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江苏省13个地市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考”。
出题者是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督查组,答题者则是江苏省产改试点地市和企业。题目只有一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督查组兵分四路,覆盖整个江苏,阵容堪称“重量级”,包括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和省工商联在内,四大部门的厅级领导悉数就位,江苏省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亦在其中。
2018年11月18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江苏产改工作由此启幕。2020年2月,作为推进全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牵头部门,全国总工会确定了两个产改全面试点省份,江苏名列其中,全省产改工作骤然进入“加速度”模式。
以试点地市、试点企业、试点园区、试点行业相结合的方式,江苏省快速编织起一张横竖交错的“产改网”,着力在全省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创新动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力。
随着一簇簇“产改之火”的点燃,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正在一步步被激活。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改革大业中,江苏产业工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勇立潮头的主力军。
作为拥有2300万产业工人的制造业大省,江苏产业工人的能量与作用不可小觑。
2019年,江苏创造了全国1/8的制造业产值,依靠的正是占全省就业人数48%的产业工人。
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如何始终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的生机活力?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印发为契机,明确由江苏省总工会牵头,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经过10个月的酝酿,2018年10月26日,《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在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一方案聚焦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实施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聚力共建“五大工程”,23条主要举措清晰到位,涉及82个政策点。
“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要突出素质提升,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精业务的产业工人队伍;要推动作用发挥,鼓励广大职工在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伴随着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明确要求,整个江苏为“产改”而动。
仪征化纤年产20万吨短纤项目上线加速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2019年3月20日,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召开第一次大会,这也是江苏产改工作的第一次推进会。此时,这个通常被简称为江苏省产改办的办事机构刚刚成立3个多月。以它为标杆,各地产改办相继出现,成为江苏产改轰鸣前行的发动机。
对于产改工作的推进,决策高层的共同意志尤为重要。2017年,江苏开始实行省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由省领导分别牵头联系一项重点改革任务,是着力推动改革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2020年,负责牵头联系产改工作的省委分管领导两次深入试点企业开展产改专题调研,每半年向省委常委会汇报产改工作进展情况。10月27日,省委分管领导还参加了第168期全省领导干部产改专题研讨班,为13个设区市及所有95个县(市、区)党委分管领导,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专门辅导。
与此同时,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省产改联席会议副召集人魏国强专门听取产改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涉及部门众多,政策众多,而改革的主体对象却在企业。产改究竟要改什么?怎么推进?如何协同?很多人一头雾水。随着产改工作培训班接连不断,产改试点工作场推进会相继召开,江苏省各级产改负责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宣讲这场改革的意义与方向,试图点燃每一位产改工作的参与者。
江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朱劲松说:“首先要让大家了解产改,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才能主动参与进来。”无论到了哪个地市或哪家企业,她都会围绕“产业工人”听一听、问一问、讲一讲,将江苏产改政策由上传导下去。
而在具体推进措施上,江苏省产改办借省委省政府对产改高度重视形成的强大合力,将产改工作列入省委督查检查项目、列入省委对各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项目,由省委牵头对产改进行年度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和动力的作用骤然彰显。
当然,“考核”的作用并不止于“考”。年初明确提出的产改考核工作要点,既指明了产改推进工作的具体路径,又明确了各联席成员单位的主体责任。例如,由省人社厅主抓在试点地区、企业、行业中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标准;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指导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由省总工会负责建立产业工人技能创新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这样的考核内容让联席成员单位作为参与者,强化了意识,增添了参与感和成就感,也让督查工作日益精准,省带动了市,市带动了县,层层推进,倒逼产改内容的落实。
随着产改主体责任进一步清晰,方法路径进一步明确,从苏南到苏北,从国有企业到非公企业,从地市党政领导、工会干部、企业经营者到一线产业工人,都因为产改发生了实质变化。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纵观江苏产改的路径图与时间表不难发现,江苏省产改工作牢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立足全局顶层设计的同时,坚持试点先行。特别是通过指导试点企业推进产改工作,辐射带动全局性改革的示范与突破。
这样以小切口作为撬动支点,带来的变化往往是翻天覆地的。
在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宁沪公司宁镇指挥分中心,班长孔令春惊喜地发现,“从前那些不爱阅读的工友,闲暇时间都抱起了厚厚的技术图书”。引来这些变化的“源头”,要追溯到一次触动企业上下的灵魂自问——江苏交控的产业工人需要什么?
2020年,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被列入江苏产改试点企业。这家全省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发现,尽管拥有最先进的道路清障设备,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技能鉴定却依旧是空白,清障员的技能管理标准很不完善。原有的ABCDE分级管理,各级间差别甚微,工资差距只有50元。即便是孔令春这样的技术尖子,也要受到工作年限和晋升通道的限制,工作24年才当上班长。
显然,从企业发展到职工进步,都在迫切呼唤一套能够填补行业空白的“清障岗位技能鉴定体系”。江苏交控宁沪公司克服困难,终于从无到有地编制出整套技能鉴定标准,包括道路清障员技能鉴定评价标准、评价规则和培训知识等等,洋洋130多万字,目前已经通过了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评审。
“有了标准,清障员的技能鉴定就可以启动了!”全程参与标准制定的孔令春告诉《中国工人》记者,有了这项技能鉴定评价标准,职工工资将与技能水平直接挂钩,只要技术好,就能在收入上得到相应的体现。现在,工友们都在翘首期盼着标准的实施,“都想通过技能鉴定向上够一够”。
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是江苏产改深入推进的重要方法,并一以贯之于所有试点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在推进产改过程中,省市县各级工会给予试点企业足够尊重,变指令为指导,变命令为协商。由试点企业根据自身问题选择重点改革内容,工会则作为幕后“策划师”与“监督者”,协助企业执行产改内容。
用对企业的足够尊重,唤醒企业主的改革热情,一个个主动参与的试点企业辐射出了最大的改革能量。随着试点企业被撬动,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江苏产业工人真正感受到了来自产改政策措施的推动力。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一次产业工人与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的“产改”对话,正在面对面进行。
2020年7月至10月,为了把基层产改问题直通上来,把上级有关政策举措直达下去,三趟江苏“产改直通车”分别开进了煤矿、纺织和钢铁行业的重点企业,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促动产改加快推进。
在张双楼煤矿的那次对话中,全国劳动模范、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夏伯党直接抛出了自己的问题——试点企业如何开展职工技能评定?让他有这样十足底气大胆发声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产改观察员。
“‘产改直通车’开进了产业工人的心坎里,让我有机会与省级部门有关领导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联系。这样,我们产改观察员才能及时掌握更多的产改政策及具体举措,及时反映一线产业工人的呼声需求。”夏伯党说。
自从当上了产改观察员,夏伯党的办公室门口就多了一个“产改”信箱,定期打开查看。工人们不太习惯当面提出的问题,都变成了一封封反映意见和建议的信件。
一项职工诉求引起了夏伯党的关注:煤矿关停后,许多工人面临转岗,原本的技师级别并不能在新岗位上发挥作用,需要从头学起,由于职业资格等级降低,与之相挂钩的工资待遇也有所降低。
夏伯党将这项诉求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了徐州市产改办公室,并附上了自己的建议——如果等级不能和之前一样,是否可以考虑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让工人安心在新岗位上工作。
目前,包括夏伯党在内,江苏省总工会一共确定了449位省直属产改观察员。他们有劳模、工匠、技能大师,还有工会工作者。省总工会通过组织产改观察员培训班,手把手指导他们在企业内履职尽责。
在江苏产改巩固试点企业中,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已经运行了6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在今年又发挥了新作用。伴随着江苏产改的全面推进,仪征化纤改变了对联盟内17家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考核制度,由每年一次改为每两个月一次,还增加了现金奖励,大大激发了职工的创新活力。
仪征化纤公司工会副主席、群众工作部部长胡雷告诉《中国工人》记者:“今年,企业工会专门从劳动竞赛经费中拿出15万元,用作劳模创新工作室考核奖励,让职工真正在这一平台上‘赛起来’。”
在增加考核频次的同时,考核的内容也聚焦职工参与度较高的环节,包括“五小”项目、合理化建议和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等。这样的变化,让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滕官洋有了不小的压力。他开始更多地琢磨如何帮工友完善创新想法,如何带动更多工友创新,让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术工人在考核中实现双赢。
与此同时,以仪征化纤公司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为样本,江苏省机冶石化工会推动建立范围更广的省级联盟——江苏省化工行业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联盟。在产改浪潮的推动下,相同行业的产改试点企业自主发力,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成长中将江苏“产改网”织得更紧更密。
用对企业的足够尊重,唤醒企业主的改革热情,一个个主动参与的试点企业辐射出了最大的改革能量。随着试点企业被撬动,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江苏产业工人真正感受到了来自产改政策措施的推动力。
如果说2019年江苏产改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2020年则是“大刀阔斧”的一年。从产改试点工作推进会到“产改直通车”,从产改联络员到产改观察员,江苏将点连成线、将线织成网,把产改东风送到企业车间,送到产业工人身边,在全力加速中,产改不断走向纵深。
今年,江苏产改试点地市由无锡、徐州、南通进一步扩大到南京和苏州;试点企业由过去的16家增加至110家。其中,国有企业41家,非公企业69家,覆盖产业工人37.8万人。
与此同时,在前期试点实践的基础上,江苏还将110家试点企业进行科学划分,62家被确定为巩固型试点企业,38家被确定为培训型试点企业。注重试点培育与试点巩固相协同,实现新老试点的有机衔接,让整个江苏产改呈现出接续推进的蓬勃景象。
“产改工作确实是富有难度的挑战,但是,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紧跟省总工会牵头谋划的路径图,按要求有目标地去干,一定能把产改工作推动好。”无锡市作为江苏产改试点地市已有两年时间,作为产改工作带头人,无锡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涛越干越有干劲儿、越干越有信心。
面对产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江苏工会干部们肩负起新的使命与担当,用产改“火把”,点燃改革热度。产改如同散布江苏大地的星星之火,在上下同心的推动下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
伴随着产改的推进,30多岁的铸造工张剑云,沿着中车戚墅堰所为技术人才量身定制的10级晋升阶梯,真正成为铸造工程师;徐矿集团下属张双楼煤矿工程师吴建群,在集团“技高者多得”的机制激励下,每月可得到特殊人才津贴3000元;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公司炼钢厂钳工王文勇,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凭借“小改革”被企业评为“改善达人”……国有企业产业工人职业技能通道和薪酬激励机制日益完善。
伴随着产改的推进,制版师郭军伟,经过红豆集团成体系的职工技能培训,捧回了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操作制版大赛冠军,还获得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扬子江药业集团下属紫龙药业技术工人郭庆伟,25岁就牵头实施40多项技术改革,并获得了相应的技术创新奖励……非公企业产业工人的成长环境与空间逐步拓宽向好。
伴随着产改工作向纵深不断推进,江苏省机械、冶金、石油石化产业相继焕发新活力,交通运输、医药、电子信息、智能终端行业不断创出新高度。作为拥有4个千亿级纺织集群的大省,江苏围绕纺织行业集中发力,紧扣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产业集群试点渐显成果,苏州大生集团新建的数字化纺纱车间正吸引不少年轻技术工人的到来……
“推进产改工作,企业是主体。产改搞得好不好,要看这项工作有没有走进企业的‘心田’。”回顾两年来的江苏产改之路,朱劲松深有感触,“产改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主体责任,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难点、痛点精准发力。工会作为牵头单位,就要在点燃、撬动、传导上起作用,需要久久为功。”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调研,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成为新江苏建设发展的目标,为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天的江苏大地,产改试点地市与试点企业不断释放活力与能量,产改理念正在贯彻,产改格局已经构建。在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中,江苏产业工人正在阔步迈向全面发展的改革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