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果树种植农业迈入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果树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农药污染问题,此问题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一部分果农为了提升果树的品质以及产量,遇到病害问题时,盲目、过量地应用农药,事实证明,此种方法并不能对病虫害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反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文章主要分析了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农药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治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7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592 文献标志码:B
1 果树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的农药污染
1.1 果园土壤的污染
针对果树开展防治病害工作时,喷洒农药通常是最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是会导致农药进入土壤中,或者果树中的农药伴随着雨水、露水等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一部分浓度较高的农药残留物,会杀死土壤中生存的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透气性循环、良性腐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改变土壤中的有机物组成,导致果树无法正常生长以及发育。
1.2 果树污染
果农在应用农药后,有一部分会在果树的果实、枝叶上残留,还有一部分会直接浸透到果树的枝干中,在果树整个枝干中蔓延,从而对果树产生危害。因为农药自身出现污染或者使用不恰当,会延长果实成熟期,还会造成落果、果实出现果斑、落叶、叶片发黄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1.3 果品污染
为了防止病虫害对果实造成为害,农户通常会在果树挂果后,或者果树即将迈入成熟期时使用高毒害的农药,其中有些高毒害的农药残留周期相对较长,势必会对果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从而导致果实售卖时,表面依然残有农药,对食用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4 水体环境的污染
果农在防治虫害时,会喷洒大量农药,在下雨天气,农药就会随着雨水流动,蔓延到果园周围的水体环境中,这势必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污染。一部分果树会直接种植在水体中,这种情况下就会直接向水体中喷洒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会更加严重,同时农药的挥发性较高,也会随风飘落到水体中,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
1.5 对人畜造成的影响
果农在对农药进行喷洒时,农药有可能会随着果农的呼吸进入身体中,还有可能会黏在皮肤上,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经过农药喷洒之后的果树,在成熟之后又会经过口腔,被牲畜、人类摄入到体内,但是摄入量一旦超过特定阈值,就会对人畜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情节严重会导致癌症、畸形等情况。
1.6 大气的污染
农药在喷洒的过程中,会飘散到周围空气中,随着空气流动飘散到数千米以外的区域,虽然农药已经洒落到土壤、叶子表面,但是还会随着风向飘散到其他位置,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农药在实际喷洒时,有一部分会直接挥发,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1]。
2 果园出现农药污染的原因
2.1 农药用量逐渐增加
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农药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农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勞动力都流动到城市中,从而导致农忙时劳动力极度匮乏,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长期以来,果农对农药进行连续、大量的应用,从而导致病虫害对于农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也使农药的用量以及次数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农药用量太大对于害虫的天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摧残,从而导致病虫害急剧增加,长此以往,对农药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就目前现状而言,在我国农业生产工作中,短期之内农药的用量无法得到有效降低。一些污染程度高、毒性大的农药大部分都会进入到土壤中,如果果农对这些潜在危险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也没有采取有效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任由农药在土壤当中持续累积,导致极大一部分土壤不再适合种植作物,果农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果农缺乏农药的安全应用常识
针对果树出现的病虫害情况,在开展防治工作时,果农在农药用量方面缺乏专业常识,通常在对果树进行农药喷洒时,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由于用药配比不当,从而导致果树出现病害,最终导致果实质量降低,叶片烧伤、落果、落花,情节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株全部死亡,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果树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果实商品在售卖时价格降低。
2.2.1 在用药时不区分果实品种或者果树树种,导致药害出现
果树由于品种类型不同,对农药接触史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因此,用药时要对果树进行区别对待,在生长发育期间,不可以过多应用波尔多溶液等。
2.2.2 盲目增大配药的浓度
果农在对农药进行具体配制时,会步入一个误区,觉得农药配比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从而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盲目增加农药的配比度。
2.2.3 盲目混合配制农药
果农在对农药进行应用时,采取混合配比的方法,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农药应用市场中屡见不鲜。农药在配比时,如果混合比例正确可能会提高应用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一些农药由于成分组成不同,所以不可以进行混合应用。例如,波尔多溶液和石硫合剂进行混合后,水溶性铜会增加,如果喷洒到果树上会出现药害现象。
2.2.4 盲目喷洒
果农在对农药进行喷洒时,存在一种误区,觉得农药喷洒时必须出现药液滴落,才算喷洒彻底,从而导致农药喷洒数量过多,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还会增加农药用药成本,对环境造成污染[2]。
3 抑制农药出现污染的处理策略
3.1 运用农业策略对病虫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1 栽种品种优良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果树
果农应因地制宜,对于果树品种进行选择,应用适合当地环境条件、抗病虫害以及生长能力都较强、健康、壮硕的树种,从而在根源上予以抑制或者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化学防治的次数。
3.1.2 强化果园管理工作,增加果树抗性
一般管理体系相对比较粗放的果园,会出现病虫害严重、果树长势弱、杂草丛生等情况,對此可以采取种植绿肥、间作、修剪、松土、除草、施肥、灌水等方法,强化栽培管理工作,在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属于重要环节。按照病虫害的习性的特点,采取物理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消灭。
3.1.3 对果园进行定期观测,并编写检测报告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定期进行果树观测工作,针对果树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有效观察,然后再按照病虫害出现的规律,制订合理规划,将病虫害遏制在萌芽阶段[3]。
3.2 应用先进技术对病虫害予以防治
对果树的自然天敌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利用,还可以在果树中大量放生,应用“以虫治虫”的方法,使用细菌、真菌等有益微生物,对果树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可以使用人工饲养的方法,对天敌进行释放,从而让天敌种群的数量得到有效增加,让果园的防控能力得到有效的恢复,可以有效杀灭害虫。例如,使用灯光对鞘翅目虫、鳞翅目虫进行诱杀。矿物源农药中含有的铜制剂、硫制剂,在果树生长中都可以运用,经常用到的有石硫合剂,石硫合剂具备杀螨、杀虫、杀菌的效果。
3.3 农药在应用时要保证科学性
当大面积出现病虫害时一定要用化学农药,尽最大可能选择低毒、低残留、无污染,高效性强的农药,然后对其进行合理应用。
3.3.1 禁止在农药的间隔时期对其进行应用
在应用农药时,必须遵照相关说明书。与此同时,在果实采摘前的20~30 d,要明令禁止应用各种化肥农药,尽最大可能保证果实在售卖时,农药残留检测指标不会超过标准。
3.3.2 精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病虫害在发病的开始或者大面积发病时期,对病虫害展开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是病虫害指标已经达到防治指标、病虫害生命力较弱、病虫害隐蔽前,选择良好的天气科学施药。
3.3.3 对用药技术进行优化及改良
按照当地果园中病虫害出现的实际规律,再结合对病虫害生长观测中的一些记录和报告,有针对性地对病虫害展开综合性的科学治理。如能同时开展多种病虫害工作,就不要进行专项整治。
4 结束语
在果树开展病虫害工作时会应用到农药,但是农药如果应用不合理、技术出现差错都会严重污染环境。果农并不熟悉农药的特点或者作用,对农药进行随意搭配,从而对环境、空气、土地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因此,首先需要对果农用药常识予以强化,其次采取生物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从而对污染区域进行合理调控。
参考文献:
[1]赵胜奇.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其治理措施[J].农家参谋,2020(15):84.
[2]唐明丽,张素英,门友均,等.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9(15):92.
[3]周彩会.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