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玲,曲广泳
(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40多个国家,人口约44亿。随着中俄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更加广泛与频繁, 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彰显出来,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俄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在与俄罗斯等沿线国家、中亚区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全国各大高校的俄语专业都在进行多元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探讨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值得注重的几个重要途径。
仅从黑龙江省来看,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辖13个地市以及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 但全省开设俄语教学的地市主要有黑河、绥芬河、佳木斯(同江、抚远)、齐齐哈尔(富裕县)、哈尔滨等所属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学[1]。造成这一局面有历史原因,有人们的传统观念原因, 有缺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的宏观又务实有效的长期规划原因,有学生高考时俄语考生受限于很多专业的原因,也有进一步接受高学历教育及计算机学习方面诸多不便原因等等。这使得一些家长不能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俄语,很多中学也难以招到俄语考生, 加之中学俄语教师大量减少,有的中学被迫停开俄语课[1]。这些直接导致全国大多数高校俄语专业招不到俄语生或只能招零起点俄语生。对此,建议各级政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要高度重视中学俄语教育,做好规划,研究出台倾斜性政策,尤其是在靠近俄罗斯的省及其城市,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开设俄语的中学数量;加大俄语师资投入,强化师资力量,在教师聘任时,可预留俄语教学岗位安置俄语教师,防止优秀俄语师资流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学生到俄语班学习,高中可积极与大学对接,与大学建立“互动式”俄语学生培养、招收机制,为俄语高中毕业生直升大学创造条件;选择条件较好的中学设立俄语教学、实践基地,也可借助社会力量,在俄罗斯等境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高考录取时可适当降低俄语考生的高考投档分数线、拓宽俄语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空间、取消大学个别专业对俄语考生的限制等,扩大高校对俄语考生的招收数量。此外,在中学俄语教学上也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俄语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质量,为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奠定良好的生源基础。
我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2],想达到其中任何一个目标,其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拥有合适的人才。目前看,国内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一带一路”人才类型有语言文化、经贸营销、财务管理、国际法律、跨国教育、金融、文化产业、土木工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十几类。当然,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和“一路一带”建设的推进,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体会到,不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语言文化人才都将成为一个国家助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要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仅凭自己的善良愿望和美好设想行事,缺乏对世界各国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重要因素的深度了解,会造成因“水土不服”而失误连连。所以,我们提出应优先培育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人才”,加强中外民心相通。这样,可以消除各国文化的隔阂,在增信释疑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加强合作、完善合作方式,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需要大学坚持以优质就业为导向,有侧重有选择地结合本学校现有专业和人才优势,开设其他诸如上述十几类专业课程和增设新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选择机会,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创新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要。国家层面应有总体规划布局和把控,防止因某一专业热门而一拥而上,重复发展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发生。
以黑龙江为例,应该说黑龙江一些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教师大部分俄语功底都比较扎实, 俄语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经验丰富,俄语教学水平比较高。但俄语教师基本都是俄语专业出身,对其他学科和领域涉猎并不多,实务操作经验也不够丰富,仅靠目前俄语专业的师资力量及较为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很难满足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需求的。实践中最方便的途径是参加本学校其他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当然也可以参加本学校之外其他学科甚至国外院校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也可经常组织俄语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参与应用实践学习交流。这样既可丰富教师的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增长见识,更新知识,又有助于俄语专业教师获取更多的市场经济信息、技术进步信息和人才社会需求信息,解决俄语专业教师知识老化或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高校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俄语学术带头人才的力度,特别是要着力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带领专业教师集中研讨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 编制主干课教材, 设置专业课程、编写教学大纲等, 保障适应“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要支持鼓励国外学习深造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教育理念新、见识广、国际情况熟及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促进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可选派教师赴俄罗斯等俄语国家进修、合作交流、考察或参加研讨等,为组建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的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造条件;利用和依托国家及社会机构、各大院校,聘请知名的资深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科研讲座授课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参加网络教学交流活动,提升俄语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有计划、多形式地对教师进行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崇尚科学、与时俱进等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师德考核以及奖惩、监督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塑造、性情陶冶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构建学历结构优化、思想品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知识应用能力强、富有活力,符合“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俄语教师队伍。
长期以来高校俄语专业教育更多的是侧重言语、文学[3],学生对应用俄语沿线国家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了解甚少,知识结构不均衡,学俄语的不懂理工知识,学理工的不会俄语的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功利主义、自私自利、思想狭隘甚至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很难适应目前社会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除为俄语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及其他课程外,还应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创设俄语语言环境, 如俄语语言文化知识竞赛、俄语辩论赛、俄语诗歌朗诵大赛、俄语戏剧比赛、增加学生与外教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优秀的语言应用能力;学校还要重视、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人财物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效率;教师在俄语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多用行之有效的讨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突出综合能力培养, 因材施教;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俄语的语境教学,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学习效果, 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良好机会;可经常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学科前沿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加强教学实践,校内可以建立实践基地[4],为学生提供俄语实践操作应用平台,校外可以根据俄语教学要求,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联盟平台,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会俄语的用途,在实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为学生认知社会、成功地走向社会提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帮助;在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上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专业教师中也可采用“一岗双责”的办法,既有对专业教师业务教学的考核,也有对其思品、思政课的考核,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关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融入到专业学科教学中去,实现“双赢”。
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对近几年各高校已逐步开展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教学情况了解不多,招聘什么样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往往不很清晰。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及其师生对社会就业的需求也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将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毕业与社会就业和需求很好地对接起来。各高校可利用就业单位走访、举办和参加大型招聘会、搭建推介平台等多种有效手段,加大对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优势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就业单位充分了解本学校及所培养的复合型俄语人才的更多情况,做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5];教师要加强收集与学习就业信息和有关的知识,提高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可借助“互联网+”[5],做好复合型俄语人才毕业生信息和调研数据的采集工作,建设复合型俄语人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就业主观调查信息、用人单位用人信息等大数据库,为用人单位和复合型俄语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做好复合型俄语人才就业信息反馈和质量追踪问效[5],建立学校、复合型俄语人才及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沟通机制,保持与服务于中外合作一线的复合型俄语人才的沟通与联络, 派出就业信息工作组,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用实践来衡量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验证复合型俄语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反馈、弥补高校培养和教学的不足,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复合型俄语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深,中国与沿线国家及中亚广泛应用俄语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培养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任重道远, 需要国家、社会、各高校甚至家庭的高度重视。我们每一位从事俄语教育的教师应齐心协力, 共同探索, 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出高水平、复合型、实用型的俄语专业人才。本文提出的注重中学俄语教学、注重高校教学专业建设、注重高校俄语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注重高校复合型俄语人才毕业与就业对接等“五个注重”,既是五条重要的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途径,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同时,提出的观点也多是对策性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提醒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及学生,更加关注和致力于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