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文化背景探讨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021-01-17 02:1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价值观党员

秦 雪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 110000)

微文化产生于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其中的“微”正代表了时代文化本质,因为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特征、微文化形态内容居多,人们生活在碎片化信息集聚的大环境下,其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微”不至的全新体验。甚至是文化传播、舆论生成以及思想交锋方面都会涉及到微文化。而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来讲,微文化是同时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基于微文化背景下深度探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认同危机、危机的治理方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关于微文化

微文化产生于讲求即时性、快节奏的互联网网络信息时代,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微文化已经开始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它所集聚的微力量在网络上表现明显,在我国当前政治制度下构建一套适于我国国情的微文化发展体系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基于生活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巨大的价值引导作用。在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希望精神文明内涵能够渗透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实现微文化影响国民教育整体发展,为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创造条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内容体系构建,并对其中的思想精华教育内容进行了有效提炼,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教育意义[2]。

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形成特点与形成规律

微文化是当前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培养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微文化本身也是网络文化的有机延伸,它本身基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产生并普及,逐渐衍生形成了注重向微观与个体发展的特殊文化现象。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微博元年,次年则进入了微信元年,以微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理念与体系纷纷形成,微文化迅速席卷全国,成为了当时时代发展的关键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9亿,其中手机用户与微信用户规模分别达到7.19亿及8.33亿[3]。当前在微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微时代。可以说,微文化已经成为了网络公共信息传播与交流沟通的主体,广大网民对于网络的天然依赖关系已经形成,他们不但参与构建了网络微文化体系,同时也深受网络微文化影响,作为微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始终存在[4]。

(一)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形成特点

微文化属于当前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概念,就广义层面讲,希望微文化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传承儒教释道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它实现了对东方文化中个体关怀内涵不足的有效弥补;如果从狭义层面讲,微文化中所展现出的“微”态度非常明确,它重视个体,特别强调便捷易用,例如“微电影”“微表情”也都属于微文化。微文化的呈现方式多元且广泛,所以它无处不在、无微不至,能够促成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快速形成[5]。

(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形成规律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形成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例如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在微文化背景下是具有明确的先进性的,而如果从本质上看,它所表现出的突出特性也非常到位,它锻炼了大学生学习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微文化中所展现的新鲜事物内容丰富,可保证大学生在相对全面的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成长[6]。在该过程中,大学生拥有了更多机会、平台学习政治理论内容,而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也深受影响,体现了其时代性特征[7]。

当然,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价值观也存在相对的矛盾性,因为他们在关注社会事件、政治事件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的政治敏感度依然较高,但容易产生价值迷茫,严重缺乏准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容易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在该过程中,微文化教育就可以以各类文化中的“微”形式来引发人们思考,带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与工作激情。不过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接受度与敏感性较高,因此针对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培养应该涵盖传统固有保守价值观以及微文化影响内容,形成文化综合体[8]。

高校教育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但它并非是简单的经验灌输与积累,其中还包括了对大学生自我主体的构建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相当深远。从文中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规律可视为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具体来讲,来自于学校的培养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自我思想教育能力。而在学校与学生本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的发展成型。同时,需要思考这一发展成型过程,对核心价值观培养影响下的社会整体教育影响过程进行分析,贯穿于大学生党员自我构建过程,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外化与内生并举,明确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过程。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种价值观形成规律展现了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构建过程,它基于高校培育并实现人才发展,确保大学生党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实施

针对某高校大学生党员实施问卷调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展开论述,细致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大学生党员群体现状,专门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如下主题“大学生党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的调查”,调查问卷中设计40个问题,其中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内容展开,对大学生党员的行为、情感以及认知认同三方面问题进行论述,其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情感、认知与行为三大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重点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认知状况,就具体的统计分析设置程度与非程度两组题目,其中认同程度最低为5,认同最高程度为1,由此分析得出问卷结果。

问卷结果显示,有50.12%的大学生党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距离自己相对遥远,而有38.29%的大学生党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距离自己并不遥远。这一调查数据对比表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完全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于价值观的理解还无法实现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内容的全面概括。但是,在调查中有21.9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核心价值观完美诠释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价值观内容要求,它说明了大学生党员对于价值观本身是存在一定认同的,只不过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其对价值观的深入理解还并不到位,而了解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大学生目前获取知识的渠道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许多外来文化影响冲击了大学生党员的认同理念,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

(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存在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党员必须意识到微文化影响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是现实存在的。

首先,大学生党员必须明确一点,虽然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但是他们可能缺乏良好的价值观判断能力,如果无法更好地自我反省,他们很容易陷入到盲目跟从的不利境地中,迷失自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深受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挑战的影响,这种转型挑战影响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干扰影响非常大。

其次,大学生需要在微文化教育中实现二次再教育的过程。结合实际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必须在微文化学习中找寻自身价值,为此学校方面应该专门针对大学生建立自我考核体系。另外,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应用价值展示意识,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党员出现认同认知危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思想意识上迷失了方向。

再次,大学生党员自身在认知方面表现模糊,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敏感甚至是叛逆期,对于某些事物本质看得不够清楚,可能会在社会现实的阴暗面与周围复杂声音影响下逐渐偏离正确发展轨道,这是非常危险的。譬如说家庭教育的不正确引导与网络中的负面新闻传播都会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本身,这势必会限制他们的价值观发展。

最后,实际上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具有它相当明显的复杂属性,任何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接受微文化教育过程中都会觉得其教育内容相当枯燥乏味,而高校教育未能意识到这一点,这导致大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自我。换言之,大学生本身无法更多从根源上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他们容易出现认知危机。

四、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的治理途径

微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影响颇大,如果加以正确教育指导,他们的认知危机完全可以被消解。笔者认为,其认同危机的治理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于自身建设突破主观认同局限的治理途径

衡量大学生党员是否合乎标准,其关键之一就是理论水平达标,理论水平对于认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度高低具有直观影响,同时它也与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息息相关。首先,要端正大学生党员对于价值观理论知识学习的态度,确保大学生党员能够与其他人共同研究讨论价值观相关理论,追求实现共同发展进步。在提升理论水平方面,学校要指导大学生在日常中多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即要多读名著、多看经典、多结合理论学习新的内容,多参加弘扬红色文化、优良传统的活动,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水平。

(二)基于支部建设做好大学生党员再教育

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应该结合高校党支部建设展开,例如上文所谈到的问卷调查就是党支部发起,深度了解了大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与精神状态,希望党支部本身作为夯实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该过程中,大学生党员还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思考如何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参与到学校活动与社会实践中,有效调动自身参与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传播微文化理念内容

要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积极主动传播微文化理念内容,构建一套完整、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机制,基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矫正,保证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基于此,教师可多利用多媒体、新媒体平台传播微文化碎片内容,形成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微文化社会教育平台、微文化家庭生活教育平台。特别要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直播软件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来自于党员的思想熏陶,多开展社会实践,运用摄影形式记录大学生党员的微文化学习实践过程,同时鼓励大学生党员记录下他们的微文化参与传播感受,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创造有利的空间和条件。

五、总结

我国在推进社会和谐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了社会发展核心内涵。因此,在新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深度思考核心价值观重点内容,构建基于微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践行机制,明确其内涵,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应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导向,希望大学生党员能够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价值观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