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不为追逐金钱而寄人篱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的养生经

2021-01-18 05:55
保健医苑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士英语

中国飞行器制造工程特种焊接技术的开拓者、“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如今已是85 岁的高龄,但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

1989 年,因修建香港天坛大佛,关老在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有记者问他:“像您这样的技术权威人士,为什么要在内地工作?如果在香港,您每个月至少可以拿到三四万元港币。”关老淡然一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高水平的物质享受不是我的追求,我的事业在内地,那里有我开创事业的良好环境,我决不为追逐金钱而寄人篱下。”关老的高寿,与他淡泊明志、心胸开阔、勤奋学习等有关。

“我本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

1965 年,由于体制变动,625 所的科技人员集体转业。定级时,领导决定将唯一的一个高工资名额给关老,但关老认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是一个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在待遇问题上我没有比别人优先的权利。”他毫不犹豫地把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某企业领导想当院士,他邀请一些院士为企业做咨询,并给每个院士颁发聘书,承诺每年都给“咨询费”。关老觉得不对劲,就毫不留情地拒绝了。625 所原所长郭恩明深有感触地说:“关桥名气很大,但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在哪个单位‘带薪’兼职过。有单位用高薪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始终遵循院士的行为准则。”关老则表示:“我决不会离开培育自己的625所。我是在625所成长起来的工程师和院士。”关老的办公室很普通:水磨石地面,白色的墙壁,桌、椅、柜等整齐有序,办公桌上是待处理的文件、资料、公函等。十几年来,625 所每届新领导上任,都会认为“院士办公室”过于寒碜,从而提出要重新装修,更换办公用具,但都被关老谢绝了:“这里有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和电话,已经具备了办公条件。我在这里接待的都是来自研究室科研第一线的同事,没有必要讲排场。”关老笑着说。

“学会欣赏别人,不断完善自我”

关老心怀坦荡,对知识毫不保留。为了使625所从事焊接/连接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能及时了解国际前沿的发展动态与信息,他把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赠送给他的专业技术期刊定期转交给625 所图书馆,有电子版的刊物也马上转发给625 所信息中心,挂在局域网上,供他人参考,以便掌握最新资料。关老的学生李菊回忆:“关老师因为常与国外专家接触,获得的资料多,他会经常把一些信息资料交给我们,他认为对科研发展方向有用的文章,还会复印给我们或借给我们看。”在关老专业组工作了多年的丁培璠回忆:“有一次,老关在《焊接力学问题选讲》文稿上有一段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筒体上焊接残余应力的描述,我发现计算方法上有些问题,就把想法告诉了老关,他听了我的建议后很谦虚,鼓励我写一篇文章,并支持发表,这令我很感动。”关老曾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一文中说:“学会欣赏别人,不断完善自我,发挥群体智慧,矢志振兴中华。”这既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国际焊接舞台上,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彼此的欣赏中共同进步。”关老如是认为。

“不下苦功夫,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关老曾说:“作为一个科技人员,就要刻苦钻研技术,不下苦功夫,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当年,关老的家在中关村,距离625 所足有40 多公里路。不仅如此,他的家中还有多病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小孩,这些都需要他分出精力去照顾。在工作上,他的担子越来越重,且兼职的社会职务多,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多,占去他很多时间,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长期的磨练,使关老养成了夜间学习、工作的习惯。晚上不到11 点,他是不会休息的。星期天,他大都在北京图书馆度过。在这些日子里,关老结合工作,学习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算法语言”等新技术理论,使自己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并学会了网上办公、与国外联络、处理文件,与时俱进。关老在初中时曾学过英语,但基础不好。1964 年出国到捷克,第一次作为国际焊接学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出访,由于语言过不了关,只能依靠翻译。回国后,关老发誓要学好英语。他参加了625 所组织的短期训练班,利用上下班路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车上学,还买了一个小型录音机,天天听,终于使自己的英语过了关。1994 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焊接学会第47 届年会上,关老以流利的英语主持了大会。

关 桥

“关老师和师母把我们当孩子一样”

和常人一样,关老也有着自己的爱好。他喜欢看电影,儿子知道父亲这一嗜好,就主动给父母买票。逢年过节时,他们全家出动,要么去剧院,要么去音乐厅。关老的笔记本电脑里存有很多俄语歌曲,有时工作累了,就会听上几首。儿子知道后,就特意买了光盘送给父母,让他们在歌声中找回年轻岁月。关老在苏联时,最喜欢白桦林和百合花。当年,他和现在的夫人陈丽芳及其他同学一起去莫斯科郊外野营,他们穿行在白桦林中,采蘑菇、做野餐……1995 年,关老去莫斯科时,曾参观了莫斯科郊区的航空航天展览会,还特意在白桦林前拍照留念,并买了一件用白桦树制成的礼品。关老还收藏了不少印有百合花的苏联明信片。百合花俄语名字和英语名字的发音都是lily,和陈丽芳名字中的“丽”谐音。因此在苏联时,关老和同学们都称陈丽芳为“lily”。直到现在,关老的写字台前还挂着一张百合花水彩画。在他的客厅里,各种飞机和航天飞行器的模型摆在醒目位置,使人一看就知道主人的事业爱好。逢年过节时,关老还会邀请研究室的年轻人到家中一聚。周琦博士每次回京,都要去看望关老:“关老师和师母平易近人,把我们当孩子一样。去他家,有时空着手,有时买一束鲜花,但老人都很高兴。”

“她真是我的贤内助”

关老和夫人陈丽芳相识于留苏期间。当时,关老学的是焊接专业,而陈丽芳学的是燃气轮机专业。在迎接新同学时,关老留给她最初的印象是阳光、英俊、热情、踏实、懂得照顾人。1964年,两人终成眷属。多年来,陈丽芳始终以她那瘦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她真是我的贤内助!”关老说。有时,他也会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她是家庭的‘内参’,是我们家内部的高级参谋。”关老很尊重陈丽芳,重要的事都要与她交流,听取她的意见或建议。有时,两人在同一件事情上会聊得很晚。陈丽芳对问题的分析方式、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关老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两人也并非“夫唱妇随”,有时也会发生矛盾,甚至半天不说话。然而陈丽芳自有她的战术,即“他进我退,我进他就退”;而关老则说:“性格上有点差异,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夫妻俩这么多年过来了,太熟悉了。其实,让一让就过了。”陈丽芳欣赏关老有一股韧劲,她说:“早年关桥的英语不太好,初中时,他断断续续地学过,我经常笑话他的发音。但后来他下功夫学,利用一切机会,终于过了关,这点我很佩服。”如今,关家已是儿孙满堂,在儿子对父母的关怀与孝顺、孙子充满童真的稚趣中,关老正享受着他的天伦之乐。

猜你喜欢
院士英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赵其国院士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