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理论研究

2021-01-16 02:49:32陈翠鸽张学平新疆工程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思政

陈翠鸽 张学平 新疆工程学院

美育是育人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思政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其与美育都具有教人育人的功能价值,有相同的教育目标,即都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丰富现代高校思政的建设。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为美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创造了条件,而如何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实现对美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还需进行更加细致严谨的探索。

一、美育与素质教育相关概述

美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本身的素养和发展。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注人类文化对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而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础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内化的需求。美育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审美能力、构建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以及帮助人们形成完美人格。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很早就对美育作出了论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它应该更偏向于建立情感体验与满足情感发展,将审美与道德和教育联系起来,美育提供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来自个人与更大存在的互动。在此基础上,美育素质教育应不单单注重意象的审美,还应关注情感的交流与想象的延伸,广义上而言,任何培养人们形象化审美情感的教育都可以纳入美育的范畴。

二、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策略

(一)不断完善美育课程的教学体系

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次序,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就必须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轻松、更系统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一方面丰富课程内容,变换教学模式,另外一方面通过实践操作、演示等打造“智能”化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美育课程,教师可以从多维度去培养学生认知美和创新美。为了提高学生在美育课堂上的感性认知,需要加强实践活动建设,如社团活动联动、跨专业班级交流等校内实践活动。因为美育课程涉及的知识非常广,通过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丰富美育知识。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始终强调创新、创业人才体系的建设,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及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把思维构想用到实践中,这才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所学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将美学中的德、智、体、美、劳知识熟练应用于美育课程实践动手操作设计中。

(二)探索融合丰富的新媒体教育资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多样,也更加便捷,这造就了现代大学生群体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自由。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育时,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的丰富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探究其中蕴含的美育观点和审美价值,之后将其引入思政教育,如此不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实现美育的有效渗透。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去发掘思政知识内容中的审美价值,并将其进一步放大突出,发挥美的感染力,实现以美育德的教学目标。如在开展爱国教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纪录片或综艺,通过观看一些片段,让学生认识到故宫和文物的美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新媒体资源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美育内涵,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美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在美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制定教学计划。美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这既增强了课堂的兴趣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能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总之,在美育教育的课堂上有很多新方法,要突破传统,勇于创新。

(四)强化高校对美育教育的顶层设计

我国高校美育教育体系不健全,美育教育理论不完善,应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对美育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德国为例,德国以“教育国”著称,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德国“全面学习教育理念”,加大美育教育的理论研究,明确美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与评价系统;在优化教学内容上,借鉴德国的课程理念,丰富课堂形式,重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魅力课程;同时,高校美育工作者应以系统论的眼光,认真研究国外高校美育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评价系统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本国高校美育教育的教学系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的深化、拓展和提高,推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为高校营造创新教育的宽松环境,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供应与智力保障。

(五)根据本国国情推动国家层面美育素质教育政策的个性化调整

中国美育与西方美育都是基于各自的哲学发展而来的,有着本质意义上的不同诉求,我国在借鉴西方美育教育政策的同时,应根据本国国情做相应的调整。西方美育偏向数理模型分析等智育方面,而中国美育偏向人格塑造等情育方面,重视美育在价值观塑造、个人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推动我国美育素质教育实施与内化的政策时,应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中汉语文字、优秀文艺作品等的美育功能,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素质教育中的分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高校美育课目前教学体制存在的现状出发,通过对人才培养能力、教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的分析,还需要结合我国教育环境,发现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引入现代化教学机制和教学策略,培养更优秀的社会人才,在教学中注重美育教学改革,深入教学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素质教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