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21-01-17 10:01赵兴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合理运用语文课堂信息技术

赵兴乐

摘要: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教育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促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愿自主学习的愿望不断增强,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合理运用

作为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语文老师,近些年,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们的课堂怎么了?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我也常常和同事们探讨:这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直至2019年我们学校为各个班级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把信息技术植入课堂,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是我们老师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变了。“数字原住民”越来越多,他们靠技术手段快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早已厌倦老师们喋喋不休的空口说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确,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让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愿自主学习的愿望不断增强,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的传统课堂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从信息技术植入课堂,单一刻板的黑板变得灵动多彩。运用电子白板,不仅可以编辑和展示一些精彩纷呈的动态材料,还可以多色彩、多字体地进行板书。它庞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走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进行绘画、书写和讲解,切身感受信息技术的新奇、灵活,体验玩中学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四季之美》一文时,我让小组代表走上讲台,用红色笔圈画动态描写的词句,用蓝色笔圈画静态描写的词句,并讲解这样描写的好处。学生们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对动态描写、静态描写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又如,在执教六年级《詹天佑》一文时,我在课件上插入了一些爱国人士的图片:黄继光、钱学森、茅以升、袁隆平、钟南山等,而后利用白板中的蒙层功能把这些图片隐藏起来。上课伊始,我逐一擦掉蒙层,引导学生来识别人物,并简要地介绍人物。接着,我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詹天佑,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学生们顺势继续介绍。孩子们表现得很积极,言语之间流露出对这些爱国人士的敬意,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接着,我让学生认读词语,初步朗读课文。我利用白板中的“选词填空”功能,检测了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如:要挟、阻挠、勘测……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这样将信息技术适时地、有效地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知识,学生单靠阅读文字,理解起来颇为困难。很多时候,老师讲解起来大费周折,课堂上出现耗时低效。而多媒体则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我们巧妙運用,就能够帮助老师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还以《詹天佑》一课为例。作者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写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中的“人”字形线路在文中是这样呈现的: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段内容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以前在教授这一段文字时,我总是用彩色粉笔反复勾画、讲解,费时费力;现在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备课资源,现场给学生播放“人”字形线路的微视频,直观、生动、形象,无需多费口舌,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段文字的内容。

又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该单元的每一课都要求学生计时阅读。以往这个“计时问题”成了困扰老师的一大难题!有效计时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实现,“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一教学目标自然形同虚设,无法真正落实。现在,我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计时器”功能,对学生做了时间的限定,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有了紧迫感,阅读速度自然就提高了,让这一教学目标真正落在了实处。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以前语文课堂上困扰老师的问题变得简单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拿整个世界当教材,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借助现代媒体,旁征博引,补充大量的长征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生一起阅读《长征的故事》,引导学生讲长征故事,制作长征故事思维导图,然后集中展评;和学生一起欣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征组歌》,写观后感。通过大量援引例证,丰富学习内容,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间的距离。

四、巧用信息技术,积极评价,促进成长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鼓励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前我们对学生进行最多的就是口头表扬,一节课过后没有任何痕迹。电子白板的“班级优化大师”为我们提供了可视化评价功能。我们可以为每一位学生生成专属的电子档案,对班上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进行即时的过程性评价,如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听写生字词满分,小组合作有序高效,认真完成作业等都可以加分。学生目睹自己的奖励积分,怎能不心生欢喜?这样的奖励方式学生怎能不喜欢?遇上电子白板,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升级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更丰富了。

总之,自从信息技术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课堂就变得活力四射,激情无限,多姿多彩!学生们在语文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开心。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真的让语文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修炼场!

参考文献:

[1]苏双超.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学周刊,2018(0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合理运用语文课堂信息技术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