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平 江西洪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了解技术的应用原理和特点,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计划,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标准化施工,对于各环节施工中的技术内容要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每个步骤的施工质量达标,充分发挥这技术的应用优势,这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效益比较高,实用性比较强,作用优势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应用范围广,这项施工技术受到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多种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第二,提高结构承载力。通过对这项技术的调查研究发现,使用该技术的灌注桩出现泥皮和桩沉渣的问题比较少,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要求。第三,施工成本低。该技术能够对各类材料的使用量进行合理控制,不需要使用较多的直径大和长度长的桩,所以整体的经济效益比较高。
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按照相关工艺流程进行标准化作业才能保证的应用效益,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钻孔施工→注浆管制作→注浆管安装→注浆施工→清洗机具。后注浆技环节和混凝土施工等内容。
1.成孔施工
在钻孔过程中需要提前准备施工中所需机械设备和工具,还需要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测量放样以及基线复核等工作,确定钻孔的位置让钻机机头与其保持垂直状态,然后使用钻机进行钻进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钻孔偏差进行严格控制。确定好钻孔深度按照技术要求标准进行施工。具体进行钻孔施工时需要控制好钻孔与基础结构中钢筋材料之间的距离,保证桩分布的合理性。
2.清孔处理
钻孔完成后需要对孔的质量进行检查同时也要做好清孔工作,待质量合格后可以使用高压旋喷钻机进行清孔处理,将底部的沉渣完全清除,以免对后续注浆质量产生影响。确定清理干净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施工作业。
3.注浆管制作
在制作注浆管时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管道,不同建筑工程对灌注桩的要求不同,使用的管道类型也存在一定差异,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制作。若只是进行单纯的土体加固则可以使用塑料管道,如果需要提高桩基础整体的承载力则会选择钢管加注浆的方式。
4.注浆管安装操作
注浆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笼的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要进行缓慢下放并进行位置固定,提前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在绑扎的过程中要保证注浆管高于钢筋笼底部的20-30cm,下放安装完成后也要对注浆管的位置进行检查,如果存在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必须要及时进行密封处理。
5.注浆施工
在进行桩身注浆的过程中可以在底部放置适量的碎石块,实际进行浆液灌注时在碎石的重力作用下孔底的尘土会随之翻起便于浆液进行深层灌注,在灌注期间必须要观察注浆管的状态确定是否存在变形或者损坏的问题,同时也要观察是否存在上浮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要停止注浆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在注浆期间需要确定具体的施工顺序,若施工区域为软土层,那么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合理设置桩之间的距离不能出现过近的情况,否则在注浆时容易出现串孔问题,要结合现场实际对桩距进行科学设置,并且可以采用间隔施工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软土的基灌注桩施工。
初次进行注浆施工时先进行压水实验确定是否存在堵塞情况,同时也要调节注浆压力。一般先进行2-3级的压力施工,而后逐级增加。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调节压水时间和水量,压水压力则会根据注浆管的通畅情况进行确定。压水试验完成后就可以正式进行注浆施工,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注浆操作,前期进行注浆时要将注浆压力、浆液浓度等控制在最小值而后慢慢增加,在增加的过程中要协调好注浆压力、速度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确保整个注浆流程的规范性。进行二次注浆的过程中具体步骤与初次注浆相同,前期都需要将各项参数控制在最小,以防出现注浆管堵塞的情况。注浆完成后需要使用专门的密封剂进行管底密封,将其注入到孔的底部与浆液充分融合可以保证封堵效果。封堵操作完成后要尽快抽出注浆管。
6.清洗机具
施工操作完成后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和机械设备的清理工作,所有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设施都要保证干净清洁方便后续使用。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属于一项先进性技术,在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实用性比较强,但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涉及多项的施工内容,要想使这项技术得到合理应用还需要加强对工艺流程的深入和细化研究,对于可能对技术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要及时消除,重视技术管理,加强质量控制,规范整个流程的施工行为,保证这项技术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应用,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提高桩基础质量,为整个项目稳定施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