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林,卢玉春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获得极速进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引领我国迈入新的征程。新的征程中,竭力于党和国家辉煌事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1](P5)简明扼要地透露出:气势雄伟的中华民族进程史主要是我国人民倾力书写;经天纬地的中华文明主要是我国人民奋进构建;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是我国人民潜心培育;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进展更是我国人民团结协作而为,我国人民永远是党和民族拥有强大开创力极为厚重的底蕴。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和国家要筑牢群众路线,持续把为人民谋利的事业推动向前,这就是我们党和民族取得事业成功最根本、最关键的路径,也是我们党和民族历经近百年风雨而仍能行稳致远的生命线。
“不忘积淀才能高歌致远,善于继承才能风雨无阻。”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带有厚重的理论底气,既囊括我国传统文化中以文培元丰富的民本观念,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以理化人的精美人民史观,也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以论塑魂的最新理论。
1.中国传统文化: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培元的丰富民本观念
民本观念在我国的文化史籍中有过较为深刻的足迹。在商周之期,《史记·夏本记》中有此一语,舜与禹、伯夷、皋陶共论管世之方,皋陶:“在知人,在安民。”禹:“知人则智,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折射出商周之时治国就有了安民、惠民的理念。之后周公以殷商覆灭为诫,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每刻都警示统治者治世要怀有“怀抱小民”“用康保民”之能。春秋之期,民本思想逐渐构成并接近成熟。《春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中有此纪实:“民者君之本也。”齐桓公使用管仲作为宰相,而管仲的谋略主要在于顺应百姓之乐,使君臣百姓相亲。这些重视民生政策的推行,之后也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战国百家争鸣之时,民本思想更为成熟,孔子较全面地提出富民、畏民等想法,指出:“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突出了“民”在国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地位。荀子也指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礼记》主张“大同之世”“小康之世”的观点,如《礼运》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汉唐时代,其进一步发展。《贞观政要》卷一《君道》篇载,唐太宗道:“为君之道,必须现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明清之时,有了质的改变。张载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黄宗羲指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君客提法。
2.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民至上”化人的精美人民史观
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前进起积极作用的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人民史观认为,历史的主要创造者是人民,他们是推动社会进化的先决力量,要坚定人民至上。社会物质资料的主要生产者是人民,他们供给着我们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没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其实,正是现实的人在开创这一切,拥有这一切且进行战斗。”[2](P295)我们一个接一个“群众活动”集合体的文明也由此而始。在之后文明的现实斗争实践中,马克思渐渐发觉了人民在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其在《神圣家族》中揭示:“社会活动是人民的活动,随着社会活动的深入,一定是人民队伍的增大。”[2](P287)阐释出人民是社会进程之“剧中人”,也是社会向前之“剧作者”。恩格斯也指出:“历史向前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使广大群众,使全部的民族,并且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是使所有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他们不是片刻的爆发和昙花一现的火光,而是永续的、导致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3](P304)马恩从根本上揭示出:在我们社会的进程当中,带动社会向前的主体是人民,他们在生产力里最为活泼,他们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开创者,也是促进历史变革的决定基因。因此,要笃定人民至上的人民史观理论,坚持所有革命和运动都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马恩接着讲出:“曾经的全部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对数人谋权益的独立运动。”[4](P42)这是马克思关于人民至上最为有力的论据。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为体”塑魂的最新理论
国家永远站在人民的位置上这一重要原则坚守不变。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权益出发……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P1095)毛泽东同志全身心为民着想,重点发展生产力,给人民供应基本物质生活必要;在生活水平改善的前提下,进一步去发展教育事业,倡导“双百方针”,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从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到依靠群众进行抗战,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动员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表现出毛泽东同志与人民的革命友谊。邓小平同志再次明晰“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为我们国家付出的知识分子以及强力拥护我国统一与道路的爱国者,完成了思想方面“人民”的正解;而且指出党从事工作必须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看作标准;还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全国人民一起富有,不是同步富有,更不是两极分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发展和丰富了“人民”的理念。这个阶段,提升了改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调,党打什么旗、行怎样的路、依哪号人的困难也浮现在了国家眼前。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国家永远要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本质权益;另外,还讲出真实保证好人民群众的权益是我们最重要的政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秉持“以人为本”的人民群众理念,应时代之需、人民所望,竭力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视作全部工作的重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豪末必去。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具备别样的理论气质,分别是坚持人民做“掌柜子”、坚定前进为了人民、坚信繁荣依靠人民、坚决与人民共享优秀果实。
1.坚持人民做“掌柜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度,国家的一切权力是人民的,一切权力效劳于人民。”[6]阐释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掌柜子”,国家的工作路数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作为立足点,正是因为这样,使我们党创造了中国奇迹,书写了中国震撼。坚持人民做“掌柜子”的要义:第一,国家的所有权力人民拥有,反映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上,表现在人民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使用国家权力的国家政权组织方式上。第二,国家设立设全法律规章和各种制度,保证人民根据规定,利用多种路途,加入国家事务处理,如经济文化事业等。第三,全部国家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依靠人民拥护,坚持同人民的紧要联络,听取民声,主动接受人民审查,做到切实为民谋利。第四,国家设定的法律体制必须体现人民情怀、尊重人民想法、获得人民维护,保证广大人民的本质权益。第五,国家各方面的事务开展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持续满足人民不断增强的美好生活需求。“天地之大,黎民为先”,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才能更好让人民做好“掌柜子”。
2.坚定前进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还有一户乃至一个群众没能搞好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泰然处之。”[7]党的执政工作理念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竭力发展美好生活是为了人民有获得感,正是因为这样,使我们党在近现代风雨历程中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坚定前进为了人民,第一,要念人民之所苦、供人民之所需、解人民之所难,如医疗、就业等民生杂症,要为人民织好民生福祉“保障网”、为社会供给平稳预测“安心丸”、为开创新的上升点打造“发动机”,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供给侧上助力,给民生所要。第二,要重点提升民生短板、推进社会公平,弄好“精神粮仓”的构建,提高人民生活需求、中等收入者比例明显上升等发展质量,极度保障公民生命权等,促进人全面进步。第三,领导干部要为群众做出真正需要的政绩,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敢于担当的赤子之心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突出业绩。乐于付出,不贪图一时功名,为子孙建康庄之路,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政绩观。“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将发展的真切目的贯彻到满足群众的实惠上,才能更好为人民谋利。
3.坚信繁荣依靠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人民,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主动以人民为师。”[8]说明人民的才智是我们国家宏伟事业前进重要的依靠,要极度倡导人民的首创品质,向人民谦逊“取经”。正因为如此,使我们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心路历程中依然展现出傲骨的生命力。坚持繁荣依靠人民,第一,要极力维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四个伟大”新征程等重要实践中,必须强有力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真诚地让人民作“阅卷人”,真心当好人民公仆。第二,要行人民方针,紧紧联络人民。国家要聚力打造“枫桥经验”加强版,在新时代形势下做好人民工作。另外,要从意识上恭敬人民,在情感上紧贴人民,在行径中深入人民,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第三,要最大力量地带动人民实践的踊跃性。国家要全力以赴地促动创业创新发展策略,找出催化经济社会前进新动力的高效方案,助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出亿万人民强大的创造力,为构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群众基底。“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只有极度敬重人民,才能紧紧依靠他们创造美好硕果。
4.坚决与人民共享优秀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人民想要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要继续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赋予全体人民。”[9](P90)表明我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抉择。正因为如此,使我们国家在面临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国际新形势中依然能淡定自若、把舵前行。坚持与人民共享优秀果实:第一,要全力使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提高生产力,保障群众基本民生,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与措施,极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关键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使共同富裕有政治保障。第二,着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有优秀硕果全民共享的理念,并构置适宜的“三位一体”分配调节机理,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还要竭力维护人民利益机制,用力担保公平正义。第三,用全民共建推动全民共享。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要在我国创新制度、引导舆论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并在提高素养、强化能力中持续增进人民幸福指数,在每个人尽力中一起推动国家兴旺。“天下大同,和谐小康”,只有让人民共享国家建设的优秀果实,幸福才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大道之行,其公之正”。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落地“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兑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有利于竣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有利于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
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源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拥戴,就会失去根基。”[10](P9)解读出人民是国家执政事务的根本,始终坚定对人民的担当,有利于巩固党在民族事业中的执政基础。在红军创立之初,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让穷苦的百姓共享革命成果,实现了拥有土地的愿望。战争之时,党指引人民群众奋力抗击,赶跑了侵略者,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榨,成立新中国,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寻求自身解放这一根本利益。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极力促进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十三个五年计划,以人民为本仍然是一条主线,改变了我们国家贫苦的落后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党团结人民群众全神贯注搞建设,实施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生活美好这一实在利益。新时代党整体推动“五位一体”,全力落实“四个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重要突破,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极大改善,达成了人民群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重要飞跃。
2.有利于落地“五大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发展不能实现人民期待,不能让群众获得实在利益,这样的发展就没有意义。”[11](P213)解答出以百姓为本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规整的主要带动因子,贯穿创新发展主体的是千万耕耘在自己岗位上的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绘画出我们民族历史理路的新蓝图。“协调发展”本质是保护人民权益,是以人民小康理想为目标。通过协调发展,把握全局动向、厘清重要关系、平衡资源配置等,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绿色发展”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久发展的必要措施,为人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群众生存之本,也是党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境遇时规划的崭新方案。“开放发展”是为了构建人民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的必要之路。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我国不断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形成了共赢的新格局。“共享发展”是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果实,本质与党的改革硕果普惠更多人民一致,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人民“平等”“共富”相统一。
3.有利于兑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核我们全部工作的效果,到头要看人民是否实在获得了实惠。”[12](P698)解明人民群众是审核党执政工作的“阅卷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老乡说了算。整体建造小康社会,是以人民群众志往一处集、力往一道用的高级生产力为底子,一起开创美丽生活。要竭力布置好应对国内、国际重大风险一盘棋,培育忧患理念,这是建造整体小康的基石;要全力布造污染防治的“感冒药”,构建良好生态,这是建造整体小康的保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以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重要凝聚力为积淀,齐力打造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中国。要坚持党的全方位引领,确保人民是主人,促发其为国献力的主人翁意识。另外,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特别是要不断地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探索出适宜我国进步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提供血液。
4.有利于竣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根源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最终归宿也是人民。”[11](P11)解读出我们民族伟大复兴依赖人民,归宿是为人民谋福。中国梦有着重要的自我逻辑体系:第一,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群众梦的同一,体现了我们国家全局的利益和人民一道的期待。人民对本质权益的追求,左右社会前进的方位,国家的本质权益是无数个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汇合,因此,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人民要积极参与民族复兴的行动,才能更好地获得个体的本质利益。第二,中国梦是人民建梦、赶梦和圆梦的一致。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各个发展时期人民根本现实利益诉求的反映,人民群众也一直在追逐心中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党创建之后,带引我国人民笃行中国道路,实施中国策略,发扬中国精神。第三,中国梦是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梦的统一。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寻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既是人类梦想的一部分,又与各国人民的梦同向,因而,中国梦的达成离不开他国及人民的协助,它国要和我国一起为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战胜所有大浪、踏实前行的指向标,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征程中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凝神之气。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由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厚实的理论底蕴上升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重要的理论内涵,最终落脚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深沉的理论意蕴,融入新时代征程中的每一篇幅。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也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以人民为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党面对复杂国内、国际形势永葆洪荒伟力的最大政治优势、最硬国家底气,使我们民族在新的征程中依然经得住各种考验。无论什么境遇,党始终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一起苦、一起过、一块干,以人民优乐为优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在我们民族砥砺奋进中永远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付诸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