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英 应莉萍
摘 要:7月底鲜食玉米采收结束后进行秸秆还田和高温闷棚30 d,后茬于8月底接种大棚草莓,来年4月底草莓采收结束后继续于草莓垄上接种鲜食玉米,形成周年生产。该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玉米秸秆还田、高温闷棚改良大棚土壤、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简化鲜食玉米生产的起垄覆膜等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对鲜食玉米-草莓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
关键词:鲜食玉米;草莓;周年生产;高效栽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04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668.4 文献标志码:B
1 茬口安排
常州地区大棚草莓一般于4月底,因此,鲜食玉米可于4月底草莓清园后移栽定植或直播于原草莓垄上,节约起垄、整地、覆膜等相关成本,后期若肥力不够可通过滴灌追肥。待7月中下旬玉米采收结束后,若田间无地膜的可直接将玉米秸秆旋耕于棚内,田间有地膜的则可将清园的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利用夏季高温季节,秸秆还田后,通过大量灌水,高温闷棚,创造密闭环境,可形成土壤强还原快速修复,减少土壤有害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为后茬草莓生产提供更优的土壤环境。后茬草莓则于9月初进行重新整地定植,至次年4月底再次采收结束,从而形成鲜食玉米-草莓的周年生态化、高效化生产。
2 草莓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性强、果型美观、口感优异的品种。经常州笙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间试验,“红颜”生长势强,果实风味佳且有光泽,较耐运输,是目前推广种植量最大的品种; “章姬”果型整齐,口感甜多酸少,上市期早,但随温度升高肉质易变软,后期不耐运输;“香野”果实较大、早熟丰产、浓郁香味、口感香甜,但中后期果实易中空;“雪兔”果皮粉白、果肉白色、果实清甜,品种小众,但果实大小差距大,不均匀且晚熟;“小白”前期为淡粉色,随温度升高4月以后即转为粉红色或红色,果肉白色或淡黄,上市期早、挂果率高,但果皮较薄。
2.2 选用壮苗
优质种苗的选用标准为无病害、虫害、病毒;根须发达,根长不低于5 cm,须根多;主茎1 cm以上;叶色正常,至少4片功能叶片;叶柄健壮;心芽饱满。最好选用穴盘基质苗,缓苗快、土传病害少、成活率高的种苗。为提高草莓苗定植成活率,当所栽植株叶片较多且较大时,可剪去部分叶片,仅保留中间2~3片小叶进行定植,减少叶片水分蒸发率。
2.3 整地施肥
草莓宜生长于肥沃、疏松、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过于黏重的土壤不宜栽培。结合前茬鲜食玉米秸秆还田及高温闷棚,可在高温闷棚期间每667 m2施入有机肥1 t,结合秸秆深翻 30~40 cm,在高温高湿下充分发酵,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充足的养分供应。
2.4 适时定植
在8月底9月初,选择阴天进行定植,按每畦种2行、畦面株行距为20 cm×30 cm,定植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时弓背统一朝向畦边,以利于果实着生在畦的两边,便于着色和采收,定植后应及时浇足定植水。若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可加盖遮阳网至完全缓苗。
2.5 田间管理
2.5.1 温湿度调控
定植后至10月底,大棚应保持揭膜状态,以利种苗成活及花芽分化。10月底覆盖黑地膜,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11月初覆盖棚膜保温,随气温降低搭建内棚。草莓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 ℃,花芽分化期温度保持5~15 ℃。可按照草莓生长要求和天气、温度变化情况,严格开棚、闭棚,并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2.5.2 肥水管理
草莓生长周期内宜重施有机肥,少量多次追肥,适当叶面补肥。第1次追肥于幼苗完全成活,两片叶展开时进行。每667 m2可用史丹利腐殖酸液体肥5 L滴灌随水冲施。第 2 次追肥于扣棚前后,每667 m2可用高钾复合肥(如18-5-27、14-5-26等)10~15 kg或平衡水溶肥(如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0 kg滴灌随水冲施。第3次追肥于果实采收前期(一般于2月初),每667 m2追施中氮高钾复合肥(如18-5-27、14-5-26等)15~20 kg,滴灌随水冲施,以促果实生长。第4次施肥于果实采收中后期,每667 m2滴灌随水施入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0 kg防止早衰。草莓从萌芽生长至果实发育期还可进行叶面喷肥,结合喷药喷施,花期可喷0.3%磷酸二氢钾两次,0.2%硼砂1次。结果期可喷含钙中微量元素等两次。
2.5.3 整理植株
草莓要及时摘除老叶,一般每株保留5片左右的健壮叶片即可。同时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以保证草莓果形大、色泽美观,商品率高。草莓在生产中,应适当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在花芽分化前14 d喷施20~50 mg/kg赤霉素溶液,可提早开花,促进花序拉长,增加果实着色。寒潮发生前喷施0.02%芸苔素溶液,可有效防治冻害。植株旺长时喷施200~400 mg/kg多效唑溶液或400~600 mg/kg矮壮素溶液可有效控制植株旺长。同时每棚放置一箱蜜蜂,蜜蜂授粉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
2.6 病虫害防治
草莓主要病虫害包括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等。可用苯甲·嘧菌酯2 000倍液防治炭疽病,戊唑醇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异菌脲500倍液防治灰霉病,苦参碱500倍液防治蚜蟲,联苯井酯2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
2.7 适时采收
草莓成熟后应适时采收。温度升高时避免在中午采摘。采收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损伤到花萼。
3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甜玉米品种可选用“金香玉F1”,甜糯玉米品种可选用天贵糯932,白糯玉米品种可选用农科玉368、苏科糯1901。种子应在有资质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种子购买后做好相关入库登记。
3.2 种植技术
鲜食玉米不同品种容易串花,应隔离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同期播种应相隔100 m以上的距离。在地块达不到间隔距离要求的情况下,也可将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播种期间隔15 d以上。
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皆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本模式中可在4月初采用穴盘基质育苗,4月底至5月初待草莓清园后直接移栽定植于垄上,节约整地成本。
3.3 肥水管理
3.3.1 施肥管理
常规种植中应以基施有机肥为主,每667 m2铺有机肥1 t或豆饼肥500 kg,硫酸钾复合肥可施用10~30 kg。因前茬草莓种植积余养分较多,不施基肥,可用滴灌进行水溶肥追施,首次追施时间为定植后20 d,以氮肥为主,如尿素20 kg/667 m2,第二次追施时间为结穗后,可用水溶性硫酸鉀复合肥20 kg/667 m2。
3.3.2 水分管理
苗期应注意防涝渍,中后期防干旱,忌积水、漫灌。抽雄前后30 d都要保证植株水分充足,田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抽雄期过干易引起玉米棒穗秃顶缺粒。
3.4 病虫害防治
3.4.1 主要病虫害
瘤黑粉病、锈病、蚜虫、玉米螟。
3.4.2 防治方法
3.4.2.1 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严格实行轮作制度,平衡施肥,适当少施化肥,不施硝态氮肥。
3.4.2.2 物理防治
田间可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诱虫黄蓝板防虫,其中太阳能杀虫灯每0.66~1 hm2安装使用1只,黄蓝板安装20~30张/667 m2,每30~40 d更换1次。
3.4.2.3 生物防治
可使用信息素、性诱捕器保护天敌,防治病虫害。
3.4.2.4 药剂防治
在大喇叭口时期每667 m2用乙基多杀菌素25 g或50 000 IU/mg苏云金杆菌800倍液防治玉米螟,虫害较严重时可用康宽200 g/L氯虫苯甲酰氨1 000倍液防治,用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15 g防治瘤黑粉病,安全间隔期均为10 d。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绿色食品 农药食用准则》(NY/T393-2013),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3.5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
植株发现分蘖应及时去除。吐丝后叶及时去除无效小穗,以提高果穗商品性。为预防玉米倒伏,可适当进行培土,促进植株根系生长。9:00~11:00 AM为最适合授粉的时间,可在花期通过两头拉绳左右晃动植株帮助授粉。果穗花丝变焦即可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祝宁,宗静,齐长红,等.草莓套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J].中国蔬菜,2020(2):103-105.
[2]曹永翔,薛金卓.大棚“草莓-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3(4):144.
[3]徐文华,杨智青,单忠德,等.沿海农区大棚冬草莓与鲜食糯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模式[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1):59-60.
[4]刘文广,严军,马国成,等.草莓/鲜食糯玉米-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作物杂志,2009(6):79-80.
[5]曹剑英.草莓与其他茬口作物栽培模式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