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隆参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南宁 530599)
抗菌药物通常是指能够抑制病菌活性或者杀灭病菌的药物,合理使用该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病原菌感染,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这不仅不利于治疗的开展,而且还会增加患者各类并发症风险,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预后[1]。有研究指出,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进行药师干预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患者预后较好[2]。基于此,本次研究将药师干预应用至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并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住院患者均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了解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住院前30 d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者。排除标准:中途转院者;有肝脏疾病者。对比组有男31例,女29例;年龄22~64(42.36±5.74)岁。研究组有男29例,女31例;年龄22~64(42.84±5.14)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组未进行药师干预,研究组实行药师干预,方法为:⑴成立药师干预小组,并进行相关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培训;要求每位成员都必须通过考核,能熟练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机制、作用、药效、副作用、正确使用方法等;进行抗菌药物知识讲座,深入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⑵药师每天需与医护人员一起查房,了解住院患者的病情,详细分析各项数据,并审核开药处方,若发现抗菌药物有使用不当的现象,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达成用药共识,探讨更合理的用药方案。随时抽查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追踪微生物培养结果。建立一套抗菌药物管理程序,将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日剂量、级别进行限定,设置管理权限和开药权限,从源头上杜绝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反馈制度,并根据反馈信息合理调整用药方法。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及时进行探讨、分析,找出药物滥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加强每位住院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正确意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指南》的相关标准进行用药,适当地限制某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制定合理的处罚制度,对于滥用抗菌药物者进行通报批评,甚至控制其使用权等。
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单药使用、二联使用、三联或以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非常合理:病菌对抗菌药物极为敏感,住院患者绝对适应,与用药指导原则相符;较为合理:住院患者无任何禁忌症,且用药安全,但存在一定的相对适应症,选药起点较高;不合理:住院患者有禁忌症,无适应症、感染症状,或在使用抗菌药时未对特殊人群的特点进行考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为非常合理率与较为合理率之和。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用计数资料(%)表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n(%)]
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n(%)]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也随之发生,导致患者的机体耐药性越来越强,最终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还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增加治疗成本,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高于对比组(P<0.05),这表明药师干预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药师小组的成立以及对成员小组的强化培训,能提高药师对抗菌药物的深入了解,及时发现临床滥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并进行纠正,从而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3]。同时,药师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并与主治医生探讨正确、合理的用药方案,不但能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还能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以此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4]。本次研究结果还指出,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比组(P<0.05),这表明药师干预能减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立了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反馈制度,所以可有效限制每日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品种,从源头杜绝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药师还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进而保证了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用率[5]。
由此可见,药师干预可保证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