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 福建师范大学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更好实现经济体制的变革,即由计划经济成功转轨至市场经济,我国从初期的均衡发展战略转变为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从重点建设中、西部地区转为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进行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这种背景下,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张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可以更好地更新设备、吸收人才、研发技术、借鉴管理方法等。但与此同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令人难以忽视,非均衡发展战略相比于公平更追求效率,所以地区间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迅速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将扰乱我国经济体系的有序运行秩序,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协调”,又要“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我们更加要重视各区域之间的和谐发展,各区域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目往往不同,比如中西部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各种原材料,而东部地区拥有资本、技术、人才但是往往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各区域扬长避短,方能获得最大效益,实现协调发展。另外,各区域都是我国的组成部分,从整体性角度来说,各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各地整体发展,才不会给我国的整体经济拖后腿,才能昂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能够最快看到政策实施效果的一种财政手段。政府可以根据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特定商品和服务进行购买,刺激供需增长,增加国民收入。政府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确定一个各区域的长期发展规划,改善各地区的投资环境,通过对一些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中西部各微弱制造产业集聚成产业链,以制造业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其余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原因,交通不是特别发达,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政府应考虑增加完善交通体系等方面支出以增加客、货流运输的便捷度以支撑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逐步追赶东部沿海城市。在某一个区域内,优先发展相对发达城市,再通过它们拉动其余城市慢慢富庶起来。
第二,增加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比重。我国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有专项转移支付和财力转移支付,通常财力转移支付的比重远远小于专项转移支付。由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往往都不相同,所以很难有一个科学精准的支出比重,加上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往往较大,现实中就造成了东部地区受益远多于中西部地区。要使得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均衡、稳定,必须要通过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让财政支出政策更加科学化。同时,应加强横向转移支付,保证各地方政府提高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当。[1]
优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指优化税收收入政策。对于中西部地区我们应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当地的资本存量,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才在这些次发达地区或者是欠发达地区集聚,缓解这些地区人才流失的困境,推动区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促进一些发达地区资本投入到中西部地区的建设上来,也避免了当地资金的外流,税收优惠带来的吸引力将增添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换来的经济的短期增长是得不偿失的,雾霾、沙尘暴等等由于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威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健康。因此可以各地结合实际强化资源税的征收,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对污染问题进行严格把控,重视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强化资源税的征收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东部地区缴纳的这些税收也可以通过中央政府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建设上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地区要想富裕起来,必须要实行创新驱动。各地区应该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为各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2]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该推动旧的传统工业体制改革,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研究专利技术,如果资本不雄厚的企业可以引进其他国家或者企业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二次创新。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协作,借鉴吸收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方法以及经验,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此为契机推动传统行业升级。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加强与国外的技术以及人才的交流,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也许会有新的创新点。
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留住人才是关键的一环。[3]政府应当在重视教育同时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对此进行补贴以增添他们的热情,构建完备的保障体系,使得这些人可以后顾无忧的尽全力投身创新创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