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同辽金壁画墓的相关探析

2021-01-17 09:11:54张晓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大同市

张晓甜

摘 要:山西省大同市近些年来陆续发掘了一大批辽金时代的壁画墓。大同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留下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后世考古学家的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对辽金壁画的考古研究,向世人彰显大同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作者针对大同地区辽金壁画墓的布局与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实现对大同地区辽金壁画墓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

关键词:大同市;辽金壁画墓;民族融合;布局与特点

0 引言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我国中原偏北部地区,其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北魏时期的统治者也选择将国都建设在这里。历经千百年发展,辽与金两个朝代又在大同地区建设西京,从此以后大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瑰宝。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大同地区已发掘近40处辽金时代的墓葬,以壁画墓葬为主。以下将对这些辽金壁画墓进行详细论述分析。

1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整体现状分析

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大同地区共发掘辽金墓葬近40个。辽代墓葬主要分布状况为:卧虎湾地区7个,马家堡地区1个,十里铺地区、纸箱厂地区、新添堡地区、东风里地区共计6个,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工厂、企业等地也有多处辽墓葬分布;金代墓葬的分布情况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分布于站东地区、南郊地区、西南临地区,总计10余个。

总体来看,大同市辽金墓葬分布比较广泛,且以西南部与南部为主。这些辽金墓葬形制各不相同。辽代墓葬大多是砖室墓,坐北朝南,顶部为穹隆顶,整体外观大致为圆形,且组成方式比较简单,主要为墓道、墓室以及甬道。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辽代墓葬实际直径大多在4米左右,总高度不超过2.5米,所以甬道也极为短小。辽代墓葬中的墓道基本可以分为台阶式和斜坡式两种,并且以斜坡式为主。墓葬内部除了甬道之外,绝大部分位置都有各种各样的壁画。

金代墓葬的形制在一定程度与北宋时期墓葬相似,绝大部分为砖室墓,可以分为单室与多室。其中多室墓主要埋葬的是贵族阶级,而单室墓埋葬的则为普通官员以及当代地主阶级。尽管金代墓葬的形状与制式大多与辽代墓葬相似,但是与辽代墓葬不同的是,金代墓葬的壁画数量十分有限。

2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墓葬文化表象

2.1 墓葬大体形式

考古调查显示,大同地区的辽金墓葬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土坑墓、砖室墓以及土洞墓。砖室墓是最为常见也是考古中发掘最多的一种墓葬形式。这种形式的墓葬大多为坐北朝南,契合了古代的风水观念,并且以单室墓为主,基本由甬道、墓道以及墓室三部分構成。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我们了解到辽代墓葬与金代墓葬有着一些区别。比如,在砖室墓中,辽代墓葬和金代墓葬的沟纹砖就不相同,辽代墓葬中砖的沟纹绝大部分为7条,而金代墓葬中砖的沟纹则有4条、6条、9条或10条等。辽金砖室墓的主要搭建方法为错缝平砌,也有一小部分会采用丁顺砌法。为了提高砖块之间的稳定性,还会加入胶凝材料进行勾缝工作,包括粘泥、黄泥、白灰等。

在砖室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壁画,如十里铺地区的辽代墓葬、2004年工厂内发现的辽代墓葬等都有明显的壁画墓特征。辽金墓葬当中的壁画大多采用相同的制作方法,通过涂抹草拌泥和白灰膏来进行壁画的绘制。大同地区的土坑墓只有5座,且全部为竖穴型,只有南关地区的一座辽代墓葬与方形相接近,并且所有墓葬都是坐北朝南,与北魏时期的墓葬形制大体相似。

2.2 佛教文化

山西省历朝历代都是传承与发展佛教文化的主阵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同地区的佛教文化更是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并逐渐成为北方地区交流与发展佛教文化的核心地带。

从大同辽金壁画墓当中的葬式与葬具来看,火葬是当地辽代墓葬当中的主要葬式,将骨灰放入石棺或者罐中,并将其放置到棺床上之后放到墓室后部的中央位置。在大同市卧虎湾的墓葬中,石棺顶盖部分刻有明显的梵文墨迹,并在其中三号墓石棺盖的内侧还刻有“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这是明显的佛教文化。

从壁画上来看,在卧虎湾一号墓当中,壁画上刻有明显的梵文墨迹。在东风里的辽代墓葬中,M1墓门的内侧位置刻有画作“金翅鸟”,并立于祥云上方,两侧则为守门侍者,其中北壁画面中人物手持佛教经卷,身穿类似僧侣服饰,这都是明显的佛教文化表象。

从随葬品来看,以当地新添堡村出土的随葬品石雕像为例,该人物胸前双手合十,在长方形榻上盘腿而坐,属于典型的佛教文化随葬品。另外,还在附近一处墓葬当中发现了更加完整的木雕像,该人物身穿僧衣,更是直接表明了佛教文化的存在与传承。

2.3 道教文化

在大同地区的辽金壁画墓中,有许多墓葬反映出了浓厚的道教文化,尤其是在一些辽代墓葬中,不难发现当时道教文化的盛行。比如在周家店发现的辽代壁画墓中,甬道两侧位置的壁画上均绘制有门神图案。其中的人物装饰大致类似,基本是全身戎装,在胸前位置有护心镜。

另外,墓室门的东西两侧都设置有门神,并且门神手持弓与剑,脚蹬山石。在道教中,门神的主要角色就是守护神灵,因此这是十分典型的道教文化表象,特别是壁画当中的仙鹤、鹿以及龟等动物形象,无疑表露着道教文化当中的“福、禄、寿”寓意。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同辽金壁画墓中,有关道教文化的体现相较于佛教文化来说并不充足,不同于佛教文化在葬式、葬具、随葬品以及壁画当中都有所体现,道教文化则是更多体现在壁画当中,表露出墓主人对于道教文化的信仰与推崇,这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道教发展阶段相符合。

综上来看,在大同地区的辽金壁画墓中,以辽代汉人墓葬为基础,主要表达了墓主人当时的佛教与道教信仰,同时也表达了佛教与道教在当时社会盛行的历史事实。除此之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本土宗教文化依旧会为当地世代居住繁衍的汉人文化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并将直接决定他们的墓葬文化形式。从根本上来看,在墓葬当中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这两种文化同时出现并不是一种冲突现象,相反更是表达了当时人民对于死后世界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3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历史征程

3.1 辽代壁画墓的发展阶段

有关学者将大同地区的辽代壁画墓分为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辽代壁画墓的早期,这个时期的壁画墓大多承袭了唐朝时期的绘画粉本。

第二,辽代壁画墓的中期,这一时期主要以庆东陵为代表,主要表现出辽代统治者学习唐朝与宋朝,希望称霸中原的统治思想。

第三,辽代壁画墓的晚期,这一时期的壁画墓壁画主题以及构图样式等都已经趋于完善,并且壁画中大多数内容都象征着契丹民族的贵族身份,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风貌。

有关学者还对辽代壁画墓当中各种壁画的布局、内容以及绘制技巧等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对比,并最终以长城地区为分界线,将辽代壁画墓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可以细致划分为早、中、晚这三种时期,这三种时期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早期总时长为公元906年到969年,第一阶段为公元906年至947,第二阶段为公元947年至969年;中期总时长为公元969年至1055年,第三阶段位公元969年到公元1011年,第四阶段为公元1012年到公元1055年;晚期就是第五阶段,总时长为公元1101年到1125年。而南方地区则是以公元1032年为界限划分为两个阶段。

3.2 金代壁画墓的发展阶段

从大同地区近些年来的考古成果来看,发掘的20余座金代壁画墓的年代都集中在皇统、正隆、大定以及明昌年间。

金代壁画墓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首先,壁画墓的形成初期,即金代政權正式建立一直到公元1160年正隆年间;其次,壁画墓的发展时期,即大定年间1161年直至承安年间1200年;最后,壁画墓的衰弱时期,即泰和年间1201年直至金朝灭亡1234年。

另外,著名考古学者赵永军先生还将金代壁画墓划分为另外的三种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公元1115年至公元1152年,这一阶段又以一个临界点,即北宋的最终灭亡时间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中前段为公元1115年至1127年,后段则为公元1128年到1152年;第二阶段,从公元1153年至1189年;第三阶段,金代的晚期阶段,从公元1190年直至1234年金朝灭亡,在这一阶段依蒙古攻入金朝之后,又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为公元1190年至1214年,后段则为公元1215年至1234年。

4 大同市辽金壁画墓的布局与特征分析

4.1 辽代

从大同地区考古发掘中总结得出,不同时期的辽代壁画墓也具有明显差异。从壁画内容的新颖性上看,辽代晚期的壁画墓相对比较领先。大同地区发现的辽代壁画墓中,墓道两侧、墓室正门以及墓室四周大多绘制有风格相似的出行仪仗、门神以及两性侍从等壁画图案。另外,还有一部分壁画墓分为不同的壁画阶段。

在这些壁画当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契丹民族衣着习俗、头饰发饰等风格,还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北宋时期风格,比如一些体现北宋经济繁荣景象的伎乐与宴饮等景象。而各种各样的画像石,则集中出现于辽代晚期的壁画墓当中,并且有着剧情清晰的故事色彩,彰显了墓室主人的生活气息。

在一些汉人墓葬当中,墓室四周会绘制一些木质的建筑物、桌椅等物品,同样具有剧情鲜明的故事色彩,人物的形象以及物品布局风格与北宋时期十分相似。总体来看,辽代壁画墓中的布局风格大多承袭了北宋时期的墓室形制,并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属于典型的封建墓葬布局形式。

4.2 金代

对大同地区发掘的金代壁画墓进行分析,绝大部分为砖室墓,并且将砖室墓中的各种雕刻与壁画进行了完美融合,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布局方式:第一,壁画丰富的墓葬,这种墓葬绝大部分为长方形或者方形的整体形状,也有少部分为八边形的形状,在墓室的墓壁上,还有一些简单的柱体等,并且墓壁、柱体以及门洞位置都有着内容丰富的壁画,大多表达的是家庭类、生活类场景。第二,雕刻内容与壁画内容相接近的墓葬,这些墓葬中二者的内容是相互交融的,并且在内容主题的表现上基本趋于一致,墓室整体的形状仍旧以长方形和方形为主,壁画内容则表达的是一些小故事。第三,雕刻内容比较丰富,而壁画内容相对匮乏的墓葬,在这种墓葬中,往往只会在砖雕工艺无法进行的拱壁等区域进行壁画绘制,且壁画的内容多以花卉或者小故事为主。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同地区不断的考古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辽金壁画墓浮出水面,它们的特点、布局风格也逐渐被考古学者琢磨透彻,这些墓葬作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必须要做好对其的保护与继承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帅杰.宋辽金时期壁画墓及孝行图分布所见文化差异[J].地域文化研究,2020(5):54-60,154.

[2]郭凤.盐裹聘狸奴  猧子綵丝牵—辽金墓葬壁画中的猫与狗[J].文物天地,2020(9):23-27.

[3]王利霞.从墓葬壁画看辽金大同地区饮食文化[J].文物天地,2020(7):70-75.

[4]王利霞.试论大同辽金壁画墓的布局与特点[J].文物世界,2019(6):7-10.

[5]夏天.宋辽金时期墓葬装饰灯檠初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11):81-92.

[6]侯晓刚.壁画保护技术在大同辽代壁画墓整体搬迁中的应用[J].文物世界,2018(6):71-73.

[7]刘俊喜,江伟伟,李白军.大同和平社辽金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世界,2018(5):3-7.

[8]王一凡.北宋时内亚因素对中原汉文化之影响—北宋与辽金交界地带墓葬分析[J].中原文物,2017(1):35-42.

[9]汪小洋.宋辽金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J].艺苑,2016(6):6-10.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大同市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山西财税(2021年4期)2021-01-30 15:09:55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6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大同市云州区:“火山蜜”让百姓的日子甜蜜蜜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元代科举中实行民族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10期)2017-01-12 06:24:18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青年文学家(2015年8期)2016-05-09 13: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