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除了毛发和指甲(趾甲)不会长肿瘤,其他任何部位都可能会长肿瘤。长在皮肤上的可以看见,但长在身体里的却看不见摸不着,也经常感觉不到,因而,怎样检查出自己的身体是否得了恶性肿瘤是人人都需要了解的知识。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对于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的检查不外乎这三大类检查手段:一是影像学手段;二是实验室检查;三是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中最常用的且跟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有这几种:CT(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MR)、超声、X 线、造影、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PET/CT 和PET/MR。在医院的检查科室里,这几种检查集中在放射科、核医学科和超声科进行。检查种类繁多,但各有优缺点,价格也不一样,并不能互相代替。目前国内大医院的放射科以CT、磁共振和X 线、造影(包括消化道造影和泌尿系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最为人所知。
CT 检查几乎是每个肿瘤患者必须做的,CT 检查优点是检查时间快(平扫CT 往往1 分钟就能完成,增强CT 时间长些),患者没有痛苦,价格不高,几乎人体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能做这个检查,而且即使是病情很重的人往往也能配合完成该检查,多数情况下检查结果较为准确,CT 当然并不是十全十美,它的缺点是有时CT 平扫很难非常准确地发现有没有肿瘤以及是什么肿瘤,这时候就需要做CT 增强检查或者做其他的检查,CT 目前是检查恶性肿瘤最基础的一项检查。
磁共振检查跟CT 并驾齐驱成为目前恶性肿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简单点说,磁共振分辨软组织的能力比CT 强。我们都知道肿瘤组织大部分都是软组织,有一些内部会有出血和钙化等,有些肿瘤如果密度刚好与正常组织一样,CT 往往很难发现,磁共振检查由于软组织对比好,检查序列多,能提供的信息较多,一般都能够发现这些肿瘤;磁共振也可以做增强检查,也就是增强MR 检查,其优点在于观察肿瘤更加清晰,得到的信息更多,有些非常早期的恶性肿瘤即使只有几毫米一般也不会被遗漏。总结磁共振在癌症辅助诊断上的优点就是:检查很灵敏,能得到非常多的可以供医生参考的辅助信息,可以弥补CT 的某些缺点。但磁共振也有缺点:价格比CT 高,检查时间较长(一次检查少则10 多分钟,多则几十分钟),多数医院一次只能检查一个部位,部分受检者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病情重不能配合、身体有金属、有幽闭恐惧症等)不能完成这个检查,另外由于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检查一般需要提前预约。
在肿瘤的诊断上,放射科还有两个检查——X 线和造影检查用得不多,但有时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比如骨科的肿瘤都需要做X 线检查观察骨质情况,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等)做消化道造影可以给放射科医生很多诊断信息。
超声检查借助于超声波进行,价格一般比磁共振便宜,而且检查效率高、方便,对于相对表浅的部位如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腹部脏器(如肝、胆、胰、脾、肾)和女性盆腔的脏器(如子宫、输卵管)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尤其是对于甲状腺和乳腺的肿瘤,超声检查往往比CT 准确性更高,超声检查的缺点在于它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缺乏经验的操作者有可能会遗漏一些不容易发现的病变。另外,超声检查受腹部肠道内气体干扰使得有时候观察不清。
在恶性肿瘤的辅助检查方面,目前各大医院的核医学SPECT、SPECT/CT、PET/CT 或PET/MR 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我们知道很多恶性肿瘤都可能会转移到骨头,相当多的患者即使发生了骨转移,也没有特别的不适感,而有没有骨转移是判断肿瘤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核医学SPECT 全身骨显像当之无愧成为检查骨转移的首选检查,它一次检查就能看到全身骨质情况且价格不贵(检查费+检查所用药费不到1000 元),可以比较准确地帮助医生判断有没有发生骨转移。现在很多医院都有SPECT/CT,把SPECT 和CT 机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完美实现了两种图像的融合,使得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目前在肿瘤的诊断领域,PET/CT 检查不可不提,这种检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次检查就能得到全身多部位信息,其扫描一般是从头部以下部位到大腿,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头部到足部或其他部位,这种一次检查就可以查遍全身的特点使其大受欢迎;PET/CT 是一种高端分子影像学检查,它是把两种设备PET 和CT 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相得益彰,达到了1+1 >2 的效果,目前多数PET/CT 检查时间在10~20 分钟,更先进的仪器检查时间有所缩短。我们知道恶性肿瘤具有全身扩散转移的特点,有时候肿瘤原发的病灶很小,却可以转移到很远的部位(比如子宫的肿瘤转移到肺里),晚期的癌症尤其容易四处转移,这时候如果仅做一个部位的检查,就不能准确判断病情,而PET/CT 除了能发现原发的病灶,还能非常准确地发现转移的部位,这对于很多恶性肿瘤分期非常重要。目前,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做PET/CT 已经是常规检查,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一检查价格昂贵(一次检查费+药费将近1 万元),目前多地还不能医保报销,限制了其应用。PET/MR 检查是把PET 和MR 设备进行融合,它是近年来刚进入医院的一种检查,仅少数城市的少数几个大医院才有此种设备,也是属于高端的分子影像设备,检查费用更贵,只有某些特殊的恶性肿瘤才会推荐使用。
影像学检查可以说是检查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价值,但并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肿瘤的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所谓实验室检查是指在检验科抽血化验受检者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十几种,包括CEA、AFP、CA125、CA199、CA153、CA724等,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有可能得了某种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1.并非所有肿瘤标志物都能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比如在肝胆系统的肿瘤中,AFP(甲胎蛋白)是相对灵敏的指标,可以用于协助判断有无早期肿瘤,但其他指标比如CEA(癌胚抗原)在这方面就不如AFP,当然AFP 也不是100%灵敏,少数的肝癌患者也并没有AFP 的升高。
2.有很多肿瘤并没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也就是说查了肿瘤标志物是阴性的,并不能100%排除恶性肿瘤。
3.不是所有的肿瘤标志物升高都意味着一定有肿瘤,比如肿瘤标志物PSA 的升高,可以是因为前列腺炎症引起的,并不一定是前列腺癌症。
4.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升高有时候也有意义,不要忽略。比如某位肝癌患者出现CA199 轻微升高,经过检查发现有早期的胆囊癌,提示CA199 轻微升高也有意义。
内镜检查种类较多:纤维支气管镜、胃镜、肠镜、膀胱镜等,除了部分小肠,几乎人体所有管道状结构都可以行内镜检查,支气管镜用于检查支气管(肺部)肿瘤;胃镜和肠镜用于检查食管、胃部、肠道;膀胱镜检查膀胱和输尿管部位有无肿瘤。这些内镜检查都有一定的痛苦,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有些情况内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内镜检查可以取到部分肿瘤组织,从而进一步进行病理分析,得到最准确的诊断。如果肿瘤需要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准确的术前诊断必不可少,而内镜检查可以提供病理诊断,这是其他影像检查如CT、磁共振和超声、核医学的检查不能提供的。
综上所述,肿瘤的辅助检查手段很多,但需要合理、严格地进行选择,不能遗漏某些检查,也不能过度检查,如肺部的肿瘤首选胸部CT 检查,而不是磁共振检查,甲状腺癌则应该首选超声检查,对于头颈部软组织肿瘤(如鼻咽癌等),磁共振检查非常有价值,而想了解有无骨转移,则首选全身骨显像,淋巴瘤的疗效评估则首选PET/CT 检查。此外,肿瘤标志物和内镜检查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协作,合理应用检查手段,尽力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