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昌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 镇江 212002)
未明确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被称为突发性耳聋,表现为耳堵塞感、耳鸣、单侧听力下降、眩晕等,在较短时间内听力会急剧下降,临床多行微循环改善、血管扩张等综合治疗,但疗效差强人意,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能有效提升患者听力,而鼓室内注射能让药物直接发挥作用,效果较好[1]。故本研究抽取我院常规治疗无效的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目的在于分析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
将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常规治疗无效的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组,普通组:n=60,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17±4.98)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5.64±1.67)d。实践组:n=60,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85±4.37)岁;病程2~11 d,平均病程(6.01±1.83)d。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且常规治疗均未显效,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无地塞米松过敏史,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依从性不高、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意识及精神障碍的患者。
普通组:药物口服治疗,每天行维生素B12、维生素B1、甲磺酸倍他司、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
实践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取仰卧位,患侧耳朵向上,消毒清洁外耳道后,对鼓膜表面行丁卡因麻醉,通过注射器抽取1 mL的地塞米松注射液(H20033553),通过耳内镜观察鼓室情况,并行鼓膜穿刺术,将1 mL地塞米松缓慢注入到鼓膜中,后患耳朝上保持30 min的平卧,此过程避免吞咽动作,两组均治疗14天。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听阈恢复情况。临床疗效:①痊愈:受到损伤的听阈、频率完全恢复至发病前。②显效:受到损伤的听阈、频率提高幅度超过30分贝。③有效:受到损伤的听阈、频率提高幅度在15~30分贝。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实验以S P S S 2 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实践组的60例患者治疗后有24例治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0.00%(54例);普通组的60例患者治疗后有7例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3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46.67%(28例),实践组治疗有效率(90.00%)更高,(x2=26.0334,P=0.0000)。
实践组治疗后听阈恢复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听阈恢复情况观察
突发性耳聋的特点是进展快、病情急、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多是内耳组织损伤、病毒感染、内耳供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的耳蜗功能障碍、或基底膜损伤所致,会有突然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症状,会影响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方法或药物来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应用证明有效,全身给药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给药方式,但药物需要通过内耳的血-迷路屏障,因此为达到一定的疗效往往需要采用大剂量的冲击治疗,副作用和禁忌症较多;而相对于全身给药,鼓室给药可获得较高的外淋巴浓度,经圆窗膜渗入内耳,理论上可以取得更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及更好的疗效。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炎症,对机体细胞渗透压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代谢产生影响,还能结合受体控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抑制多种跨膜粒子,避免出现免疫反应,疗效较好[2]。
综上所述,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能有效提升常规治疗无效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听力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