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脑”读物剖开看(下)

2021-01-18 02:25书原子
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神经溶溶无脑

书原子

《铁路边的孩子们》的“儿童版”,割去了“脑神经”—— 把关于第一主人公罗伯塔的三个“偏爱”句,全部删除了。在任溶溶翻译的版本中,原文是这样的:“做妈妈的对孩子当然不会有偏爱,但万一他们的妈妈有偏爱的话,那大概就是偏爱罗伯塔了。”句子很长,反复出现“偏爱”一词,有些费解。

这三个句子要如何理解呢?

整个句子,由“不会有”“万一有”“就是”连接,通过体会就会发现,在最后,用“就是”给出了肯定的结果:“偏爱罗伯塔”。 但是这个“偏爱”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

在“当然”中有什么?那是一个不存在偏爱之心的“妈妈”,也是给出肯定的结果:这个“妈妈”是“一碗水端平”的,对孩子们一视同仁,没有偏心。但是,如今后面加上了“万一”,情形就变了:这个“妈妈”有时会“灵机一动”,就免不了偏爱罗伯塔。

如此分析下來,大家就明白了:这个句子夸赞的是罗伯塔!那么,夸赞这个孩子的什么呢?

罗伯塔的人设,还有留白——没有明确交代,罗伯塔的什么性格,是“妈妈”偏爱的。这需要连接下文的描述,通过之后情节的发展来完成。

如此,三个“偏爱”句,就与后边的内容,构成了因果关系:“偏爱”句是脑神经,之后的关于罗伯塔的内容,是大脑指挥的行为,二者缺一不可。

之后的内容,描述了罗伯塔的什么性格呢?

罗伯塔是《铁路边的孩子们》的第一主人公,作者在她身上投入了大量的笔墨,把她塑造成善于体察人的感情变化,可以轻易走进对方心里的,性格饱满的形象。在家里,她最懂得“妈妈”,不断给“妈妈”的心理画像,是妈妈“雪中送炭”的精神支撑。对外,这个孩子则是一个“大使级”的沟通专家:与“医生”沟通减免医疗费,化解“搬运工”的巨大误解,向“老先生”求助完成艰巨的寻人“任务”……

而这些熠熠生辉的性格表现,都是与“偏爱”紧紧相连的,二者形成了血肉关系。

罗伯塔性格的谜底是什么呢?善解人意!

当“偏爱”被删除,之后描述罗伯塔性格的文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更会给理解罗伯塔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带来种种障碍。

这种带有“生理缺陷”的“儿童版”,到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阅读感受,甚至什么样的伤害,到这里是不是明确了呢?

《铁路边的孩子们》原版作品信息

作者:【英】伊迪斯·内斯比特;译者:任溶溶;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8月版

猜你喜欢
脑神经溶溶无脑
我将来要做什么
左乙拉西坦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分析
篮球运动员运动与脑神经相关性研究
经颅直流电配合语言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小丁写作文
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我将来要做什么人
时间滴答滴答
爱胸大无脑女的代价
机器换人,并非用“无脑”换“有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