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晋
感冒发热在儿科就诊患儿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且近年来小儿感冒发热发病率持续攀升,严重影响了患儿自身的健康成长与生命安全。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受到病原体侵袭后极易出现发热症状。目前临床对感冒发热以药物治疗为主,考虑到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因此需重点保证用药安全性,也是儿科临床用药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布洛芬缓释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退热消炎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具有很好疗效,关于此药在小儿感冒发热中的应用缺乏权威报道[1]。本研究观察布洛芬缓释液辅助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9年2-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感冒发热患儿13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1.5~7(3.34±1.90)岁;入院体温(38.95±0.45)℃。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6(3.71±1.44)岁;入院体温(38.93±0.36)℃。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要求,具备以下症状特点可临床诊断: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局部症状包括流涕、打喷嚏、鼻塞、咳嗽,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4岁;(3)病程不超过3 d。排除标准:(1)合并重度营养不良;(2)合并其他重度全身性疾病;(3)不按规定或疗程用药,无法判定临床疗效;(4)不具备随访条件,例如自行退出或不宜继续接受研究。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嘱患儿家属让患儿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注意休息,保证体力恢复,适当补充维生素,选择物理降温措施,使用温水擦浴,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潍坊中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2155,规格:0.1 g/片)进行退热治疗,每次口服半片,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 h重复给药1次,24 h内给药次数不超过4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洛芬缓释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11)30 mg/kg,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 d,治疗结束后复诊。
1.5 观察指标 测量2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同时记录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时间,评估2组患儿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48 h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不再上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48 h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治疗48 h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无效:体温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退热效果比较 治疗前,2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体温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退热效果比较
2.2 总体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8.044,P=0.005)。见表2。
表2 2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食欲减退2例,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7例,呕吐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8%(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6%(12/65)(χ2=8.005,P=0.005)。
3.1 治疗现状 感冒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5岁以下患儿平均每年感冒次数为4~5次,大部分小儿感冒由病毒感染所致,在机体免疫力较低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临床研究发现小儿感冒与滥用药物及饮食贪凉有密切相关性,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家长科学育儿理念的更新,自行购药更加便捷,药店数量规模的扩增使许多家长在儿童生病后能及时购药治疗,但也造成许多儿童用药情况得不到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调查显示约50%以上的感冒患儿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而且有50%以上的患儿家长会在患儿感冒后自行选择抗生素治疗[2]。
儿童感冒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其中病毒性感冒最常见,但一感冒就盲目服用抗生素是错误的,连续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菌生长,而且抗生素对小儿的胃肠道刺激性较大,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胃肠道疾病。抗生素的滥用及解热镇痛药物的随意使用,导致小儿感冒得不到对症治疗,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此外,过量服用解热镇痛药物还会造成发热反弹,病情继续加重。儿童脾胃娇嫩,滥用抗生素会对儿童脾胃造成严重损伤,同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无法有效抵抗外邪[3-4]。即使在就诊患儿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病原学检查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临床实践中许多医院的病原诊断率不足50%,在未得到明确诊断的情况下,盲目用药情况十分严重,抗生素联用问题也相对突出[5]。
3.2 治疗理念 对广大儿童而言,感冒发热属机体对微生物的一种正常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发热程度与疾病轻重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发热高并不代表病情重,例如肺炎、气管炎不伴随发热的症状。因此在感冒发热治疗中,并不能急于退热,许多家长均希望通过用药迅速控制体温,但过量服用退热药可能造成患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严重时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低温的情况。退热需循序渐进地缓慢进行,有效防止高热惊厥即可[6]。
3.3 临床分析 针对当前小儿感冒发热高发但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需合理规范临床用药,本研究旨在观察布洛芬缓释液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采用布洛芬缓释液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病情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安全性测评结果则表明布洛芬缓释液不仅退热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高,不会引起患儿不良反应[7]。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小儿感冒发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洛芬缓释液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该药物可直接对病灶起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在患儿体内缓慢释放药效,经肝脏代谢尿液排出确保了用药安全性,避免对患儿肝脏造成损伤[8]。临床用药前,首先需对小儿感冒发热的发病机制了解清楚,小儿感冒发热往往同时存在,发热是感冒后的主要症状,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一些继发惊厥的患儿往往体温控制不理想,由此引发的持续高热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患儿感冒后,机体受到病原体刺激影响,中性粒细胞释放热原,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出现高热症状[9]。对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治疗需以控制体温为主,缓解症状的同时减轻患儿痛苦,因此退热效果成为衡量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标准。布洛芬缓释液属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静、解热、抗炎的功效突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布洛芬缓释液具有很好的抗炎及抗风湿功能,还具有止痛及退热效果,甚至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可用于抗凝血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治疗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发热或身体疼痛也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10]。这种药物主要是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退热作用,人体出现创伤或感染过敏原后,体内会生成花生四烯酸等炎性因子,进而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红肿、疼痛及发热等多种症状。因此,非甾体抗炎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发挥解热作用,但需要注意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3.4 用药原则 儿童感冒理论上不吃药,护理到位,同时让患儿多喝水,也可自愈。但小儿的耐受能力不强,同时机体的免疫能力较弱,病情的变化较快,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小儿感冒发烧用药的原则要遵守以下几点:(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能太长;(2)服药期间多喝白开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由于长时间在体内对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要小剂量服用药物;(4)退热的药物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否则会影响退热效果。同时,服用药物后,要保证患儿的休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可增强患儿抗病能力,同时患儿的体温超过38.5 ℃时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而且,患儿发热时不能穿的太多、盖得太多,因为散热效果不佳,反而会使体温升高,此外,体内的水分流失较多,会让患儿出现脱水的症状,一旦患儿出现脱水的症状,及时补充水分。给感冒患儿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如果出现便秘,使用开塞露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布洛芬缓释液辅助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治疗时间较短,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降低耐药菌株出现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