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第六中学 朱子健
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指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知识链接】
1.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4.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劳动的重要意义: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②辛勤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6.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与学习: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7.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8.我们应怎样创造未来?
(1)要发扬实干精神。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2)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担负起历史重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9.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10.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1.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考点分析】
有关试题一般结合社会热点以及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考查劳动的重要性、劳动的意义及对劳动的认识等知识;另外,一些试题还会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有关劳动的探究活动。
【提升训练】
1.“居家学习期间,我在妈妈手把手指导下学习切菜,经过反复练习,终于可以切出粗细均匀的土豆丝和黄瓜丝了。我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分担家务的喜悦。”这位同学的感受,让我们认识到
( )
①学生以读书为主,劳动浪费时间 ②分担家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③增强劳动意识,要从小事做起 ④劳动技能可培养,以后再学也不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劳动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对下图中孩子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是
( )
A.孩子没有相应的劳动技能
B.孩子没有正确的劳动态度
C.劳动是获得报酬的重要手段
D.家庭是实施劳动的重要场所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国家重视劳动教育,是基于
(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劳动教育更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体力劳动 ③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④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勤劳自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对这段歌词解读正确的是
( )
A.劳动是人们的基本活动
B.劳动是创造的源泉
C.劳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5.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中学生“宅家”学烹饪、学收纳、学手工制作,并在班级群里“晒”成果。中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 )
①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赞赏 ②是为了化解家庭矛盾与冲突
③有助于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④能促进家庭责任意识的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国著名大学的学者们在一项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心理患病率等其他方面也有显著差别。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证明
( )
A.劳动关系着个人就业和幸福
B.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劳动关系着社会的财富多少
D.增强劳动观念就能实现卓越
7.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法定义务角度看,“劳动最美,实干兴邦”直接要求公民
( )
A.认清自己的角色及责任
B.发扬实干精神谋求个人幸福
C.明确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D.履行劳动义务为国家建设献力
8.为落实《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中关于“每月参加一次劳动”的要求,某校9月至11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安排如下:
时间活动内容成果形式9月帮助父母做一顿饭介绍一种烹饪技巧10月一次手工劳动实践提交一份手工作品11月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撰写一份实践报告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
( )
①磨炼坚强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②掌握相关劳动技能,做到知行合一 ③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习惯 ④丰富劳动实践体验,珍惜劳动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清扫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区劳动,果蔬种植、木工制作、机床操作等学农学工实践,“医生”“红色旅游景点讲解员”等职业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我们
( )
①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②明确价值取向,懂得崇尚劳动 ③学会职业选择,首选体力劳动 ④加强书本学习,提高考试成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劳动立德树人理念。可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
( )
①保障教育公平 ②保障学生享受劳动权利,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③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 ④激励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通过劳动教育,可促进学生
( )
①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②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③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这是因为
( )
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③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④我国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九年级的小涵遇到了以下情境,请你给出正确做法,并说明理由。
小涵觉得妈妈做家务很辛苦,想要分担一些,但是妈妈一个劲儿地催促小涵去学习,不让他做。
正确做法:
理由:
14.作为未来劳动者的青少年,可通过哪些实践活动提高劳动能力?
15.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劳动教育?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D 6.A 7.D 8.D 9.A 10.D
11.D 12.D
13.正确做法:通过沟通让妈妈明白做家务的重要性;做完作业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
理由: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从事家务劳动,可以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和增强意志力。
14.劳动课程、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等。
15.(1)落实好劳动教育课程。如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等等。
(2)开展校内劳动活动等。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级内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如结合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