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医院检验科 (福建 泉州 3621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微生物培养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选取行PCT检测患者737例,从中选取322例患者,实施血培养或细菌培养,回顾分析其结果。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进行PCT检测,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结果:如果将血清PCT≥0.5ng/mL作为阳性判定标准,那么血清PCT检测对血培养结果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为92.47%、79.41%。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4.50%(121/222)。在血培养的192例中,阳性率为17.71%(34/192)。结论:采用PCT联合微生物培养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用于常规实验检测。
有报道[1]指出,降钙素原(PCT)与感染所引起的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等全身感染的程度与预后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近年,随着激素类药物、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当中的广泛应用,细菌感染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血培养被临床当作是对血液细菌感染进行诊断的“金标准”[2],但因其有着比较长的培养时间,而且在抽血前如果使用抗菌药物,或者是在抽血中可能因抽血污染而对血培养的特异性、敏感性造成影响。血清PCT实际是降钙素的前提,如果是正常人,那么在其外周血当中,PCT含量很低,如果发生细菌感染,那么血清当中PCT含量会异常升高,因此,PCT是对细菌感染进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同时还是对炎症类型进行判定的敏感指标[3]。本文采用PCT与微生物培养相联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现就其价值作一探讨。
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内,选取在本院行PCT检测患者共计737例,其中,322例行血或(和)细菌培养,统计与分析测定结果。如果1周内同一患者送检≥2次,则仅统计首次PCT检测结果。
1.2.1 采集标本。
入院当天,对受检者的静脉血(3~5mL)进行采集,置入采血管中,离心处理,3500r/min,将血清分离出来,测定PCT;依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开展血培养或(和)细菌培养。
1.2.2 仪器与试剂。
用Getein 1600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南京基蛋生物),所用试剂为该公司配套产品。采用手工方式或者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进行细菌培养与测定;用BACT/ALERT 3D60(法国梅里埃公司)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
判定PCT结果: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10.0ng/mL、2.0~10.0ng/mL(不包括2.0ng/mL)、0.5~2.0ng/mL、<0.5ng/mL。依据相关报道[4],将PCT≥0.5ng/mL当作阳性。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在737例患者当中,295例PCT≥0.5ng/mL,阳性率40.034%。从中选取322例患者,其中,进行血培养192例,阳性34例(17.714%),较PCT阳性率明显偏低(P<0.05)。血培养阳、阴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检测对血培养结果对比,PCT的特异度为92.473%,敏感度为79.411%,见表1。
表1.血清PCT与血培养的测定结果对比(例)
经血培养得知,25例革兰阴性菌感染,其中,PCT阳性21例(84.014%);9例革兰阳性菌感染,PCT阳性5例(55.547%)。在全部血培养当中,PCT26例阳性,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P<0.05),见表2。
表2.PCT与血培养结果对比(例,ng/mL)
经痰培养得知,171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其中阳性为91例;51例革兰阳性菌感染,阳性30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5,P>0.05),见表3。
表3.2组细菌培养阳性的PCT检测结果
在真菌阳性的73例患者当中,占比最高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即66例,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明显高于隐球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942、10.284、8.057,P<0.05),见表4。
表4.真菌阳性的PCT检测结果[n(%)]
有报道[5]指出,PCT是一种降钙素原,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且在细胞当中被特异性蛋白水解,最终形成降钙素。通常情况下,PCT不会释放到血中,尤其是健康人群,外周血当中有着非常低的含量,甚至难以测到。另有研究[6]指出,PCT是一种没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其能够在甲状腺C细胞中生成,并且还会裂解出降钙素。如果发生肺部感染、败血症等病,那么甲状腺以外组织便会生成大量的血清PCT,比如神经内分泌细胞、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以及肝脏当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有学者[7]经研究发现,细菌内毒素是诱导PCT大量产生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刺激因子,只要释放细菌内毒素,那么血液当中的PCT浓度便会随之而不断升高。有学者[8]指出,当向健康志愿者体内注射内毒素后,仅需2~3h,其血清当中的PCT含量便会快速升高,待6~12h,便能达到峰值,自此之后,会持续≥24h。有许多研究[9,10]把血清PCT当作检测细菌感染情况的首选标志物,同时还将其用于诊断全身感染性炎症。针对感染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其血清当中PCT水平会有明显升高,而且与临床预后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有研究[11]指出,呼吸内科患者是诱发感染的高危性人群,早期对感染进行识别与诊断,并及早实施专门性治疗,有助于减轻耐药细菌感染,进而可达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另有学者[12]指出,在重度细菌感染的患者当中,其平均血清PCT为15.0µg/L,而局部细菌感染为1.8µg/L;由此可知,PCT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从本文可知,PCT对血流感染的特异度是92.47%,而敏感度是79.41%,从中可知,此指标在测定血流感染方面,有着一定价值。有研究[13]指出,血清PCT是检测细菌感染情况的金标准。所以,医生可依据检验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定。在本文所选取的322例患者当中,细菌培养阳性患者PCT阳性为121例,血培养阳性为34例,PCT阳性为3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5例,革兰阳性菌9例,但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相关报道[14,15]结论相一致,即在PCT阳性患者当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均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另从本文可知,在322例患者当中,真菌感染阳性73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从中可知,实验室需要强化真菌的检测工作;而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不仅要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而且还需要在临床诊治中,除了要将细菌感染考虑在内外,还应将真菌感染也考虑在内。
针对细菌培养来讲,其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在2~4d才能出结果;而对于PCT而言,其所需时间短,因而能够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宝贵时间,并且还能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防止出现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发生。所以,相比于微生物培养,PCT优势更为明显,而且更加快速与准确,临床应用价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