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娟 北海职业学院
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所学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加深其对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记忆,并且让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自身的缺陷及时改正。然而,我国新课改的全面开展,也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加入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慕在1980年提出的观点。其主要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它的大致意思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个体行为能力,而个体行为能力主要包括了专业能力、社交能力、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及学习能力等。这种指导思想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型人才[1]。
行为导向教学法也与我国新课改教育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加入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加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加入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也能够完善其以往的教学方法,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群体讨论实践教学法是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展示出某一问题,让学生发表自身对该问题的看法,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不对其发表看法的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让其在之后的试岗实践环节自己找出答案,并且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2]。
例如,酒店管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应对顾客的无理投诉”;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一一记录下来,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然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试岗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在学生试岗实训结束之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在试岗实训过程中经历过的无理投诉经历,以及学生是怎样处理的;在学生讲述完成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之前的回答展示出来引起其深思,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会被无理投诉、顾客的投诉是否真的无理,最后怎样处理的、处理结果顾客是否接受等”;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群体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选出学生代表讲出讨论结果;在学生代表讲述完成后,酒店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种群体讨论实践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并且,学生在群体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接纳他人的看法,从而改正自身的不足,最终促使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想要在实践教学中,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中的角色体验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也能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逻辑思维方式,为其之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3]。
例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简单布置出酒店的场景,让学生来担任酒店中的各个角色,如,服务生、大堂经理、前台接待、收银等。在安排好学生的角色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角色定位,教授其专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角色体验的同时,也能够学习更多关于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此外,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分批次的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酒店工作人员,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让学生群体能够在这两种角色扮演中,充分体会到不同的心理特征,从而积极主动的调整自身的心态,促使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想要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加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高效的实行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群体讨论及角色体验中,更好的理解酒店管理的意义,从而加深其对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其真正的体验到“寓教于乐”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