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红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X证书模式是我国在引进外国教学方式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以学历证书为基础,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应当获得的多个“X”职业技能证书,是一种同工作行业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适应未来人才培养需求、企业用人要求的教学模式在1+X制度的深入应用中,学校能够针对学生的工作需求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未来的行业需求,并根据行业要求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明确自身学习中所应达到的目标。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学校及学生的发展,更配合我国未来用人需求的重要模式,是帮助国家和社会打造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1是指学生学习结束的学历证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根基,也是学生今后就业的能力凭证的基础。所有的X都是在1的基础上延伸发展,没有1,有再多的X也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X是指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职业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包括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职称等,这些X是对学生今后工作的能力的检验和资格,没有这些X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优秀之处,无法成为行业所需人才。
因此,在1+X证书教学模式下,1和X缺一不可,二者既紧密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在贯彻落实该教学模式时,应当注重对二者的关系的分析。首先,学历证书和能力证书在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适应行业要求这方面是一致的,这一共同点要求学校以学生今后的就业目标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以学生需要的资格证书为考核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在二者的主次方面上,学历证书是基础,能力证书是基础上能够证明学生能力水平的关键。因此学校制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仍应当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为根本出发点,明晰学校的教育任务,不能主次颠倒。但与此同时,在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学校应当重点抓住学生今后的工作要求,将能力证书作为重点环节,引入学生的评价机制中,引入技能学习和专业基础学习同步的教学方式,保证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一体化发展。
首先,1+X证书教学模式的贯彻落实,能够有效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为我国教育多元化提供重要教学依据。1+X证书教学模式令高职院校能够发挥其自身办学特长,将专业教育同技能培训结合,帮助高职院校打造专业化的教学体系,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其次,该教学模式也能够提升学校学生的能力水平,帮助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办学经验和办学能力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但1+X的办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与国际接轨的水平,帮助高职院校紧跟时代发展,同人才市场紧密结合,推动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最后,在该模式下,学校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行业力量,明晰高职院校的教学职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适应行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复合型、专业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如上文所述,既然该教学模式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培养国家、行业所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通过改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1+X证书教育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成为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关注的重要内容。
1.以学历证书为中心,不断完善学生学历证书的管理制度,打造系统化、全面覆盖的学历证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以学分制为主,学生学习不同专业课程,按照必修与选修计算学分,学分及格是毕业的重要依据。这种学分制度同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现代教学改革模式下,单一的学分制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部分高校为了提升毕业率,学分管理混乱,学生只需要参加补考就能够获得学分,令学分制度失去了应有之义。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课程不合格学生的补考制度,严格补考、重修制度的管理,并将学分制度同1+X证书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分的重要补充,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考试,达到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试标准以及毕业证书的学分要求。
2.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重,强化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深化学校同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应当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深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来设计教学课程。除此以外,学校应当提升工作实践在学生课程中的比重,构建专业知识—职业等级证书—实践课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知识学习打造良好的平台。其次,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开展职业技能的实践课程以及职业等级证书的学习课程,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以及执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打造学校、行业、企业一体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渠道。首先,1+X证书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将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实践课程紧密结合,令企业作为实践环节的主体之一,参与到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的技能水平给予评分,这一评分按比例计入学生的学历证书或考核环节中。其次,学校应当完善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原本的以考试作为学分标准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引入过程化评价标准,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听课情况、出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考试成绩一同作为学生能否获得学分的标准。除此之外,企业、学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共同制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需求为基础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4.打造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教职工队伍,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以及教学方式。在1+X证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技能也应当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体,教师并不深入了解学生是否完全掌握课堂内容,是否掌握技能内容,是否达到技能要求的能力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在该模式下,教师应当不断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学校层面,学校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学习企业的人才要求,并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为1+X证书教学模式打造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其次,从教师自身层面,教师也应当不断学习,拓展自身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对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并将知识要点转化为课堂输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对于对未来就业迷茫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和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了令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当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引入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1+X证书教学模式是为了推动高职学校的教学发展,为行业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并以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导向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服务机制的重要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国家及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国家应当对这一教学模式给予足够的肯定,帮助学校进行改革,企业应当深入与学校的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在该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的学历证书为基础,职业资格证书为关键点,不断强化教学同就业的紧密结合,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