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凯, 张 海, 刘 峰, 王 凤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吉林 公主岭 136105)
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用途广泛,产量高,而且具有保健功能,富含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1-3]。吉林省甘薯产区处于高纬度寒地产区,在生产中病虫害发生较少,甘薯绿色生产特点鲜明;寒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吉林甘薯无农药污染、适口性好的特点尤为突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33万~2.67万hm2,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产业科技需求巨大。近年来,农户种植品种混杂、缺少优质品种、栽培技术粗放,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甘薯产业发展的瓶颈。
吉徐薯3号为鲜食品种,蒸烤均佳,适合机械化收获。吉徐薯3号在2013—2014年参加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完成了试验鉴定程序,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吉登甘薯2015001)。
吉徐薯3号以漯徐薯8号为母本,以集团父系为父本,采用20份材料集团杂交,经实生种子单系选择获得的优良品系,原系谱号为1159-9。如图1所示。
图1 吉徐薯3号选育方法与过程
齿状叶,叶片为绿色,叶片大小为中等,茎为绿色,叶柄为绿色,蔓长为中等,株型匍匐;中熟品种;薯皮为粉红色,薯肉白色,薯形短粗,薯块大小均匀,结薯部位浅且集中,适合机械化收获;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甘薯软腐病:抗性等级为抗,病情指数为33.2;甘薯黑斑病:抗性等级为抗,抗病表现的百分率为71.39%,在吉林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时,田间并未发现任何病害;淀粉含量为60.47%,还原糖含量为0.78%,可溶性糖含量为13.74%,蛋白质含量为8.44%,鲜食品种,蒸烤均佳,馨香清甜。
如表1所示,在2013年的区域试验中,吉徐薯3号的平均产量达25 231.7 kg·hm-2,比对照吉1114增产了15.1%;2014年区域试验结果,吉徐薯3号的平均产量达26 028.9 kg·hm-2,比对照吉1114增产15.8%。
表1 吉徐薯3号区域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2014年生产试验,吉徐薯3号的平均产量为26 578.1 kg·hm-2,比对照吉1114增产13.8%。
表2 吉徐薯3号生产试验结果(2014年)
适合吉林省各地区栽培。
育苗:萌芽性为中等,排种量应控制在25 kg·hm-2左右,同时应注意保持苗床比较适宜的温度,并将足龄(苗高达到22~25 cm时)的薯苗及时栽入采苗圃。
选地与施肥:有机肥的施入量约为45 000 kg·hm-2;基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的施入量约为600 kg·hm-2,土壤要求肥力中等,有较好的通气性。
栽植密度与方式: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埯栽或坐水沟栽均可;栽植时间应在终霜期过后进行[4]。
防病注意事项:不适宜在低洼地或者根腐病的重病地进行栽植,栽插的甘薯苗应使用高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