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族学视角下保护利用老龄油茶植株的价值研究

2021-01-17 09:31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油茶树乡民老龄

王 悦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国际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2019 年9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种植油茶是一条绿色环保、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好路子[1],各地油茶产区应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油茶产业做优做大。然而,一部分人主张将老龄油茶树砍掉、挖掉,重新种植新品种油茶树,再施加化肥提高产量,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控制病虫害;另一部分人主张,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保护利用好老龄油茶树,促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本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运用生态民族学理论,对油茶的生物属性和老龄油茶植株的生态文化进行解读,并探讨我国各族乡民保护和利用老龄油茶植株对当代复兴油茶产业的价值。

一、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油茶生物属性

油茶树是山茶科植物,经人类改良后成为优质的木本油料作物,因而原生状态的油茶树与改良后的油茶树的生物属性必然存在明显的差距。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习惯于研究和探讨原生状况的油茶生物属性,然而中国几乎已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野生油茶植株。针对研究对象选定的偏颇,最终表现为不同自然科学家对油茶生物属性的表述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这显然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多种因素导致研究对象选择的差异性问题。这样的差异并不代表事物的本质,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样的差异却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纷争。

(一)油茶植株的高度

正常状况下,油茶植株通常不会超过5 米,成年植株的平均株高都在3.5 米左右,但种植油茶的乡民却告诉我们,人工栽培的油茶树可长到7 米以上,甚至接近10 米,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就有幸观察到高达10 米以上的千年古茶树。在实地调查时,侗族和苗族乡民认为,油茶树长得这么高是无人管护的结果,只要加强管护使之矮化,它们就可以开花结实,确保年年丰产。同样是基于实地观察测量的结果,生物学家一直定义油茶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低层小乔木,自然高度仅在3 米左右。因此,即便是在油茶植株顶上有高大的乔木层层荫蔽,野生状况的植株还年年开花结果,而且还具有花果同株的独特生物属性。野生状况的油茶树开花结实量极为有限,导致自然繁殖新植株能力较弱,但植株的寿命却很长。对此,种植油茶的乡民认为,在没有上层植物遮蔽的情况下,油茶树在自然状态下会长得很高,经过人工不断地修剪其侧枝后,油茶树将会长得更高。但如果不加修剪,那么油茶树开花量和结实量将会急剧下滑。近年来,由于大量的乡民外出打工,无人修剪油茶树,导致很多老的油茶园结实量逐年下降,即便利用新技术施肥翻耕除草都无济于事,而已经修剪矮化、废弃的老油茶树却可以年年结实。因而,侗族乡民并未嫌弃老龄的油茶树,而是担心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管护茶树林。可见,真正要确保油茶丰产高产,最关键的技术不在于施肥,而是使油茶矮化到7 米以下,并且必须年年修剪。

由此看来,乡民的实践经验显然与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种植油茶的目的在于使油茶树多结籽,保证高出油率,至于油茶树到底该长多高才符合其生物属性则无关紧要。乡民管护下的油茶树长势比野生油茶树要高,其实这是他们人工干预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提高出油率,因而就发展油茶产业而言,乡民才是真正的实践者。

(二)油茶的树龄与产量

油茶树的树龄究竟有多长,农业科技工作者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而乡民的看法则相对准确。他们管护的油茶植株都是传承自祖辈、父辈,甚至曾祖辈、高祖辈的遗产,他们能够清晰地记得哪一株老油茶活了多少年。笔者在湘西古丈县苗族管护下的油茶园中,看到了千年以上的古油茶树,在永顺县长官村看到600 年以上的油茶树,在玉屏县茅坡村看到数千亩百年老油茶林,而且这些老油茶树照样开花结实,并且年年丰产。毫无疑问,一株管护良好的老油茶树可以存活千年以上。有鉴于此,对这一问题双方结论上的反差,认为油茶树树龄过长会减产,会徒耗养分和空间,实属违背了乡民心中的油茶生物属性。以老化为理由砍掉并淘汰老油茶树,实属违反了其生物属性的错误思路和做法。

对于如何提高油茶经济效益的问题,农学家习惯于认定一种农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树和单株的结实数、结实的千粒重等,这些统计数据的整合就可以得出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来。换而言之,在单位面积上,油茶林成活的株数、每株的结实量和结实的千粒重,决定总产量的数量。因而所有的估产规范都是以这些数据的累加结算为归宿,于是如何认定油茶的产量高低,也得照这样的规范办理。然而,油茶是木本作物,每亩能够生长的株数不能与草本作物相比,每株的结实量也不能与草本作物相比,但油茶籽的千粒重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却大得惊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发展油茶产业,需要的不仅是结实的总重量,还得看它的出油率,加工出茶油后,还得看它的油品质量。对此我们认为,当下农学家对油茶的理解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出现了偏颇,他们其实是套用草本作物的产量结算办法去估算油茶的产出水平。

至于乡民对油茶产量的评估问题,不管是苗族、土家族、侗族还是壮族、布依族,他们一致认定在单位种植面积内,油茶株数的多少与总的产出水平关系不大。只要保证每一株油茶树处在正常生长状态,则其总产量的水平关键取决于对植株管护修剪程度的好坏。与此同时,出油率的高低、油品质量也与修剪管护采收茶籽后的储存、保管以及榨油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与施肥、松土关系不大。

总之,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各族乡民对油茶生物属性的认识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但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复兴油茶产业而言,各族乡民的认识和看法可能更具利用价值,老龄油茶植株是当代油茶产业复兴中的珍贵资源。只要各民族管护老油茶树的经验和技术得到弘扬和创新,油茶产业不必淘汰老油茶树也可以做大做强。

二、老龄油茶植株的文化生态解读

(一)乡民对老龄植株的认知

与动物相比,绝大多数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都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繁殖能力。在这一问题上,植物学家、生态学家与各族乡民的认识高度统一。事实上,来自外界的干扰甚至破坏,如野兽昆虫的啃食、雷击水旱灾害的侵扰,相关植物在初期都会呈现出明显的受损状态,但只要植物生机不断,一两年后都可以自行恢复到生机盎然的状态。植物在繁殖方面更是如此,不仅植物种子可以繁殖后代,而且植物营养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能长成高大的植株。农学家所熟悉的扦插、压条就是根据这一属性而来。具体到木本作物的种植而言,古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对其再生特点进行了总结,道光《遵义府志》中就提到,“若雪冬间取其皮斧细遍撒土中,来年二三月丛生如林,此植白杨树之法”[2]385。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到,古代的乡民将白杨树皮砍碎代替种子撒播,也能抚育成白杨树林。老龄植株是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存活下来的作物,往往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古村落附近的古树,一旦出现病态或遭受来自动物甚至是人类的破坏,经过有经验的乡民处理之后,可以再活上几百年,而且还可以丰产。就这一意义而言,在复兴油茶产业的过程中,认为老龄茶树没有价值而将其淘汰的做法值得商榷。

为了有助于问题的澄清,以与油茶树亲缘关系最近的茶树为例做进一步分析。茶树与油茶树都属于小乔木型山茶科作物,并且都是可以以修代种的植物。在我国已经明令保护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云南普洱茶就出自千年古茶树,安溪铁观音、凤县大红袍、安化黑茶、贵州花溪久安茶等名茶均源于老龄茶树,虽然这些茶树有的已经是千年古树,但仍然还能继续产出优质农产品。其实,文人早就注意到了古茶树,如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明确提到古茶树在“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3]1。 显然茶树能够活到千年以上,绝非今日才有,千年古茶树存活至今并能继续产出,依然处于活态高产状态。《茶经》又记载古代乡民“伐而垛之”[3]1,意思是说,乡民要用刀或斧头砍伐,才能采到嫩茶叶,甚至得搭梯子才能采到茶。可见,唐代的千年茶树仍然能够丰产。茶叶和油茶是亲缘关系极为接近的树种,其生长环境和生长栽培技术极为相似,适用于茶叶种植的技术显然也适用于油茶树。

种植油茶树主要目的是获取茶油,这意味着除了确保其千年成活之外,关键还是要保证它多结籽、结好籽,结出出油率高的种子来。要做到这一点,我国各族乡民有相应的生态智慧和技术可以确保油茶籽稳产高产,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不断修剪等刺激手段,让油茶树感到生存危机。由于油茶树具有延续物种的本能,其繁殖的生物机制就会被激活,只要刺激适度,油茶树就能够多结籽,并结出饱满的种子,这样一来,人类的需求便会得到满足,同时也确保了物种的延续。在这一问题上,各民族文化在对环境的适应与磨合过程中,可以实现人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兼容和协调[4]28。

在中国木本作物传统种植的种植技术中,以修代种可谓千年不衰,油茶树绝不是孤证。在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漾濞核桃的种植中[5]53,当地彝族乡民为了确保产出的核桃多结籽,并产出超级薄壳的核桃,他们栽培核桃树成活后要进行五次移栽,而且核桃树长大后每年都要有意识地砍伤主干。这种行为不是破坏,而是激发了核桃开花结籽的本能,促进增收,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产出优质的纸壳核桃。其他以种子和果实为利用对象的木本作物,大致也与此相同。具体到油茶,笔者在湖南保靖、永顺、凤凰,贵州铜仁等地考察树龄有百年以上的老油茶树时,这些油茶树干上几乎遍布累累刀痕。这些老油茶至今依然青春焕发、年年结籽,而且结出的茶籽含油量更高,茶油口感鲜美,品质更胜一筹。此外,在出售价格上,老龄茶树的茶籽比新树茶籽每公斤的价格要高出6-8 元。

(二)乡民油茶管护的地方性知识

西方学者倡导“适度干预理论”去维护生态[6]6,即在生态维护过程中,对生态系统中那些物种群落规模过大、生长过于超前的物种和植株要实施适度地干预,甚至有意识地制造创伤,此举不仅对产出效益有利,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更具有独特的价值。乡民在管理油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取修剪的干预措施,不同民族的乡民有不同的措施。侗族乡民修剪油茶很及时,他们采收油茶后,趁着冬闲就及时修剪。土家族乡民则认为修剪成败的关键,在于修剪的缺口必须贴近主干,修剪后的缺口要抹上淘米水或糯米水[7]66,否则就会导致主干被感染而出现空洞现象。他们对付这种空洞的主要办法是,一旦发现茶树出现空洞就用刀将空洞中的腐质挖除,甚至露出木质,然后再填入混有草木灰的砂土,几个月后空洞就会慢慢愈合。苗族乡民不允许油茶树长得太高,一般只要油茶树主干长到一丈高就必须去其顶,超过3 米的侧枝则要修剪。布依族乡民则认为,如果不修剪油茶树,它就会少结实,因而要及时修剪,哪怕是在冬季随便砍它几刀,来年它就会开花,次年便会丰产结实。

不同民族乡民的做法虽有差异,但其共同点在于修剪是确保油茶丰产的关键所在,只要掌握好修剪的知识和技术,就可以确保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油茶树依然能够年年丰产。就这一意义而言,古油茶树不是累赘,反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存活500 年的油茶树干上留下来的疤痕竟多达上千处,而且每次修剪的乡民掌握的技术要领是否到位,都能从疤痕样态找到验证的依据。从疤痕是否平整光滑,可以看出修剪的乡民是行家还是生手。从各民族乡民保存下来的老龄油茶植株来看,“以修代种”千年不衰不仅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农业遗产的深刻认识和领悟,而且还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复兴油茶产业,应该发掘各民族乡民传统的地方性知识与技术,并对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生态学解读,激励各族乡民掌握这些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而不是照搬草本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三、保护利用老龄油茶树的价值

老龄油茶树具有丰富的物种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物价值。复兴油茶产业,不仅要保护好这些古油茶树,还要传承油茶种植的传统地方性知识,并创新性地利用好这些古油茶树。由此不仅可以助推油茶产业的复兴,而且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

(一)物种价值

作为优秀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传统生态智慧不胜枚举,很多古老的木本作物都可以确保数百年甚至千年还能继续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树龄越长,综合价值越高。除了楠木、巨杉、梓木、樟木等用材树种的木本植物外,油茶、板栗、枣、柿子、梨、银杏、香榧等主要消费果实而种植的木本作物,也无一不是如此。这些木本作物树种年龄越长,结出的果实和种子越佳,不少老树种已被认定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树种,如山东枣庄古枣林、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河北迁西板栗、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等,都是来自良种选育的千年古树,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活标本”[8]37。这些老龄植物能生存到今天,成为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活标本”,可以说是长期与生态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也是当地乡民凭借世代积累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对这些植物进行种植、利用与保护的结果。在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保护我国传统物种具有重要价值。老龄油茶树是适应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物,这些油茶树虽然历经沧桑,仍然生机勃勃,保护我国传统的油茶品种也可以给各族乡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因而,在复兴油茶产业过程中,通过传统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千方百计地保护老树并激活其生机,可以达到既保护传统物种,促进生物物种平衡,又同时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

(二)经济价值

各族乡民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老龄油茶树,除了有传统物种保护的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发现老龄油茶树可以实现的经济价值比任何意义上的油茶新品种都要高。在当今市场的供求中,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龄油茶树结出的花籽和榨出的茶油都可以卖出高价,而且还供不应求。此外,老龄油茶树还具有多重的可利用价值,除茶油可以食用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如广西的客家人把老龄油茶树产出的油茶作为珍宝,平时舍不得食用,只有家中有人生病时,他们才拿出来专门给病人食用。榨油所剩下的茶油饼可以提取天然清洁剂和杀虫剂,油茶的花还是优质的蜜源,老油茶树上长出的青苔也是鹿科动物的饲料。修剪茶树剪下的枝条有做燃料及真菌培养等多重用途。因而,如果在复兴油茶产业中全部淘汰老龄油茶植株,我们可能会失去其更多可利用的经济价值。

(三)生态价值

面对全球化的生态环境危机,中国政府及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规划,“节能减排”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成为中华各民族一致的心愿和行动。在复兴油茶产业中,淘汰所有老龄油茶树的做法,与节能减排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淘汰一株老龄油茶树,就等于丧失了大量的“碳汇积累”[9]55。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法种植新茶树,不经过二三十年不可能形成这样的碳汇积累,因为碳汇积累是个缓慢、持续的累积过程。老油茶树不仅保存着巨大的碳汇积累,即便进行修剪,各族乡民还可以利用剪下的枝条进行真菌栽培,同时还可以作为优良的材质去加以利用。就这一意义而言,精心保护好每一株百年以上的古油茶树,本身就是在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此外,老龄油茶树是维护相关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实际调查表明,一株活着的油茶树,特别是千年油茶树,它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植物园,树干上附生的兰科植物往往多达数十种。油茶籽还是众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油茶树的落叶和修剪下来的残枝,还可以供养众多的低等植物和昆虫类动物。一株老油茶树可以连接数百条食物链,确保在它的掩蔽下,生物多样性水平不会下降,生态景观可以做超长期的稳态延续,这正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恢复等政策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因而,单就维护生态安全而言,毁掉一株古油茶树其实是我们莫大的损失。

(四)文物价值

每一株百年以上的老龄油茶植株历年一次的修剪痕迹历历在目,其间隐含着中华民族历代祖先的智慧,因而,参观古油茶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教育的洗礼。国家很早就出台了保护古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给处在市区交通沿线的容易接触到的古树发放“身份证”挂牌实施编号保护等。在复兴油茶产业时如果大规模挖砍百年以上的古油茶树,不仅违反文物保护法,而且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古油茶树。

猜你喜欢
油茶树乡民老龄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茶耳
路遇乡亲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