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养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

2021-01-18 02:25曾小倩
考试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培养策略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鉴别欣赏美术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对于以后的美术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创造力十足,但是对美的欣赏和评价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都处于零基础阶段,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借鉴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参考实际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总结培养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鉴赏能力比较薄弱,甚至没有良好的鉴赏意识和鉴赏方面的知识,如果不培养鉴赏能力就让学生进行美术绘画,不仅不会有很好的作品,学生也不能真正领悟美术的精髓。培养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鉴赏的习惯,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美,善于评价世界上的美,这样在进行美术时才能用美的方式将脑中构思的雏形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一件件优美的作品。

一、 激发美术欣赏兴趣,勾起欣赏欲望

兴趣是引发学习欲望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在课堂上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合适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于美术教学的课堂,师生可以通过一起讨论某一件物品或者是评选制作的作品,逐渐建立起美学意识,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授《纸魔方》这一章节的美术时,便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带着提前编织好的采用“一提一压”方法的花篮和枫叶等美术作品去课堂。教师拿出这些物品来之后,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询问学生是否会编织这些东西。由于颜色鲜明且都是用纸做出来的,所以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纷纷讨论制作方法。教师导入新课并告诉学生主题——纸魔方,紧接着教师便告诉学生这些精致的作品都是用一张张纸片做出来的,并开始分发各色纸张给学生。学生拿到纸张后,教师让学生浏览课本上的制作方法,并且以示例物品为代表的,和学生一起搭配颜色。教师编制的花篮是黄色和紫色,色彩比较艳丽,但又非常得和谐,很多同学搭配花篮颜色时用的色彩比较突兀,于是师生一起讨论并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颜色。学生受到教师和示例作品的启发,纷纷开始对自己制作的枫叶等作品讨论起来美感,并选出了最漂亮的美术作品,学生开始去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里面存在的美感。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欣赏作品

如今,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教育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将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知识和相关的美术素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和欣赏作品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光影变幻》这一节课时,就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感受光影变幻下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中美学,提升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首先,教师从相关网络搜寻色彩斑斓而且明暗变换比较明显的图片(自然、动物、建筑、生活物品等相关图片),并制作成PPT。之后,教师导入新课后,开始播放PPT,每一张图片都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对图片的理解和评价。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一幅图片的特色(黑白、明暗、色彩等变化明显)后,教师播放完所有图片后,利用PPT做一个总结,告诉学生刚刚欣赏的图片都是摄影师利用光影的明暗效果拍摄出来的精美照片。然后,教师出示一幅素描的静物画,让学生思考用铅笔怎样表现出来明暗的效果。教师将提前打印好的同款静物画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纸上尝试并交流,教师随机进行巡视并适当参与讨论。教师看到学生基本交流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在黑板上写出运笔方法,教师亲自示范。最后,教师利用PPT展示画上明暗效果和未画上明暗效果的两幅作品,让学生选择比较两幅作品哪一幅更好,并说出理由。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出加上明暗效果后的作品更加美丽,教师接着展示运用明暗效果的好处,总结收尾课堂。

三、 构建和谐民主课堂,大胆抒发评价

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氛围的构筑关系密切,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吸纳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尽量建构起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大胆地发言交流,敢于评价、欣赏作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审美鉴赏能力做出评判,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美术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废物新用》这一节课时,将学习鉴赏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去评价学生和教师利用废弃物品做的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布置给学生一个小任务:利用家里不用的物品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几个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也利用家中弃置的物品做了“小人”“货车”“绣球”“木篮子”,并给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为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教師故意用一些不合适的物品和颜色搭配)。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好的作品,小组内彼此进行互换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全班巡视并找寻优秀的作品。之后,教师让每一小组选出认为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理由(教师提示从颜色、利用的物品、整体美感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紧接着,教师拿出自己做的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学生纷纷开始评价教师做的作品。很多学生不敢说出缺点,于是教师亲自示范:“我觉得这个小人颜色涂的不太合适,衣服是上面蓝色下面紫色,有一点不协调!”学生听完之后,纷纷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给教师的作品提出意见,整个课堂显得非常活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对所有的作品提出的意见进行美学分类,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

四、 不同角度入手,多种视角欣赏

一件事物的美是多角度的,每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作品和素材中的各种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作品中的美,让学生明白事物的美是多方面的,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角度欣赏一件作品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秦陵兵马俑》时,就通过及时补充各种材料,让学生及时开拓思维,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兵马俑的魅力。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兵马俑的发现故事导入新课,并询问学生什么是“俑”,学生讨论交流后,基本都能说出泥塑、陶俑等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兵马俑的相关图片(墓坑打开氧化后的兵马俑),让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对这些图片的评价基本都是色彩单一,大小一致,排列整体但是非常有气势。之后,教师补充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相关历史和兵马俑的原始彩色图片,让学生从色彩、历史等新的角度进行鉴赏,学生利用新的资料和图片观看兵马俑的纪录片,对兵马俑进行评价。紧接着,教师提示学生从俑的姿势、眼神、服饰等角度进行评价,并和学生对兵马俑进行分类。通过这一步步的资料补充和角度的更新,学生对兵马俑的认识一步步加深,对历史文物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将在泥塑教师准备好的陶泥和泥塑工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兵马俑的形态自己尽情发挥,制作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塑,教师随时巡视并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师生相互评价制作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鉴赏陶俑的角度,结束本节课。

五、 联系生活实际,形成鉴赏习惯

一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术素材,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亲身经历讲述、实物演示等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评价、欣赏事物的美,引导学生养成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从而养成审美鉴赏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授《我们去旅行》这一节课时,便充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丽。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旅行,在旅行途中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见过什么样子的风景,自己带了什么行李。通过生活经验的分享,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为接下来的环节作好铺垫。很多学生说出自己在旅行中的糗事,包括忘记带重要的物品、途中发生了意外、闹了笑话等等。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谈论旅行前应该带什么物品,小组交流并合作用一幅画画出来(饮用水、身份证、钱财、背包、路线图、衣服等),之后全班交流。教师观看学生画的作品,并开玩笑地说:“你们小组为何将路线图化成了一条条蚯蚓呢?”通过此举让学会说呢过明白路线图不仅要画出路还要标记重要的地点。并进一步指导背包等物品怎样描画才更加逼真、漂亮,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并互相评价。由于这些物品都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学生在鉴赏评价时也有一定的标准,对于其他小组画的作品可以进行细致的评价。最后,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并评选出最漂亮的小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绘画的情况进行相应指导,让学生借助圆柱体、长方体等常见的物品来组成背包等复杂的常见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品之间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物品的线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总之,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用笔、纸等形式表达出美,更重要的是学会欣赏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小学生思维活跃,才思敏捷,但是对于自己或者他人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欣赏和评价能力,不知道如何才算是美丽。因此,美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给学生审美鉴赏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不仅会创造美,更会欣赏美。文章通过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美术鉴赏能力,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提高美术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熊云.论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J].中国科技投资,2019(6):265.

[2]牟奎.基于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78.

作者简介:曾小倩,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培养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