购物等,这些都是创造力的实质体现.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培养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力就相当于在保障我国未来的不断发展与建设,还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让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从而完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十分重要.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意义探究
首先,在当今社会,创造力已经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第一动力,有创造力的国家才能够在各行各业取得突破和收获,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应从小开展关于创造力的激发培养,这是保障百年发展的国之大计.
其次,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学科,在前人的基础上加注自己的想法来对数学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索,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创造力的激发也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向前发展,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逐渐固化,长此以往一定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和思维完善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通过创造力的激发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断创造的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目前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与产生的教学问题
目前小学生创造力激发培养的教学现状十分不乐观,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一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导致小学生的创造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都十分有限的前提下,教师并没有針对创造力的激发培养来为学生创建针对性的学习环境,这让很多学生在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想法的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学生的创造力没办法被发现.另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会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过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学习思考,并且没能意识到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而不能支撑学习创造的这个过程,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想法错误和创造的失败而产生灰心丧气的感觉,最终对数学学习造成重大影响.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建议策略
(一)构建良好环境,为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提供保障
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良好环境的构建能够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学习保障.我们可以将良好的学习环境比作培植花草的土壤,肥沃的土壤能够源源不断地给予植物养分,让植物的根基深扎其中,从而拼命向上生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第一步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保证这个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只有从长远考虑,才能将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学习“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倍数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记忆程度,采用了调动身体感官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来找2的倍数,教师依次报出数字:4、5、45、18、27、19……学生认为哪一个数字属于2的倍数,就用手掌轻轻在桌子上拍击一下.科学研究证明,对人体感官造成反复刺激的行为更能加深人的记忆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同于传统枯燥的数学学习方式,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可以由此受到启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无论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事物相结合来达到具象化的效果,还是运用不同于常的思维方式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这些都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教师对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意识锻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予了学生在学习创造过程中莫大的支持.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意自己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态度,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逐渐引导学生喜欢去进行思考与创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创造力、提升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观察,分阶段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可能只通过一堂课或者一段时间就能完全激发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分阶段来实施对学生创造力激发的工作,而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培养小学生在看待事物时先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由此来激发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搜集了许多不同的平面图形,并且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形,进而联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见过相似的平面图形,在哪里见过?将平面图形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了一起,这样小学生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联想,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事物?学习平面图形就从生活中找出对应平面图形形状的物体,学习加减法就从实际生活中找出自己运用加减法的经历,学习面积、小数、分数等知识时也是如此.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来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学生发现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盘子是圆形的,吃的饼干是长方形的,美味的三明治是三角形的.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七巧板”作为辅助学具,请学生尝试用七块平面图形来拼出一个完整的图形.七巧板是非常有趣的一种平面图形智力玩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其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帮助.
(三)注重思维完善,让学生的创造力能够不断进阶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认为发现问题的意义要大于解决问题的意义,在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培养中,引导学生发现值得创造的因素同样比完成创造要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分阶段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下一步就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完善,引导学生通过有条不紊的逻辑思考来发现值得创造、可以创造的因素,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利用完善的创造性思维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不断进阶,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智力与注意力的高度紧张,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思考质量和思考效率.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会请学生自己来讲一讲究竟什么是分数,如何将分数的含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介绍自己认为的分数的含义不过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换一种方式说出来,等到真正深入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还会发现很多学生其实根本没有透彻了解分数的定义.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分数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比如学生会在一个盒子里面依次放入红豆,并解释说:“盒子里面的空间就是1,当放入一粒红豆的时候,整个盒子都是它的活动范围;但是放入两粒红豆后,它们就要平分里面的空间,再放入三粒、四粒、五粒红豆,盒子里面每一粒红豆所占的空间都在均衡地减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生动地诠释了自己对分数定义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进阶.
(四)教学中运用游戏,帮助学生提升创造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对世间万物都好奇的时候,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利用游戏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位置平移”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让同学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复杂的数学知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一组一组的,让小组同学组成不同的图形,然后指挥着学生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地移动,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让同学们明白并理解位置平移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五)給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创造自信心
做事情的时候,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自信,坚定自己的信念,始终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并且一定能够达到目标,这样学生才能从墨守成规的学习模式中跳出来,产生与众不同的思想,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树立学习创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长久的学习发展提供坚实的依靠.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有限循环”“无限循环”这两个概念,请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到的关于除法的知识来思考探究,当被除数是小数时,什么样的小数被除结果是无限循环和有限循环?当被除数是整数时,能够被除尽的数又拥有哪些特征?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不同的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展思维,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创造思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无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问题,为学生指引继续向前学习发展的正确道路,让学生时刻怀揣着对自己的肯定来不断进取和探索,通过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小学数学教育和创造力激发的全部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收获更多的知识.
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未来展望
相信通过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培养,一定能够调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勇于创造、善于思考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围绕创造力的激发来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切实掌握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和学习情况,解开传统教学模式给小学生思想上套上的枷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勇于创造,为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提供付诸实践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与数学创造的自信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达到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目的,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不断探索,用创新的眼光和创造的能力来打造不一样的数学天地.
【参考文献】
[1]赵曦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力潜能的激发[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01):203-207.
[2]王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06):118.
[3]汪友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求知导刊,2016(10):101.
[4]王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