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赋能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1-16 02:46:22何作刘秋婕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职院襄阳康复

何作 刘秋婕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随班就读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能突破传统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专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全新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模式。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直面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标准缺乏、路径不清、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精心设计、精准施策、全心育人,探索了融合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之路。

走进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融合教育实训中心,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牛双红正在融合教育核心技能实训区——儿童诊断评估实训室给学生传授特殊儿童诊断的专业技能。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再次回到母校,身份已变成母校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站在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位26岁的女孩满怀憧憬:“我热爱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希望将来能培养更多特校老师,尽己所能帮助残障人士,我更愿意为母校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贡献力量,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学院院长马仁海跟我们谈道,在面对融合教育教师培养短板的问题时,学校一直在破冰、攻坚。经过充分调研和资源整合,他们找准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源开发、社会服务及境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以战略思维,创新地提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普特融合 育训一体”的破局思路。

人才培养“高新特”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在推进特殊教育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全面振兴教师教育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定位,聚焦特殊教育专业办学优势,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促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着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公平和农村等基层地区教育振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建设目标,发挥特殊教育国家骨干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专业群融合教育教师培养定位,在特殊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实施“普特融合 育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层共享 中层分设 拓展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普特“课程双学 技能双练”,使毕业生具备普特“岗位双任”能力,既能胜任普通幼儿园、小学教师教学及管理岗位工作需要,又能指导、满足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个性化学习需要,从而打造襄阳职院师范生核心竞争力。

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医教协同 康教结合 智慧康复”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特殊儿童康复的工作规律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规律,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先用医学的手段去发现、筛选、甄别特殊儿童,再借助‘互联网+’技术,采取‘教育+康复’的手段去帮助特殊儿童康复,我们遵循这样的流程来设计模块化课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了智慧康复方式。”师范学院院长刘红新说。

资源建设“高标准”

围绕打造融合教育人才培养高地这个建设目标,特殊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融合教育实训中心硬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软件),培育并打造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2012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特殊教育二期工程项目学校,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及校地配套资金7300余万元,在硬件上建成了高标准的特殊教育实训基地;2019—2021年,依托特殊教育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学校投入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汉江流域融合教育实训中心,成立融合教育学院,与业内科技公司合作,共建了STEAM科创实验室、智慧康复产教融合基地,致力打造全国融合教育人才培养培训高地。

2015—2018年,学校筹措资金1023万元,主持建成了国家级“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了23门网络课程并每年持续更新,研制了特殊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标准,从软件(资源)建设方面引领全国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基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体化设计、颗粒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的建设思路,学校还开发了《学前教育学》《中国手语》《中国舞蹈》等20余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残疾儿童行为矫正》课程被评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马仁海及其团队分别被授予国家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在融合教育标准研发方面,学校先后起草并发布了小学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融合教育教师岗位证书等系列标准体系。“根据融合教育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群教学标准要求,将融合教育职业能力证书内容做到四个融入,即融入專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设计、融入课外教学实践,专业群内学生融合教育职业能力发展测试全部过关,大大提高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小学教育专业主任陈学敏说。

在课程体系研制方面,专任教师最有发言权。正在备课的高晓娟老师谈到,“过去老师们只需集中精力教好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基于融合教育师资培养要求,要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普通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融合教育基层共享课程模块,着力培养学生融合教育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她现在教授的《融合教育导论》这门课程,就是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基层共享课之一,要求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了解融合教育概念、历史发展、融合教育模式、评价体系等,为今后服务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做准备。

社会服务“高平台”

作为一所办在地方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优秀师资的培养任务。为此,学校改革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争创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构建以襄阳职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为主体,校地协同、政行企校多方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共建共享。通过设立“襄阳职院师范学院教师基层服务站”“隆中名师驻襄阳职院师范学院工作站”“襄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基地”“襄阳职院师范学院融合教育改革实验校”,组建襄阳市教师教育改革专家咨询团队,持续完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机制,实现“践行教师教育新理念,构建教师教育新机制,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开发融合教师教育新课程,运用教师教育新方法,培育教师教育新成果”目标。

针对高水平专业群如何赋能产业发展,促进校企协同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特殊教育专业主任毛小波说道:一是充分发挥学校融合教育实训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培训与三创实践的基地功能,全面开展融合教育教学研究、面向区域开展融合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培训,提升基地社会影响力与行业认可度,将基地打造成国家级融合教育实训中心。二是校企合作,打造残疾儿童智慧康复产教融合基地。与钱璟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围绕“互联网+”残疾人教育康复,共同推进技术协同研发与成果转化,共同打造残疾儿童智慧康复产教融合基地,示范引领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发展。三是利用湖北省特殊教育中心、特康师创客空间等平台,通过师范生融合教育岗位置换,面向幼儿园、小学在职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职业能力培训(3年1.5万人天),承担教师培训“国培计划”、湖北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及中西部对口支援等项目服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2021年专业群社会服务到款额近600万元。

在创新驱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襄阳职院残疾人公益组织“启慧阳光”的创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启慧阳光”作为一个专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康复服务的公益组织,致力于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能力,让他们共享优质的教育康复资源。它的创建者吴莹是襄阳职院特殊教育1401班的学生。2018年9月,从襄阳职院毕业后的吴莹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录用,成为一名光榮的特殊教育老师。

谈起创建“启慧阳光”公益组织的由来,吴莹感叹道:“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有些人对特殊人群缺乏了解,缺乏好感,看到残障人士还会小声议论。”为此,吴莹立下志愿——为爱发声!她积极争取每一次外出学习、交流和比赛的机会,抓住任何发言的机会,向公众介绍特殊儿童的生活习惯、情感特点,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特殊学生、特殊学校和特殊人群,努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听过吴莹的宣讲或看过她发表的文章后,很多爱心人士主动与她联系,表示愿意通过她来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

为了让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得到康复,2017年,吴莹创办了“启慧阳光”公益组织。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团队成员从最初的37人增加到1431人,吸纳志愿者2000余人。目前,吴莹创办的教育康复公益机构已经在鄂、豫、陕建立了31个联络站,精准筛查智力障碍儿童26831人,教育康复达标2358人,教育转衔982人,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比赛获奖63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126人。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吴莹的“启慧阳光”公益团队先后荣获公益组湖北省赛金牌、国赛银牌。

学术交流“高站位”

为更好地开展特殊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高水平专业群国际影响,襄阳职院牵头组建了全国特殊教育职教集团,定期组织集团内高校开展特殊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学术年会等;聘请了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张昇鹏教授为客座教授,引进先进的康复技术标准,举办了两期高职特殊教育高端论坛;同时,聘请悉尼大学Roger教授来校讲授“澳大利亚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安置”等专题。引进美国特教教师资格晋阶认定标准和语言治疗康复标准,开展了国际“ABA行为矫正师”职业资格认证,并计划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据英语教育专业主任王玮介绍,目前该院先后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台湾中台科技大学、芬兰罗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相继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已有40人参与研修。

特殊教育专业刘婷婷等8名同学本学期正在开展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线上学习交流活动。他们选修的是该校《自闭症与广泛性发育障碍》课程。刘婷婷在交流学习心得时说:“这次学习使我能够有机会接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学习他们关于这个专业的最新发展,以及对融合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倍感珍惜。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在努力完成线上基础课程以外,还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职院襄阳康复
襄阳市第七中学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6:50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全国劳模、“金牌工人”窦铁成受聘陕铁职院专业带头人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