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洲 裴秀一 宁波财经学院财富管理学院
团购是指基于一定数量的消费者联合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消费目标,以线上的形式来加大与商家谈判的能力,进而求得最大优惠的购物方式。
团购模式最早起源于2008 年年底成立的美国网站Groupon,它仅用时一年半完成了Twitter 用时三年、Facebook 用时两年的10 亿美元估值。
2010 年,以“满座网”为首的团购模式正式在国内上线,随后美团、拉手团等一系列团购平台进入大众的视野。据统计,2010 年年底团购导航网共审核通过并收录了1236 家团购网站,同年团购行业总销售额高达25 亿元。2011 年,随着资本的不断注入,通过补贴用户和商家来保持用户粘性的“千团大战”愈演愈烈。2012 年,70%的团购网站面临倒闭的风险,行业重新洗牌,希冀于精细化运营驶入增长快车道。
近年来,由拼多多引导的“拼团购”成为团购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去年疫情催化下,“社区团购”也实现了井喷式爆发,曾经在公众视野里淡去的团购概念又卷土重来。
目前,社区团购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与追捧,其核心便是以社区为单位根据居民需求,由团长统一向平台发起订单,批量采购。由此,我们联想到,能否以校园为单位、以学生为节点,根据该校学生需求,由学生统一向平台发起订单,批量采购,以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
通过对宁波高校的972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当前宁波市大学生月均生活费为2225 元,其中45%的学生认为月生活费基本上能满足开销,27%的学生认为较为拮据,在追问其原因时,大部分学生表示餐饮是开销最大的支出之一,除了解决必要的吃饭问题,在水果的采购上也显得力不从心。该项调查结果说明宁波市高校具有良好的潜在校园团购市场,且适合以水果作为切入点展开校园团购。
1.消费偏好高度相似
社区团购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顺利成团的是刚需、高频和低值的产品,在校园团购中,大部分学生有着相似的消费偏好。例如在水果选购方面,81%学生平常会吃苹果、香蕉、橙子等产品,且表示理想开销不超过30 元/周;在服饰选择方面,89%学生选择网上购买服饰,虽然偶尔会出现货不对板、尺寸不合等问题,但对折扣、优惠券等字眼更为关注,且表示理想开销不超过200 元/月。综上,校园团购能够较大范围覆盖校园高度相似的消费偏好,进而实现物美价廉的消费需求。
2.产品口碑广泛传播
学生之间的社交往往以QQ、微信为主,校园作为较为封闭的交流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很容易打造产品口碑并实现爆款销售,能够更加有效地触达学生消费者,进而提高转换率和复购率。
首先我们与当地果园达成合作,紧接着在宁波高校推出了校园团购服务,其中主要的团购方式是“团长加盟制”,即团长主动加盟,自行建群,当群人数达到100 人便可享受成团价格。所有产品五人即可成团,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享受到的团购价也远低于市场价格,如需要水果等生鲜产品,由团长上午12 点之前下单,平台下午5 点之前送达,实现了当日达并免去了团长库存压仓、保存不周的风险。
由于校园团购主要参与者以在校生为主,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如果管理不善、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团长流失、群友退散等情况。
校园团购相较于社区团购主要区别就在于应用场景发生了变化,同时短时间内也没有自己研发的小程序等平台,主要搭载社交软件得以实施,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替代。
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保障质量。在商品供给、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均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积极性和粘性。
在管理层面,通过“校园合伙人”代替“团长招募制”。“校园合伙人”要求带资源成为团长,比如有生鲜渠道、运输渠道等资源,通过合伙人的形式凝聚管理层,避免其主动流失等问题。
在校园内积极开展折扣日、主题周等活动,联合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校园内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活动打破社交壁垒,进而实现长久发展。
在学生中普遍接受度较高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等,相对于其他生鲜产品,这些水果可以通过自动贩卖机进行售卖,在校学生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行开发相关小程序、APP 和硬件设施,并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