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述柏,徐万胜
(1. 民勤县畜禽良种繁育研究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武威 733006)
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头,平均海拔1 530 m,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335 mm,且多集中在秋季,年蒸发量平均为1 700 mm;年平均气温为7.7 ℃,最高温度为36 ℃,1月最冷,平均为-8.7 ℃,7月最热,平均为21.9 ℃;相对湿度65%;无霜期177 d,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武威是甘肃省主要的产粮区之一,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豌豆等,同时山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养羊业采用农户散养和养殖小区相结合的饲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羊的地方品种主要以蒙古羊为主。随着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在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小尾寒羊的饲养量不断增加。但这些品种的羔羊产肉量较低,经济效益不显著,所以用产肉性能高的品种绵羊不断改良地方羊种以提高产肉性能势在必行。
本试验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肉羊场进行,参加试验的二元杂交母羊(蒙古羊♀×小尾寒羊♂)经系统选择,各方面表现良好,年龄为1.5~2.0岁;终端父本羊(萨福克羊、无角道塞特羊和杜泊羊)为从永昌种羊场和景泰畜禽良种场种羊场等地引进的健康、生产性能优良、体质健壮和遗传性能稳定的原种肉羊品种,年龄介于1.5~2.0岁。
根据动物遗传学的基本规律,本试验利用蒙古羊适应性强、耐粗饲和抓膘能力强等特点,与多胎性好、体大结实的小尾寒羊杂交,获得具有体型大、适应性强和多胎性好的优势杂种;再利用萨福克羊、无角陶塞特羊和杜泊羊(公)的生长快、产肉性能好的特点,分别与“蒙古羊♀×小尾寒羊♂”杂交母羊进行三元杂交,所产后代在一定程度上集三个品种的优势于一体,以提高杂种后代的产肉性能。
本试验设计了3个试验组(即杂交组)和1个对照组(即纯繁组),杂交组合分别为“萨福克羊×小尾寒羊×蒙古羊”、“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对照组为“蒙古羊×蒙古羊”,分析各杂交组的杂种后代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与纯繁组的蒙古羊相应指标的差异。
试验组育肥羔羊的日粮参照NRC肉羊营养标准进行配制,同时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1。
试验羊按品种、性别分栏,实行全年舍饲。饲料以表1配制的日粮为主;夏天和秋天,在农作物收割后利用茬地、田边地埂和人工草地放牧。为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玉米秸、豌豆秸和麦秸等粗饲料混合粉碎成草粉后拌湿饲喂。每日饲喂量:成年母羊草粉1.9 kg,混合精料0.3 kg(哺乳母羊0.4 kg);成年公羊草粉2.0 kg,混合精料0.5 kg,鸡蛋1枚;羔羊按体重增加饲喂量。饲喂顺序为早晨和下午喂湿拌混合饲料,晚上每只大(小)羊饲喂苜蓿草颗粒500 g(250 g),每次饲喂后供给充足饮水。
检测育肥期末肉用羔羊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指标。
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羔羊的初生、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重以“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一代最好,分别为4.10 kg、26.48 kg、43.68 kg和59.53 kg,3月龄、6月龄的体重与“萨福克羊×小尾寒羊×蒙古羊”的杂交一代差异显著(P<0.05),而“萨福克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一代与“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羔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重上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日增重以“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一代最好,为219.89 g,与其他3个组合的相比差异显著 (P<0.05),而“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一代和“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一代在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日增重上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杂交一代羔羊的各指标与对照组羔羊的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证明,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蒙古羊的产肉性能,且“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的杂种优势明显,配合力最好,杂交一代的生长发育和日增重效果显著(表2)。
不同杂交组合杂交一代羔羊和对照组羔羊6月龄屠宰性能见表3。
由表3统计结果看出,与“萨福克羊×小尾寒羊×蒙古羊”、“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的杂交一代相比,“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杂交一代的胴体重分别高出2.30 kg和2.32 kg,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净肉重分别高出2.17 kg和1.94 kg,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分别高出0.97%和1.1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杂交能提高蒙古羊的产肉性能,且“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是最理想的杂交组合。
本试验表明,利用多胎性能好的小尾寒羊与本地蒙古羊杂交母本和引进优良肉用品种三元杂交后,所产的羔羊数量增加,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更重要的是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所以,开展肉羊杂交改良是发展当地肉羊生产、增加养羊经济效益和富农增收的必经之路。
三元杂交组合发挥了本地蒙古羊适应性强、耐粗饲和抓膘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小尾寒羊的多胎性及四季发情的优势也充分得到体现,萨福克羊、无角道塞特羊和杜泊羊又改进了二元杂交羔羊体躯不丰满、个体产肉量低的缺陷。因此,“萨福克羊×小尾寒羊×蒙古羊”、“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三元杂交组合是本区开展羔羊快速育肥生产的理想组合,并且“杜泊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最具杂交优势,可以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大范围推广。
根据绵羊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放牧采食性好、早期生长快的特点,采用放牧加补饲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进行当年羔羊育肥、当年屠宰,以减少冬季饲草料的消耗,减少饲养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
羔羊的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除了与品种有关外,和饲养管理也密切相关,本试验的杂交羔羊屠宰后的胴体形态和羊肉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