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

2021-01-16 06:03韩秋颖牡丹江市融资服务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信贷贷款银行

韩秋颖 牡丹江市融资服务中心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农业、农村及农民经济快速发展,家庭成员、专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扩大种养殖规模,多数经营主体扩大到养殖和农机、农产品经销等方面,在种养殖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贷款需求,农业生产经营对金融支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融资需求,破解农民融资难问题,M 市银行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通过产品创新,增加了对家庭农场、专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涉农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调整了贷款期限、创新了担保方式,并根据不同担保方式确定差异化利率,满足不同信贷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一、M 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基本情况

M 市属于山区丘陵地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农业生产具有“小而特”的特征。多年来,M市坚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作为促农增收的支柱,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从2015 年至今,M 市持续推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农村信贷产品,重点服务“菌林牧菜游”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出一系列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金融产品。根据融资需求对象及融资用途来划分,M 市辖区内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主要为以下几类:一是针对普通农户生产种植和养殖资金需求的产品,如食用菌行业小额贷款、“米贷通”“果蔬飘香”协议抵押贷款等;二是针对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贷款,如家庭农场贷款、“金翼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三是针对涉农的收购、仓储、加工的贷款,如粮油合同收购贷款、山产品及粮食收购贷款、粮食仓储抵押贷款等;四是针对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的贷款,如加工企业粮食短期贷款、“小微时贷”、产业化龙头企业短期贷款等;五是针对农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雪乡驿贷”、农村旅游贷款等。

二、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是贷款对象范围拓宽。在原有的服务对象为农户的基础上,拓宽到家庭农场、专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涉农经营主体,根据贷款对象的实际情况、贷款需求等来创新信贷产品,为该类客户“量身打造”信贷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新型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二是贷款额度提高。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对M 市辖区内新型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额度,既解决新型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的现状,又避免出现由于单笔资金低不够用而出现的集中用款现象,使银行风险也降低。三是增加抵押担保方式。在农户原来的抵押、质押和联保的担保方式上,探索创新“农户+村委会+担保公司”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保证”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公司担保”模式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

三、M 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自身发展约束

一是农业天然禀赋缺陷。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高,特别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具有人力无法抗拒、无法预测的风险,银行难以识别和预测相关风险,无法做定量和定性分析,难以提供市场化的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因为大多数农产品属完全竞争商品,农民议价能力低,加之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较大,使得农民的收益和损失有不确定性,也影响银行信贷产品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农村信用体系问题。一方面,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户和居民,银行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难以对其进行信用评价、风险评估和信贷可行性分析,信贷产品开发缺乏数据支撑,难以找到切入点;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薄弱,农民信用意识、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意愿。

(二)银行信贷产品创新主动性不强

一是地方银行信贷产品创新权限小。现有信贷产品创新机制一般为“自上而下”的推广,地方研发、创新产品的权限少,产品及服务创新受限,大多数地方信贷产品创新,是由地方银行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完成,银行创新主动性不强。二是银行对当地金融需求潜力挖掘不足。银行对当地特色产业的资金需求、产业特点和发展状况调研不充分,不了解当地农民的金融需求和信用状况,大部分创新信贷产品还是借鉴和模仿,创新信贷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村金融需求。三是信贷产品创新尚未全面铺开。针对新型涉农经营主体的信贷品种,开展缓慢未形成规模。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目前在城镇周边农村开展顺利,因农经站土地测量工作人员有限,偏远地区开展困难。

(三)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一是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障额度不足以覆盖农户损失,银行贷款风险无法有效防控,创新金融产品一旦出现违约风险,银行不良贷款损失不能得到补偿。在种植险方面,种植业保险典型为大田保险,保险对象主要为玉米、大豆、水稻等,保险覆盖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特别在特色农产品保险方面,只有太保产险在M 市D 县开展“木耳险”的试点工作,而其他特色农业等尚无对应政策性保险品种。在养殖险方面,养殖业保险主要为能繁母猪险,奶牛险还在试点阶段。另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赔付率普遍偏低,商业保险保费则较高,农户收益无法得到保障。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贷款担保难是制约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的瓶颈,M 市目前只有一家政策性的省级农业担保公司,暂未设立市级农业担保公司。因农业的弱质性,商业担保公司拓展本地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不高,而政策性担保公司业务开展范围并未全面铺开,只在少数县域内开展业务。

四、M 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的建议

(一)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特点,整合优化信贷产品

把握利用主体关联关系,挖掘各类权益资产,重点服务“菌林牧菜游”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精准定制金融产品。一是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在充分调研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设置和适当延期信贷产品期限,适当扩宽抵质押物范围,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信贷产品。二是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信贷产品。针对涉农特色产业等乡村振兴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倾斜力度,设置专营机构,研发特色信贷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可得性。三是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贷资源和产品,优化风控流程,降低准入门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滴灌式”精准创新。

(二)提高银行创新内生动力,找准创新精准发力点

一是鼓励银行建立“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银行机构根据所辖区域特色产业的产业特点、发展状况和资金需求,由支行提出产品设计方案,上报总行进行风险审查,保证信贷产品与特色产业资金需求契合。二是鼓励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借助今年全国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契机,推动银行机构接入不动产系统,引导商业银行支持农户及涉农企业以生产设备、产品、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解决融资担保难题。三是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广泛收集和有效整合各种信用资料,筛选建立“白名单”客户数据库,构建涉农大数据体系,逐步建立农村信用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农户、农村的诚信金融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打击农村地区逃废不良贷款活动,增强M 市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投放的信心。

(三)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完善农村保险、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层次支持体系,做好信贷产品创新配套服务。一是完善农村保险体系。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率,研究提高政策保险额度,开发商业附加险;二是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议安排财政资金设立市级层面政策性支农担保公司,扩大省农担担保范围,提高支农担保比例,降低担保费率。三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议财政部门安排一定比例资金,设立市级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涉农贷款的担保代偿,进一步分散风险,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用活、用好政策性资金,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五、结语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需要构建保险、担保等多层次支持体系,做好配套服务;需要金融、财政和产业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立体化”支持机制。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涉农特色信贷产品,引“金融活水”流向“希望的田野”。

猜你喜欢
信贷贷款银行
江西银行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记忆银行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