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露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专业人才匮乏。内部审计所涉专业范围广、审计任务重,对审计部门的人员素质、数量、专业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精力、知识结构、从业经验都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并且,企业对审计人员职级提升相对较慢,造成有经验的从业人员频繁辞职,新进职员未进行系统的审计培训,新技术、新规定和新知识了解和把握程度相对较差,跟不上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2)部门独立性较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依附于企业高管层,实质上制约了审计的独立性,成为体现高层管理意志的工具,对审计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3)沟通机制不健全。审计组对被审计的同一项目不沟通,了解程度深浅不一影响审计效果;内审人员与被审单位不沟通,凭空依据经验判断造成双方理解各异,违背了审计的职业要求。
(4)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和流程标准缺失,或未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有效调整;另外,企业领导人多注重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而没有采取合理的行为创建内审评价机制、没有规范内审评价标准,造成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考核缺乏依据或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5)手段方法较落后。企业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计技术和方法停滞不前,理论知识或是实操水平掌握和运用空间距离相差很大,特别是对风险导向新形式的审计管理极其陌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审计能力弱、审计效率低,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新时期的审计工作。
(6)追责制度形同虚设。企业虽构建了审计追责制度,但并未细化奖惩条例,造成审计质量低、审计效果差、审计连锁模仿带来大范围质量问题,导致被审单位对审计整改执行不及时、不合理、不科学,使后续审计效果甚小。
PDCA循环即“Plan→Do→Check→Act”,即制定活动计划、确定目标政策之后,进行实际操作落实,然后通过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并归纳整理判断实施过程中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做整改处理。通过整个过程的循环,不断总结归纳经验教训,并建立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标准。而通过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PDCA循环理论高度融合,注重方法、采取措施,从内部审计项目和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着手,从P、D、C、A各阶段实现审计质量和流程优化,进而不断强化对内部审计的质量管控。
企业内部审计即企业对审计活动涉及的人、事和物的运作情况,依照企业制定的控制流程和法规政策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是在相对时间段内直接确切的问题反应,是对项目立项、履约实施、经营成果和考核各环节的指导和组织,并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降低管理过程的运行风险。而通过在内审质量控制中融入PDCA循环理论,以不断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与改进,进而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1)P阶段。计划阶段的关键是结合企业实际,明确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管控目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做好审计的前期调查工作,实施审计风险评估,并结合质量控制目标编制内审质量控制实施计划与控制方针。从机构层面上,强化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整合人力、技术、信息、社会资源,建立审计执行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影响企业内审质量的各个因素,并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常见问题,制定相对应的应对改进计划。
(2)D阶段。该阶段是项目计划的实施阶段,通过结合P阶段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计划进行逐一落实,整个过程中须确保审计证据真实、可靠,审计材料必须事实存在,审计证据和审计事项相互关联,审计结论需用到的证据资料要充足,审计证据的种类和获取方法要合理合法。从审计过程上讲,严格规范工作底稿和审计日志的质量控制,真实完整体现审计流程,要求审计日志严格按照书写规则逐项记录、在审计日志依据下填写工作底稿、规范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各要素、能承担审计日志和工作底稿带来的相关责任。从机构层面上讲,规范建立组织机构进行审计督导,审计过程中加强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审计动态并有效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3)C阶段。检查阶段主要是对内部审计质量管控的结果进行事后分析、总结,确定内审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找出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内审工作的质量进行整理与评价。首先,从项目层面上,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层次把关,不留审计盲区;严谨、规范编制和调整内部审计报告,对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并通过多形式公开审计报告结果,利于接受监督,使审计结果具有透明性。其次,从机构层面上,强化审计责任的问责体制、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评价和接受外部评价,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责任心,促进内部审计质量水平。
(4)A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改进,以促使内审价值目标的实现。首先,从项目层面上,加强对审计档案的控制,对审计项目质量最后环节严格把关,严格“回头看”的后续审计程序,提高内审质量。其次,从机构层面上,做好被审单位的满意度调查,帮助业务单位、被审项目和企业管理了解审计实际效果,为审计项目质量优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能否实现长足健稳发展,因此,相应企业高管与内审工作人员,务须对内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及时更新现有技术、方法、理念,构建、健全相应机制、体制、制度,切实引入、施行PDCA循环,进而促使企业内审质量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