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6 02:46:22张莉孙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场馆学科学校

张莉 孙琳

武汉市育才小学探索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场馆资源为依托,变革传统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场域的场馆课程,为学校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最大限度地扩充学校育人支持条件,为学子建立起一座无形的、强大的教育资源库,从而实现育才课程场馆化、场所化、场景化。通过课程场馆化与场馆课程化的方式,探索“学科互涉  五育融合”育人途径。

立足校内场馆,打造融合空间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场馆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试图通过场域主题和场馆资源整合课程内容,使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融合性。

学校以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确定场馆课程的主题,并进行场馆课程资源的筛选、整合和设计,以此形成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课程体系。

场馆课程以场馆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学生发展需要和核心素养为目标,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和体验感悟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课程内容上看,场馆课程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阶段、学习兴趣、发展需要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以场馆中的实物资源和虚拟资源等为主题设计和组织课程活动,强调学科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

学校以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主题场馆为依托,围绕这些场馆开发的特色课程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造天性辟出了一条有效路径。场馆的实物、展览、景观、模型、虚拟技术等营造的各种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充满历史文化特色的编钟馆、汉绣馆,充满科技感的天文台、VR体验馆都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学校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场馆40多个,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这些特色课程带领学生步入场馆感受真实的人类和自然社会变革发展的历程,探寻场馆中蕴含的不同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从符号世界走向真实世界,让课程学习成为重组学生个体经验的过程。如陶艺课程,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结合现代生活的思考、育才特色文创作品的创意等内容,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连接校外资源,拓宽学习场域

学校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加强与校外场馆的合作,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场域,进行课程化改造和升级。学校在和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校外场馆合作的过程中,确定场馆课程主题和课程实施方式。校外场馆资源包括历史、科学、体育、艺术等各领域的实物资源,利用实物展览、模型、实验、VR/AR等各种形式呈现知识的形成、原理及运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交互作用下直接进行观察、探究和学习。

校外场馆课程以场馆特色资源为主题和内容,基于场馆实物资源进行主题性、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加强了不同学科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的、综合的、整体的知识,形成一种全息的视野和能力。同时,场馆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以及跨学科设计,使学生在获得综合性知识的基础上,还学会运用多学科的视角思考和分析,让他们透过表面看到展览背后的价值,培养他们从多学科角度全面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在校外的棒球基地、冰场和游泳馆,分别开展了棒球、冰球、花滑和游泳课程,激励学生参与更多体育项目。在湖北省博物馆,学生近距离接触曾侯乙编钟,通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物本身的价值。

武汉音乐学院作为学校音乐课程的“第二课堂”,定期开展音乐課堂、音乐会等艺术教育活动,让高雅艺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学科拓展了武汉美术馆馆校合作实践活动基地和马口窑实践基地。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学校在历史悠久的马口窑实践基地开展陶艺课程,让学生在陶艺作品创作活动中学会动手、设计,在自主创新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习惯。在卓尔宇航科普研学馆,学生通过参观飞机生产车间、学习航空历史知识、动手制作航模等系列课程,在玩中学习,在做中思考。

打破空间限制,面向多元未来

随着场馆教学的不断升级,学校将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开设与学校课程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大胆打破空间的壁垒,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以社会教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拓展与补充,为学生营造了无边界的生活演练场。

学校挖掘并利用社会上开放的、丰富的人文、科普、艺术类场馆课程资源,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基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课程活动,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国内到国外、从线下到线上,一系列场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助推了“学科互涉  五育融合”育人观的落实落地。面向多元发展的未来世界,学校的科技、体育、艺术等课程不断拓展学习场域。

作为六次获得中国赛区第一、两次夺得世界决赛冠军的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学校将多学科进行融合,创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OM校本课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为了让学生在城市也能感受璀璨星空的魅力,学校搭建远程天文台,通过网络建构天文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操作天文望远镜进行远程观测,并对数据图像等进行分析处理。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学校,时间不局限于白天,学生在家就可以通过电脑远程操控天文望远镜,观测浩瀚宇宙。

学校与校外冰雪场馆建立结对服务协议,让孩子们坚持冰上训练,并进行梯队打磨。因成绩突出,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冰雪特色校”,2021年还接到了北京冬奥会新闻宣传部发来的“‘共迎未来’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邀请。

场馆课程是面向未来的课程,因此必须关注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素养的培养。未来社会是跨界融合的社会,场馆课程打破学科课程独立化、专门化的特点,实现了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对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如一年级主题美育课程——“和大师一起探寻春天的秘密”:孩子们和德纳?希瓦一起做春天努力生长的小种子,感受种子破土而出的内在生机,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希尔薇一起感受根的力量,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生长的特点,感受根在泥土中如何克服困难,向四周延伸;和莫奈一起看春天的田野,学习如何运用概括的手法处理前景、中景和远景中的物象,学习如何让画面更具空间感。

我们期待“根植历史文化、达成美德一体、强化实践活动、增强校社共育”的育人新样态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场馆学科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42:36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30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2
“超学科”来啦
场馆风采
丝绸之路(2016年19期)2016-11-17 03:07:31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