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方新报》1月14日文章,原题:汽车产业基地、“中国底特律”重庆进入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时代在拥有3000多万人口、面积与北海道相近的重庆,有中美合资的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中日合资的庆铃汽车,以及本土汽车品牌长安汽车、东风小康等45家汽车生产企业、16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重庆据称是一座年产值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的汽车制造大市(上述数据应为成渝经济圈合计——编者注)。
从2010年开始,重庆逐渐有了“中国的底特律”的称号。2014年至2016年,重庆汽车年产量分别是260万辆、300万辆、316万辆,连续3年位居全国汽车产量榜首。但在2017年,被广州抢走头把交椅后,重庆2018年的汽车产量跌至172万辆。由于产品竞争力和档次不高,重庆汽车受到了汽车市场萧条的直接影响。
直面危机的重庆市政府在2018年12月发布《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推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重庆市决定在2022年之前投入180亿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去年9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记者会上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当年1至8月,该市汽车生产额同比增长3.5%。共同出席记者会的长安汽车副总裁叶沛称,将把重点放在开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上,并淘汰那些没有竞争力的车型。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与经济发达的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相比,如何促进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课题。中国期待重庆成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据点。近年来,重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节点,也是连接欧亚大陆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枢纽。重庆的兴衰关乎中国经济,而重庆的发展则与汽车产业密不可分。▲
(曾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