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琴文化海外传播,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深刻意义的。首先有利于世界钢琴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中国而言,钢琴是一门外来艺术,但是在其传入中国后百年的发展中,中国音乐工作者在充分尊重钢琴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从民族审美追求出发,创造和积淀而成了独有的中国钢琴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和风貌。这对于世界钢琴艺术来说正是一种极大的丰富。因此要主动从百年前的“输入”变为当代的“输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钢琴文化成果,在彰显出中国对世界钢琴艺术发展贡献的同时,推动世界钢琴艺术的繁荣。而中国钢琴文化自身也会在这个对话、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壮大。其次是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实施。“一带一路”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旨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无疑是开路先锋,特别是音乐,更是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其能够跨越地域、种族、语言的障碍,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情感共鸣和民心互通。所以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可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必须以正确认识为前提,方能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便是“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首先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推动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其价值和意义前文已有论述,是一项多方共享、共赢的事业。其次是“怎样做”。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牢牢把握。一个是立足民族文化自信。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并不是中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中国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反哺。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大国,中国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和思想,这既是中国钢琴文化繁荣的基础,而且也应该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也是传播的核心内容。这对于世界钢琴艺术的繁荣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是准确诠释中国钢琴。近年来,虽然中国钢琴艺术在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但是实际上还未能形成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身份标识。所以要借“一带一路”倡议之东风,尽快形成一套中国钢琴文化语汇,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话语权。比如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前,可以先对作品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介绍,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沙龙、选择外国钢琴演奏家作为中国钢琴的代言人等,尽可能多地给观众提供了解和走进中国钢琴作品的机会,为他们喜欢中国钢琴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为什么”和“怎么做”这两个关键问题,才能避免走弯路和进入误区。
钢琴作品是钢琴文化传播的载体。百年前,钢琴传入中国后,中国音乐工作者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改编和创作了一系列有着鲜明民族风格的佳作,后经过中国演奏家在世界舞台上的演绎而获得了世界观众的认可。下一步,则需要在继承、创新与融合三个方面继续发力。首先是继承。继承是指对百年来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按照年代、体裁、风格等进行系统分类,并展开系列研究,对成功的创作理念和技法予以充分的继承。比如在20世纪中叶,曾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国钢琴改编曲,这些改编自民歌、民间器乐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独有的作品类型,而且是展示中国钢琴文化特色的代表,这就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方向。其次是创新。创新是指要将创作投向当代生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不斷增强,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想要了解和感受当代中国,而具有时代特色的钢琴作品正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所以创作者应该善于利用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法,将当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融入作品中,让作品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最后是融合。中国钢琴文化从来都不是闭关自守的。近当代以来,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法、新风格层出不穷,对此中国钢琴创作应该对一些重要的发展潮流有足够的关注,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中的优秀因子为我所用,并在国际舞台上大力推广,获得外国观众的认可。以上的继承、创新和融合,分别对应着中国钢琴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正是其海外传播的基础所在。
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推广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绝非举办几场演奏会、召开几次曲目推荐会这般简单,所以要对整个推广过程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思考。对此可以将传播界著名的“5W”传播理论作为重要的参考。“5W”传播理论由五个英文单词组成,分别代表着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这个要素构成了传播的全过程,也正是中国钢琴文化海外推广的关键。首先是传播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琴文化海外推广的主体应以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主,以整体的形式对外宣传。同时,也充分鼓励钢琴创作者、演奏者等以个人形式全面参与到各类国家交流活动中。其次是传播内容。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传播内容方面,要精选那些最能够展示民族精神、彰显民族风格的作品,并充分考虑到外国观众的审美需要,尽可能保证他们听得懂。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为例,其旋律曾被歌剧大师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朵》中,多数外国观众都是耳熟能详的,对此就可以作为首选。再次是传播渠道。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打破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第四,在传播受众上,则以海外华人和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观众为首选,并制定长期的观众培养计划。最后,在传播效果上,要在认同作品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最终引导外国观众认可中国钢琴文化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由此扩展至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认同。
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种长久的文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量多质优的专业人才为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创作、演奏和教学人才体系。但是从海外传播的角度而言,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首先是继续培养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演奏家。演奏是钢琴文化最直接的呈现方式。近年来,中国先后有多位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并得到了外国观众的充分认可。下一步,则需要为更多优秀的演奏者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通过比赛、演出活动等主动向国外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演奏过程中,也尽可能多地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其次是尽快构建起中国钢琴学派。纵观世界钢琴文化发达的大国,如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均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钢琴学派,集中展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在钢琴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特色。中国钢琴在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后,也具有了学派构建的基础,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通过学派的构建可以最大化体现出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特色,这也是中国钢琴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基础所在。因此要从创作、演奏和教学三个方面一齐发力。在创作方面,要做到前文中提到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并将这些作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钢琴教学中。在演奏方面,则要通过对中国以往演奏经验的梳理,形成中国特色的演奏技法。在教学方面,宏观上要对各类开设钢琴专业的院校在培养方向上有所区分;微观上则应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形成立体化的人才体系,为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一百年前,钢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为了让这门“乐器之王”在中国落地生根,一代代中国音乐工作者通过在创作、演奏、教学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终于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的今天,中国钢琴文化应该也必须走出去,让全世界共享这一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在与世界各国钢琴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壮大,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添砖加瓦,开创出中国钢琴文化发展新的明天。
本文系202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0YLQ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辛珺:《中西方文化价值的碰撞与交融——以钢琴艺术为例》,《音乐生活》2020年第12期。
[2]李洁媛:《我国钢琴艺术的音乐文化内涵》,《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3]张璇:《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音乐创作》2018年第11期。
[4]陈蓓:《略论中国音乐文化“一体多元”的构成特征》,《音乐创作》2015年第4期。
程楚乔 沈阳音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