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坚
(1.湖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写进了中央文件。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历史性地写入了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1]18-20。如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仅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那么为什么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进中央文件、写入十九大报告,甚至写入党章呢?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综合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有如下回答:(1)核心理念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条原则之一,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2];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质所在[3]17-21[4]5-13,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的核心内容[5]5-11,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理念追求,是最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6]1-8。(2)行动指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对当今世界文明发展大潮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实践内容,具有强大和精准的实践指导功能,是新时代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5]5-11。(3)形象表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代表的是我们党一种全新的、更文明的生态认知和发展认知,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形象表达[1]18-20。它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减贫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其既是“减贫富民强国、构筑美丽中国梦”的一种形象化表达,也是当下治国理政核心理念的一种形象化表达[1]18-20;其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原创性表述,成为全党全社会思维共识[7]。“核心理念说”“行动指南说”“形象表达说”,以上三种说法初步回答了两者关系“是什么”的疑问,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核,是其行动指南,是其形象表达。然而,三种说法都仅是一种缺乏体系性认知[8]26-27的理论假说,迄今关于两者内在关系的概括都较为宽泛,缺乏对两者关系这一主题深入、专门的探讨,都是在其他主题研究中派生出的子问题,研究的逻辑性、深入性有待加强。因此,本文试图回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在关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欲从体系性视角做深入且全面的考察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推演法,在收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中央相关政策文件,检索CNKI相关文献基础上,抽取所有文献的观点内容、分析视角和思维推理的关键词,然后通过分析演绎,归纳合并相同观点,总结提炼为文章的基础分析资料。本文尤其重视研究领域涉及生态文明,且在南大CSSCI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文章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情况作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迄今完整的表述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集中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3]17-21,是对生态环境健康和经济发展繁荣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9]145-155,内在地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1]18-20。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从“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到“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再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阶段,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观念不断进步,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并趋向和谐的过程。在科学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应注重以下三点:一是其突破了生态环境价值的传统认识,明确了“绿水青山”在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生态生产力价值。“绿水青山”是源初自然力,“金山银山”则是社会生产力[10]18-22,要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其内在地包含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设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权衡,“舍得”的实践智慧以及主观能动与自我克制的辩证把握[5]5-11。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必须善于选择,学会放弃,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三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跷跷板,而是可以高低同步、同时解决的,解决的途径就在于“就是”二字,关键是要找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有效的转换途径,需要在转换思维、创新机制方面狠下功夫[7],并将其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等协调发展中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最原初的官方表述及其主要政策话语意涵是“八观”或“八个坚持”,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社会共同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11]45-50[12]39-53[13][14]。经过理论研究,学者们将其表述为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生态环境财富论、生态环境民生论、生态关系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理念、生态文化观、生态文明教育观、生态环境全球治理观等主要观点、理念和论断[15]1-8[16]1-9。“五个体系”即生态文化体系是灵魂,生态经济体系是主体,目标责任体系是关键,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屏障,学者们将其表述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政治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17]35-43。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路径,建设美丽中国是发展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贯彻的一条基本方略,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的其中之一[17]35-4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8]5-14,其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规律、地位意义、原则体系和部署要求,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基本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哲学体系[6]1-8,是推动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纲领性指导,其构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线或行动路线[17]35-43。
任何一种系统、完整的思想都离不开三个最基础性的支撑,即学科的支撑、理论逻辑的支撑和实践的支撑[18]26-27,都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并且理论与实践相互“耦合”,即理论论证与政策落实内在一致,理论概括、政策话语与实践行动逻辑高度统一。故本文拟从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维度来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比较分析框架。同时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知识逻辑起点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从这一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出发构建两者的比较分析框架是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根本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由于人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而存在的,人是其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构成的环境的能动反映,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扩大到了人本身及其由人构建、积累和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根本也就扩大到了人及其由人构建、积累和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它们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由于现代人群体性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性的存在,因此,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也就具有了区域性、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不同层次和格局,并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学科、理论和知识的品格维度;又由于人是一个具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综合面向的人,因此,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也就具有了历史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并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学科、理论和知识的历史维度。本文把知识逻辑、格局价值和历史进程作为思想、理念比较分析的三个基本点。其中,知识逻辑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体系如何,是否有着一套独立的知识话语体系、理论表达方式和相应的学科支撑,是否有学科归属,并在学科体系中占有自身的位置;格局价值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品格如何,是否具有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思想的视野格局如何,时代的实践价值又是怎样的;历史进程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思维进路如何,每个发展阶段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思想,以及思想具有怎样的特征。
思想理念发展的历史进程包含了实践历程与思维进路,其与主要贡献者的实践轨迹密切相关,实践的需要、现实的问题是思维产生的第一推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是习近平基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锲而不舍思考后的结果。从理念到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从地方到中央,从国内到国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自然的孕育、发展和成熟过程[6]1-8,是一个“试验—生态—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话语演进递升过程[19]105-107。
在梁家河艰苦的知青岁月里,面对缺煤少柴情况下梁家河村民做饭、照明和施肥等具体问题,习近平提出用发展沼气的方式予以解决。梁家河的这段经历、这种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是习近平从方式方法入手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早期实践,是其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创新性思考的起源。在河北正定,作为县委书记,他思考的是全县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问题。他率先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20],要在正定县建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生态和经济都呈良性循环的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1]。此时,已具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朴素元素。在福建17年工作生涯里,在制定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环境规划”“城市生态建设”理念,并在福建常口村调研时提出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22]的论断,奠定了理念探索更进一步的基础。这一时期是理念的重要孕育期,“绿水青山”表述开始直接出现,并初步从两者关系范畴展开思考。主政浙江期间,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思考更具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目标,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八八战略”。此时,已具有了理论范式的雏形。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中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湖州也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不久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署名文章中,首次书面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回答了“绿水青山为什么是金山银山”。在上海工作生涯中,习近平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23],继续发展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主政中央后,由于工作所面对的问题和对象发生了转换,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更展现出了全局性、系统性和深入性,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野,扩展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主体地位、党的执政基础、民族国家的复兴和全球治理的更高层次,并将其提升到了全国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层次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与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思考、运用、深化和顶层设计中,逐步形成了有关人与自然关系调适的新认识和新论述,且体现在政治、制度、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并最终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八观”“八个坚持”等系列论述。但其坚持和围绕的中心主题始终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实现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也即“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问题,因此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初心本源。
知识逻辑包含了理论支撑和学科支撑。就理论支撑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途径、手段、基础认识和价值意义等方面构建了具有内在独立逻辑的话语体系,通过对生态文明、生态共生、生态民生、生态共同体等基础认识的深入和丰富,构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基础,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维之基、逻辑之本;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范围层次、制度标准的提出,明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目标愿景;通过生态法治、生态文化、生态政治和生态参与方面的设计,构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工具之维;通过民族复兴、党的执政基础、生态治理等方面价值意义的发掘,获得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合法性之基。认识是基础,价值是内在,愿景是目标,工具是途径,它们相互支撑、环环相扣,总体构成了成熟完善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专注于倡导绿色发展,发展是第一位的,是认识、价值、目标和工具发挥作用的关键。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到“冰山雪地”和“金山银山”,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自我话语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明确,意思表达凝练,形象生动,但其更专注于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更聚焦于两者双赢,以期实现发展中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中实现发展,而不涉及其他方面。
就学科支撑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特定的位置。如生态政治哲学,从政治哲学方法论角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所以能够作用于政治实践并取得巨大的成效与合法性,就是因为其对生态现实做出了科学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态的愿景或构想,以及提供了过渡到未来美好社会的(政治)道路或战略方案,并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应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这样的生态文明”[8]26-27三个基本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无疑是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生态文明。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立在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根本问题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批判和构想,包括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自然对人的支撑和限制等。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环境政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人类学、环境传播学、环境管理学等都是它的学科支撑,其能够拥有相应的知识,在众多学科中找到自身的特定位置。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无疑是环境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无疑是环境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核心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经济财富创造中的环境永续问题,以及自然生态与社会财富相互转化问题,这些都直接关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上很多学科都是它的基础学科。就狭义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直接关涉的学科知识相对较少,但却是环境经济学发展理念方面的核心突破,在学科体系中具有显著的位置,且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从理论支撑和学科支撑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体系内在包含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与体系性,也具有较明显的学科支撑,其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脉相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和发展。
格局价值包含了理论品格和实践价值。就理论品格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统一。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无疑已站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环境治理的高度,通过构建具有国际领先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典型案例,输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品牌。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这种输出和打造的核心关键,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唯有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环境保护与人的发展的和谐共生,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治理经典实践,并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治理成效。绿色发展观不建立,环境治理就很容易走回头路、走老路。这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样具有了全球视野的内在品格,是时代问题、时代精神的核心反映。
纵观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价值的评价,“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根本遵循、行动指南、思想指引和实践路径”[11]45-50,“新阶段、新时代、政治问题、执政基础的巩固、中国梦的实现”[24],“继承、丰富和发展、重要理论指南、宝贵启示”[15]1-8,还有“思想武器和根本保障”等都是经常出现的高频词。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价值评价的高频词有:“基本发展规律、哲学内涵、实践价值”[25]4-6,“经验总结、智慧结晶、真理光芒”[26]40-41,“科学方法、双重价值、实现双赢”[27]7-10,“深层次转换、双重和解、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28]44-48,“重塑、重构、行动纲领、制度保障、行动路线图、中国先河、发展范式”等。可以看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者的实践价值评价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引和保障,只是一个更聚焦,一个更全面,甚至两者的途径、措施和手段都是殊途同归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主线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前提和保障的;同样,在注重整体性、全面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必须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主线。“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9]13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皆是这种革命实践的锐利武器。
因此,从理论品格与实践价值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统一、内在一致,两者都是革命实践的指引,是时代之问具有世界推广价值的中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