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莹 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数据化平台,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进行创新,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大数据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资产,其本身是一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且增长率高的资产类型,只有利用全新的处理模式才能让其具备更强的洞察、决策和优化流程的能力。
容量大:广泛的数据来源,数据量庞大。种类多:大数据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速度快:快速的数据生成及数据处理。真实性强:数据相对而言较为真实准确,质量较高。应用价值大:运用大数据的目的就是以较低的成本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我国企业长期发展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在进步。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仍旧凸显出不平衡的现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人岗不匹配,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员工不能在其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生产能力,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通常采用以管理事项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烦琐的日常事务,而没有精力去深入了解外部环境以及新的管控模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直延续传统落后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人事奖惩制度,导致实际管理工作不能与企业长远发展步调一致。此外,现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无法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技术需求,管理人员也无法全面了解和分析员工的个人情况,不利于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
现如今,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该模式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登记考勤打卡、核算工资以及书写文书等,管理工作量大且烦琐,工作流程不够细化,导致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不能更好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作用。此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层面采用从上到下的输入式管理,即上级人员安排的比如员工培训、职员关系维护等工作,往往是通过行政层级将工作传达分配到一级级部门的,表面上是实现了企业的统一管理,实际上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传达不清、互相推诿、员工配合度低等情况,如此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实际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彰显出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在全新管理模式的支撑下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加快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保障能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企业实际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采用回归分析、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不同的数据分析手段,科学合理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管理效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加强对人才招聘与配置的重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企业可以构建信息网络与数据处理融合发展的平台,对网络信息平台中关于职工工作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工作效率信息和能力潜能信息等进行整合,对人才的综合发展能力和潜能作出有效的判断,在数据处理技术的支撑下对人才进行正确定位,从而按照企业发展规划的现实需求在数据库中对人才进行选聘和配置,确保选聘结果更加精准有效,有利于实现人才引进和留用高效化发展的目标。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其体系创新关系到职工的根本利益,缺乏数据化的绩效考核主观性过强,难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企业应当运用好信息化技术对员工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连续的统计和分析整理,形成数据链,实现动态考评。从而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实现绩效考评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薪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激励性政策,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在吸引和留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大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国内劳动力薪酬水平的变动趋势,了解同行业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实现薪酬的动态管理和薪酬测算。进而企业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本企业的薪酬规划和标准,使其兼顾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促进企业的薪酬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已成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运用大数据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是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与变革的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帮助企业实现从粗放化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共享的本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