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帕克传记书写与脑文本演绎

2021-01-17 14:02:34张云鹤
作家天地 2021年36期
关键词:自传

摘 要:英国现代女作家穆丽尔·斯帕克的作品多以离奇怪诞著称,其客观中立的写作手法令文本有着无限解读的开放性。她在多部小说里赋予浓厚的自传色彩,表达了她独特的人生视角和创作理念。本文依托文学伦理学中的脑文本相关理论,选取作不同时期的自传体文本考察斯帕克的传记作品与小说创作的关联,从脑文本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作者的伦理意识与文本所承载的道德教诲本质。

关键词:自传体小说 脑文本 斯帕克 《自传》

一、前言

英国作家穆丽尔·斯帕克在当代英国小说家中被誉为是最赋创新精神的。作为艺术家的斯帕克一生创作题材广泛,其二十二部小说书写彰显人性的无尽奥秘,体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她的作品或是充满超自然的力量,或是充斥着“犯罪”““暴力”嫉妒”“诽谤”等当代社会的普遍特征。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脑文本,是指人们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认知以脑概念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再借助脑概念进行思维从而获取思想(聂,2017)。作者所要表达的脑文本即是在创作过程中在脑海中的构思。学习研究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作家和人物的脑文本,它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先前小说的理解和思考。目前学界对斯帕克已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评论家大都聚焦于她的小说创作,却鲜有学者依托文学伦理学中脑文本相关理论,解读她创作过程中的所产生的伦理意识(戴,2014);除戴鸿斌外,厘清她的传记书写进而诠释她的传记作品和小说创作之间的关联系的探讨又少之又少。为了对小说中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予以澄清,她在功成名就之后又为自己亲自书写了《个人简历·自传》一书,尽管视角多有局限,此书仍就真实地再现了她人生的重要阶段,能够帮助读者深入解读她先前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戴,2016)。由此,本文选择早中晚时期带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的典型小说作品《安慰者》《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与《精修学校》中的凯瑟琳、桑迪与妮娜进行比较剖析,并结合《自传》阐述不同阶段小说创作脑文本变化的原因,旨在更加清晰地呈现的斯帕克的创作过程,进而诠释她那独树一帜的创作观念和美学思想。

二、斯帕克纪传体写作与脑文本解读

在她二十二部小说创作中有近十部作品富有自传性(戴,2017)。在这些小说中,斯帕克或是以自己的生平为依据写出整个故事,或是将经历的某一部分在小说中进行加工和改写。由此,斯帕克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具有明显的原型特征,如《安慰者》中正在写一部心理小说的凯瑟琳,《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追求自由的桑迪,《收入菲薄的女孩们》中主角们的结合体,《来自肯辛顿的呼唤》里作为编辑和小说家的南希和罗伊,《精修学校》中的酷爱文学艺术的妮娜。《带着意图的徘徊》更加带有明显的自传性,主人公芙乐已是享有盛誉的小说家,堪称是凯瑟琳的成熟版。斯帕克笔下的大部分女性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女性主义思想:独立、开放、进取和自由不羁。她们大都是热爱写作的知识分子、渴望成功并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脑文本就是思想、选择和行动的指导书,小说中主人公做出的每一次伦理选择必然要受到自身脑文本的影响,也是斯帕克伦理意识的反应。小说创作的过程即是她把脑文本转换成书写文本的过程。在《个人简历:自传》中,斯帕克在小说中的原型背景和人物等都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并表述了自己创作的意图和经过。它充分证实了斯帕克时常在自传体小说中展示她的创作理念和对小说的思考。因此,对自传体文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斯帕克的创作心理历程和伦理意识。

三、斯帕克脑文本动态书写与伦理意识探析

贯穿斯帕克创作生涯的其中一个命题即是善恶之争,她将对矛盾的统一体并置一起借此体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早期的自传体小说书写中,《安慰者》中的凯瑟琳是斯帕克原型的典型代表,这位女作家与作者当时的经历如出一辙。她在写一本有关心理小说的书时,经常听到异常的打字机的声音,她不断地再重复着自己的思想或是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件。她的脑文本否认自己有精神问题,于是试图逃脱和反抗这种声音。结果不仅是徒劳的并且为自己主观意志的选择付出了代价。最终,凯瑟琳接受了这个声音学会面对它的存在,与它和平共处。斯帕克也在《自传》中多次表示,在皈依之后才真正学会了真正的写作(spark 2011)。在文学伦理学的观点看来,无所不在的声音代表了潜在的伦理规则和秩序。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然要受到伦理规则的制约,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聂,2017)。这与马尔卡奥夫指出的超自然在小说中的出现象征人类的道德困境不谋而合(戴,2016)。凯瑟琳试图选择逃避和违背这种声音,经过一系列斗争和挣扎,最终选择了遵守声音的忠告回归到了平静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了斯帕克希望作品产生的教益作用,伦理秩序和规则是无形的,但世人能具备伦理意识、按照规则做事和生活。

中期代表作《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既被评论家们津津乐道又为伦理内涵饱受争议作品。她在《自传》和采访中都谈及到女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像她小学授课时的凯小姐,“只要是凯小姐的学生,都能从《布》中认出她,心中充满了高兴和怀旧的感情”。而桑迪——备受争议的人物多认为是作者化身,一双小眼睛和洞察世间的万物。女教师采取启发和“沉浸”式教学方法,颇受学生青睐。桑迪深受她的教诲也颇得信任。然而女教师在把孩子们精心培养成为“人杰中的人杰”的同时,却又把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强行加到学生的头脑里。这种桑迪总是被布严格思想束缚的同时,总能找到几许自由的空间去吸收一些新鲜空气。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再也无法忍受布独断专行的做法,选择了向校长告,导致女教师的退休甚至是最终的死亡。桑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为大名鼎鼎的海伦娜嬷嬷。令人疑惑的是,桑迪并未因此获得所谓的自由而感到快乐。她经常手把栏杆往外远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想弄清楚事物的真相”。故事中的師生共同扮演着角色,让读者难以分辨孰是孰非。桑迪希望成为做一个有良知的“道德维护者”,她的伦理选择是大脑中多个脑文本相互斗争的产物,她既希望能阻止女教师的恣意妄为,又为自己犯下的鲁莽错误背负上伦理道德的枷锁。这一时期的斯帕克小说更多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她对真理和谬误的见解。在一个失落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由于视角的局限她们各自站在自己的伦理立场思考问题。只有获取和积累如何做人的正面脑文本,做一个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人才不会收到到良心的谴责。

《精修学校》是斯帕克的收官之作,其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已然十分纯熟。女主人公妮娜与丈夫罗兰德共同创办经营着一所名为“黎明大学”的精修学校。丈夫忙于创作一部文学巨著,妻子肩负起学校管理和授课的多重重任。但罗兰德每天因嫉妒一位学生的创作能力而倍感焦虑,夫妻情感与这所学校的经营状况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妮娜先是劝解,但丈夫依旧执着地和学生博弈,妮娜感觉他存在着心里问题。她不想再忍受丈夫带来的困扰和伤害。当偶遇博学、性感和带有学术气息的邻居布朗,犹遇知音。面对丈夫忽视校长和丈夫应尽的伦理职责,她勇敢地选择放弃了妻子的伦理身份与布朗开启了新的生活。在创作这部《精修学校》之时,斯帕克已是耄耋之年,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女性内心世界以及家庭的伦理关系。在《自传》中,她描述她与丈夫的离婚过程时,斯帕克运用许多资料解释自己当时的处境,把婚育失败归咎于丈夫,比如他的暴力倾向和精神失常,没有谈及自己在婚姻问题上的任何过错(Spark,2011)。因此作家的脑文本的构思正是作品人物伦理选择的依托,妮娜面对困境进行大胆的伦理选择是斯帕克为自己表达的追求自由的呼声。

四、结语

本文结合斯帕克的《自传》剖析了凯瑟琳、桑迪和妮娜进行伦理选择时各自不同脑文本的博弈,呈现了多色调的原型人物在伦理困境中的纠结和挣扎,从中探究了斯帕克脑文本在她进行创作过程中脑文本的演绎过程。第一、以历时角度观照斯帕克的作品,它渐入对世俗世界的描绘,从运用超自然力量实现的道德和伦理的隐喻到对主人公在充斥着社会不良因素的社会环境里做出伦理选择的直接描述,表明作者的脑文本对现实世界人类生存问题和道德困境的日益关注,她探讨了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的伦理关系,表达了个人追求自由的重要性。第二、斯帕克小说中虽然采用缺乏价值判断的客观书写方式与充斥着不良社会因素等客观描述,她总在结局中巧妙地化解这些伦理结,或是超自然力量、或是主人公脑文本的沉思与悔改,激发读者去深思,发挥褒扬或劝喻、鼓励或批评、赞扬或警示的作用。文学作品描写的是各类生活现象,既叙述高尚也描绘卑劣,它帮助读者做出正确的选择。斯帕克贯穿人生的创作就是她在把脑文本解码成书写文本过程中进行伦理选择的外化的过程。一个人的脑文本不仅决定了他的思想和行为由脑文本决定,也决定了他的道德和伦理(聂,2017),斯帕克正是运用她的脑文本书写为我们提供了伦理道德的典范,去激励读者拥有正确价值观的脑文本。我们由此也有理由相信,无论作者采用怎样的后现代小说技,小说人物无论面临多重道德困境,都会实现着文学的教诲功能,为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聂珍钊.脑文本和脑概念的形成机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17(5).

[2]戴鸿斌.英国女作家斯帕克的生命书写[J].外国文学,2016(7).

[3]戴鸿斌.国外缪里尔·斯帕克研究述评[J].当代外语研究,2012(4).

[4]Muriel Spark.Curriculum Vitae:a Volume of Autobiography[M].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1.

(作者單位:辽宁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文学伦理学视域下斯帕克作品研究”(项目编号:L19BWW007)结题论文。

作者简介:张云鹤(1979-),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自传
亨利·劳森丛林小说的自传性书写
《李敖自传》
领导文萃(2018年13期)2018-08-13 09:48:16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 04:07:15
当小家伙来到这个世界上——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三)
歌剧(2017年3期)2017-05-17 04:06:33
对古茹曲旺自传中的“梦”的几点另类思考
《罗兰·巴尔特自述》:“反自传”的自写实践
法国研究(2016年3期)2016-05-17 03:56:41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NBA特刊(2016年10期)2016-03-11 17:35:07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1:04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