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2021-01-16 23:04李菲菲崔炳烁石赵凌飞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教育

李菲菲,崔炳烁石,赵凌飞

(黑龙江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哈尔滨 150050)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的不同,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类型主要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应用型大学在社会中占比较大。应用型高校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形成重视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国内高等院校也纷纷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应用型高校教育要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求,从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竞争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用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与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加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的需要。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世界教育接轨,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为目标,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区域技术研发的策源地、企业创新人才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教育发展双赢[2]。

1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自从教育部颁发文件在高等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各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诸多的问题,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出现和面临的问题,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3]。

1.1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与专业融合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高校都纷纷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许多都流于表面的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模式僵化,不能引入到专业中与专业相融合,不能将创新创业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不能切实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无从以创业带动就业。这种创新创业与专业分离的状态首先表现在课程体系方面,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都是以集中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讲座和通识教育为主,题目都是泛泛而谈的营销手段或企业管理等,并且没有教材和文字资料,无专业针对性和学科分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更不能引导学生以学科领域为背景,在专业、行业内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抛开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基础教学的层面上。其次表现在创业成果方面,无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导致创业成果脱离专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以赚多少钱和追求经济效益来评判的,更不要将创新与创业分离,在各种创业实践中一定要有创新专业技术作为支撑。大学生是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才,具有一定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但是许多大学生的创业都脱离了自己的专业本行,如创建乐队、开办服装网店、办养鸡场等。学生创业成果转化率低,据调查表明自主钻研创新技术成果,并申请专利,进行成果应用推广的几乎没有[4]。

1.2 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都需要实践来实现,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备受重视。首先,缺乏实践教学场所。长期以来,高校课程主要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组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没有专门的场所,只能在实验室进行,而实验室存在仪器设备陈旧、场地不足、管理不合理、时间受限制等弊端,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使学生不能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其次,缺乏创业实践平台。高校需要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与企业沟通,进行项目的孵化等。有部分大学创办了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产业科技园,但调查发现学生想要进入产业园手续繁琐,门槛较高,使得创业实践在少数人范围内进行,不能得到普及;再次,缺乏校园实践活动。普遍出现的问题是,在高校没有形成课堂实践教学与课下实践活动的一体化,校园没有形成各种实践活动的氛围,不能够使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5]。

1.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落后

师资队伍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条件,学生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其指明发展方向。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具有能与行业企业对接,具有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有的创业指导教师都没有走出过校门,自身缺乏创业经历与经验,这样课堂讲授就不能引入行业实例,很难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提供职业化的支撑,难以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6]。

2 应用型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变化,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时代发展赋予的重任。面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针对已有的问题,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途径,是新时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保证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2.1 依据专业特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大一到大四年级,从入门到提高再到深化,从基础知识到思维培训,再到能力的提高,形成有层次、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周期,这样才能依据应用型高校各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进行充分地融合。应用型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依据,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发挥专业特长,培养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其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来进行创业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的能力,具备企业家精神,为后续社会发展培养创业“种子”。在专业教育中融入行业新知识和新动向,加深对行业的认识,把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动机转向以创新创业能力为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要以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自身专业为特色,结合多学科跨界,设计创业方向和思路,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发展[7-8]。

2.2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过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期间,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考虑到各个教育环节的相互配合,可以从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设立科研项目、加强学科竞赛几个方面探索。

2.2.1 完善课程体系

对于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拿来参照,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这就需要各个应用型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结合专业建设,形成贯穿大学四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地灵活设置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知识部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培养部分、创业能力训练部分。第一阶段,在大一时期以通识教育公选课形式,以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这一阶段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了解、喜欢创新创业;第二阶段,在大二大三时期,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结合,使学生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知识领域中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符合专业行业的创业基础能力;第三阶段是学生的大四时期,该阶段主要以培养创业实践能力为主,开设创新创业管理与实训实践的相关课程,使学生的创业能力有所提升[9-10]。

2.2.2 丰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需要实践来升华,实践教学部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包括课堂与课后两部分。传统高等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但新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实践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传授创业实践经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制作企划方案、市场调查、业务承办、团队协作、风险评估、资金运转等真正企业运转方面的创业流程和管理知识,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大场地,添加实践所需器材设备,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进行孵化;形成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受到创新创业的影响,通过校园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11]。

2.2.3 建设师资队伍

所谓名师才能出高徒,要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作为指导,指导教师不仅能胜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还要具备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是“双专多能型”教师,所谓双专就是除了精通自身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多能就是要具备教课能力以及多种创业实践能力。在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方面,台湾很多大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以“创意教师成长工程”来促进创新创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每年组织来自不同高校的教师共同参加教师成长工作坊,以几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出成绩的优秀教师为核心,进行实践操作、专题讲座、讨论交流、观摩教学等活动,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和交流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台湾还成立以一批专家为成员的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组织机构,该机构覆盖台湾全省的高等院校,定期到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讲座和培训,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12]。

2.2.4 设立科研项目

应用型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合理配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外,还要加大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资金的注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鼓励创新创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为从事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生提供研究资金的保障,不仅要设立教师为负责人的科研项目,更要有针对学生负责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的课题,实行导师为指导,大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研究与跟进,让大学生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有机会完成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也许这就是将来创业的起点,并可以将项目研究的优秀成果进行转化。自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以来,有的院校纷纷设立了科研项目的扶持,但是大多都浮于表面和形式,并没有真正着眼于学生独立自由的使用资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应用型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理念,设立科研项目类型和研究科目,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和资金扶持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同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更好地管理和服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提供平台与企业联合,将项目优秀成果进行转化[13-14]。

2.2.5 加强学科竞赛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竞赛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激励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业意识。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定期参加学科竞赛,并通过展示和展览竞赛成果,一方面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竞赛本身就是一种优胜劣汰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竞争中学习并给参赛获奖学生以鼓励。学生进行参赛作品准备的过程就是对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要将创新思维与基础知识、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结合,当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时,要发挥个人创造力去解决,这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的时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不仅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当学生的创新作品获得竞赛奖励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又会是学生继续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就是要使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校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和整个大学学习阶段,而不是停留在一段课或一个阶段就完结,要将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一直延续到大学生的整个人生中。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还可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参加竞赛时学生会感知来自对方的抗争,会经历烦躁、压力、喜悦甚至失落的各种情绪,在竞赛的经历中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逐步完善,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5]。

3 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要认清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依据专业特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并且从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设立科研项目和加强学科竞赛几方面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适应社会竞争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