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妮
(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农村水系作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关于到农村产业的兴旺,它不仅是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的关键前提、更是农村水安全建设的基本要求,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按照《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焉耆县为全国首批55个试点县之一。
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对农村水系开展了许多工作,通过实现水系互通互联,逐步恢复水域基本功能,不断优化水生态环境,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旨在通过河湖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源涵养、水系连通,以及污染源控制、河湖管理等系统治理措施,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逐步恢复河湖功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水美乡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是南北疆交通咽喉、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以及物流中心。距离乌鲁木齐423 km,距库尔勒市52 km。
焉耆县主要河流水系均属于开都河流域,开都河是博斯腾湖最大的入湖河流,解放河是开都河的岔河,先入相思湖后再入博斯腾湖,霍拉沟直接汇入博斯腾湖。相思湖原为天然的浅水沼泽,后通过解放河引开都河水源入湖,使其生态得到改善,近年通过焉耆县开发建设,相思湖已成为集旅游度假、芦苇水产养殖、野鸟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及4A级旅游景区。
1)霍拉沟防洪体系建设不全,洪水灾害大
霍拉沟流域主要以暴雨型洪水为主,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等特点,洪水来势凶猛,夹带大量泥沙,破坏性极大。霍拉沟经过三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上中段防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下段防洪工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四十里城下游至相思湖段为前期抢险时所临时开挖形成,一旦再发生洪水安全隐患极大。因此急需完善流域防洪体系,保障沿线居民安全。
2)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现有河流之间缺乏连通性,水资源短缺现象依然突出。
焉耆县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开都河流域。霍拉沟流域60%的径流量集中在汛期,为难以利用的雨洪资源,非汛期河道普遍干枯。相思湖主要依靠灌溉期排渠退水及开都河补水,水资源历年补给量相对稳定,湖区水位基本能够维持。霍拉沟的洪水带来大量泥沙,也严重威胁焉耆县湿地尤其是荒漠间湖泊湿地。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用水量需求的增长,如何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满足湿地生态用水,又不影响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需要,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3)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由于多年来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区地表植被减少,地面覆盖度降低,风蚀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失调,致使当地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且有日益加剧的倾向。同时由于洪水每年冲蚀霍拉沟两岸,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还使下游林草、植被、基础设施等遭到毁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4)沿岸污染防治问题依然存在
解放河沿线村庄主要以露天旱厕为主,除主要镇区外,其余农村缺少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虽然目前河道两岸均无集中排污设施,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缺少,致使部分沿河居住的村民随意将生活垃圾倾倒至河道内;解放河沿岸基本均为农田,农业面源污染的河水风险一直存在。
5)历史人文挖掘滞后,文化彰显不够
焉耆是秦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城邦之一,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是唐代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旅游目的地。拥有“新疆花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霍拉山丝路古村景区、相思湖景区、七个星佛寺遗址4大国家级金字招牌。近年来除县城北部依托“水系连通”项目,向巴州乃至全疆展示焉耆县独有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艺术、产业等内容,为各族群众提供集中、优质、便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余项目均未能体现这些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治理,坚持从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从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从部门治水向协同治水的根本转变,突出农村水系整治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安全、生态、景观、文化、产业”为主线,全面实施农村水系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景观营造、水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统筹解决好目前存在的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回、维、汉等多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为实现河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业兴”,让解放河、霍拉沟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此次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主要针对县域内农村水系河道连通不畅、河流水生态环境差、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解放河、霍拉沟两条河进行治理,其中解放河主要包括干流全段及流域内水系连通、农村污水治理、农田灌溉示范等,霍拉沟包括干流上游霍拉山村段河道岸坡治理、下游河道防洪堤岸整治及右岸山洪防护工程、水土保持等,依托“河长制”建设,加强水利行业强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实现现代化智慧化水管理系统。通过治理解放河,改善解放河向相思湖补水的条件,计划逐步将相思湖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干旱区湖泊实地生态保护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级示范工程。
焉耆县在实施了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后,防洪规程和规模有了一定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开都河和霍拉沟两条河的县城、部分工业园、农村产业基地河段,大部分乡镇段没有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工程建设滞后,解放河全段基本未安排治理措施,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段大力实施防洪治理,对险工险段进行防护,保护河流沿线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植被绿化、生态护岸(坡)、水土保持等措施开展解放河、霍拉沟流域的生态治理,对凌乱边坡进行整理并绿化,改善现状面貌,岸坡防护尽量以生态护坡为主,尽量保持岸坡原生态,维护河流的自然形态,防止河道直线化,避免裁弯取直,应保护河流的多样性,恢复河道自然属性,形成山青岸绿、形态自然的水系。
针对河道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问题,根据实施的《焉耆县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整治方案》和《焉耆县河道采砂清理专项行动整治方案》,对县域内的河流、湖泊、行洪通道、灌排渠道“四乱”清理排查,并按要求建立“一乱一档”,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提高行洪能力;加强对河道沿线的旱厕、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的管理,防止河道沿岸的污染。
结合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和变化形势,在解决水源条件的基础上,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在河流源头区、湖泊集水区推进水源涵养区范围划定,在项目区内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降水产生的水力侵蚀,美化环境,对项目区外围残林、疏林地、天然草场实施封育治理,以恢复植被覆盖度。另要通过封禁治理,减少风季扬沙,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结合当地大力发展旅游的特点,在文物遗址前种植灌木,在霍拉山村景区道路两旁种植灌木,以提高植被的覆盖率,美化环境。
焉耆是秦汉时期洗浴三十六邦之一,又是唐代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拥有“新疆花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霍拉山丝路古村景区、相思湖景区、七个星佛寺遗址4大国家旅游金字招牌,要大力推进古遗址、古井、古庙等文化保护,充分挖掘与河湖治理相关的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等,结合水文化载体的建设进行文化交流、传承和发扬。通过大量的绿化、亮化、景观及休闲设置的建设展示焉耆县独有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艺术、产业等,提升农村河湖水系的品味,增加各民族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实施,水污染防治将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引解放河水稀释处理后的污水还可以进行灌溉,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农村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使河道基本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得到保障,河流水质明显得到改善。解放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善相思湖、博斯腾湖的水质,促进博斯腾湖水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堤防结合等方式,可提高防洪减灾能力,逐步完善非工程措施体系,增强避险能力。保护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生态堤防的综合效益,体现人水和谐理念,增强沿河各族人民居住的安全感。
规划实施后,解放河沿线形成生态廊道,水生态逐步得到恢复。呈现“一河清两岸绿、稻花苇丛交接,野鸭天鹅相伴”的河川湿地生态景观廊道,再现“疆南水乡·秀美焉耆”的优美风光和人水和谐的生态风貌。同时提升了沿线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产业、特色旅游人数的集聚,有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焉耆是“三红”产业种植区,又有“红酒之都”“花儿之乡”之称,规划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可以增加渠道输水能力从而扩大灌溉面积。解放河是焉耆县南北走向贯通开都河和相思湖的补水连通工程,更是给沿途灌区提供灌溉水源的富民灌溉水系,规划先期改造1.37万亩高标准农田,主要以葡萄为主,以增收促发展,带动周围农户节水和产业调整;规划的实施可带动相思湖、千佛洞等景区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提高焉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秀美乡村焉耆的美丽富裕。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中水利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的关键前提,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水美乡村的重要举措。焉耆县作为全疆唯一一个试点县,规划的实施将对今后全疆其他县打造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