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舌尖上的中国:传世美食炮制方法全攻略
主 编:陈志田
ISBN:978-7-5113-7189-8
出 版 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价 格:¥55.00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面向世界的、极具纪实性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深受大众喜欢,同时也推动了人们对《舌尖上的中国:传世美食炮制方法全攻略》一书的喜爱。《舌尖上的中国:传世美食炮制方法全攻略》一书就是基于同名纪录片所编著的书籍,该书中指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直深受外界的关注,这也是中国纪录片和世界纪录片实现接轨的重要标志。
通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看出,中国纪录片一直处于不断进步之中,对于音乐研究者而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配乐自然而然地会引起关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配乐充分调动了多元化的音乐资源,其中交响音乐、民族交响音乐以及电子音乐是最为典型的。这几种元素不仅有独立存在的时候,也有相互交融的时候。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配乐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民间音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对各个民族的饮食特色与民族风情都有所讲解。在对西安主食描述的时候,通过对西安本地说唱团队的应用,用西安方言来说唱西安美食。再比如,在对甘肃兰州拉面进行描述时,应用穆斯林在清真寺祈福的画面为背景,同时也用了宗教音乐为背景音乐;在对北京吃焖面的场景进行描述时,加入了由唢呐演奏的《春节序曲》。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显得更具韵味。第二,交响乐与电子音乐。在电子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电子软、硬件所制作的音乐越来越多,这也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配乐方面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当今欧美影视中的配乐有所应用,将交响乐和电子音乐融合起来。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所用的音乐主要以交响乐为基调,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电子音乐,由此使得西方音乐对中国文化的体现更具联结感,于此同时,也更具时代感。交响乐与电子音乐的融合应用,有着鲜明的节奏及优美的旋律,其重点是突出中国劳动人民劳作的情境及各地区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对徽州人制作腌鱼的情节进行细节动作描述时用的是《劳作的春夏秋》,而到给鱼特写的时候,所用的北京音乐是《味与情》,每一个步骤所用的背景音乐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都与当时的情境相匹配。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配乐在地域跨越时能够起到一定的调度作用。美食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地域跨度大,因此需要着重注重场景的调度及节奏的掌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用的配乐都有鲜明的节奏感,尤其是在需要对场景之间的切换进行强调时音乐的节奏会更加突出。我国各个地方的民族音乐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因此在配乐方面就需要多加注意,在描绘对应的场景时,要注意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当音乐与镜头内容实现完美契合时,才能够使整体更具节奏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音乐具有一定的联觉作用,通过对音乐的着力深化,能够进一步突出人文主题以及情节内容等。音乐和内容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音乐,也可以对画面的档案性质做进一步的突出。配乐人如果有较深的功底的话,还能够借助音乐把一些“潜台词”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当然这对于相关工作者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需要对音乐的节奏、和声等多个方面都进行把控。《舌尖上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就很好。在对人们采集食材的场景进行描述时,其背景音乐一般是《劳动人民的平凡》以及《耕种速写》这一类有着庞大气势的音乐,而对人们制作食品的过程进行配乐时,都会选择《劳作的春夏秋》等这一类有着欢快节奏的音乐;此外人们在品尝食物时所用的音乐,一般会选择《味与情》这一类有着舒缓旋律的音乐,通过结合不同的场景对音乐进行选择,由此可以给人一种更强的节奏感。通过音乐,也能够使人们去感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舌尖上的中国》其中的一些背景音乐是一再反复运用,这些旋律比较有节奏,但是非常缓和,由于音乐的语义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同一音乐在某些特定场景中是反复使用的,由此也能够进一步突出主题,进而使人文情调的传达更加完整。通过背景音乐将内容链接起来,可以让大家深层次地去感悟其中的内容。
结合《舌尖上的中国:传世美食炮制方法全攻略》一书以及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配乐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纪录片的配乐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对配乐的应用,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本身就是对各个区域,各种美食特色的描述,所以在对某一地域美食进行描述之前,可以通过背景音乐来进行渲染,使观众对内容有初步认知,通过对地域特色音乐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作品的价值,还能够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维度。通过对音乐文化的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突出作品的魅力。二是通过对音乐的合理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出饮食的独特魅力。比如平常敲鼓的鼓点可以和切菜时的节奏相搭配,通过对这些时机性的内容配上对应的音乐,可以使整体内容的描述空间更加宽阔,这也有利于让读者及观众进一步领悟其中的内在情感。除此之外,在对背景音乐加以应用的时候,也需要对内容的实际内涵有所把握,这样再配上与之对应的音乐,能够激起观众及读者的共鸣,当观众和读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的话,那么这些背景音乐的应用可谓是相当成功的。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配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纪录片在配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好音乐的表面作用,达到与内容相匹配、突出内容的目的,还需要发挥好其实质性的作用,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