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1-16 19:55□文/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高质量农产品

□文/肖 晴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环境治理背景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地区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厘清环境治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其次以杨凌示范区为例,根据环境治理的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从农村生态功能、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品牌绿色标准等方面层层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挖掘其环境治理过程中对于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最后总结案例发展特点,为引领农业发展向环境优质、产业高质量的方向转型提供思路借鉴。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着力建设农业规划体系和示范园区,从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既是“国内大循环”的坚实支撑,又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有助于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与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分析研究环境治理背景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环境治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逻辑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沉浸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随着控制程度的加深,自然界最终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起初确实得到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之后会发生截然不同的、意料之外的恶劣影响。把最初取得的成果抵消,甚至更糟。”环顾当下,我国农村农业建设正面临着资源承载力超负荷、环境污染蔓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困境,承受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唯有通过驱动绿色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创新管理机制,围绕着国家对农业转型的战略需求,现实农业对绿色发展的实践需求,人们对健康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环境治理的背景下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现代生态循环体系,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兴农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两者作为发展载体和发展模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时,明确指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前提及条件,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使自然环境作为内在要素在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入新时代后,针对农业经济粗放型发展方式酿成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基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增强农业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环境治理背景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地区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有效解决传统农业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农业发展规模,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等各系统之间的耦合,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效益的关系,广泛吸取人类文明技术的积极成果,逐步形成农业高质量建设的理论体系,不仅在中国大地得以广泛实践与应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环境治理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一)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农村生态功能。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认为,增长是数量上的扩张,但发展是质量的提升以及功能的改善。发展中国家早期在贫穷落后、资源禀赋占优和环境承载力强的背景下发展经济,短期内的结果必然是经济发展收益超过环境破坏成本,但是长期依靠这种发展模式势必会造成发展质量的下降,经济发展收益递减而环境边际成本递增。为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农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示范区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生态集成,在整个农业区域中体现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态功能,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品种和生产作物技术升级工程,动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将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种养配套、绿色防控等技术综合应用于示范区。通过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面推行以水肥一体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3+2”技术,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制定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支持政策,使全区果蔬绿色认证率达到80%以上。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以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垃圾和污水处理率。为减少白色污染及农药残留对土壤、水体的二次污染,切实推行农药包装物、农膜和残膜回收试点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体现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既能持续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生态农业循环体系,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循环经济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生态绿色、循环良性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使农业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示范区内建立产业化的种养及废弃物还田的食物链网结构,以形成良性“循环经济”结构框架。应用清洁技术、物质循环技术和生态产业技术等成熟技术,合理安排农业产业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对系统外的排放,把原有的经济模式转化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产链系统的循环。全面落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目标任务,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农作模式集成创新为载体,以先进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手段,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标准,以统筹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循环农业产业为着力点,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和从业人员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上下游部门及相关产业间建立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循环系统,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低压紫外技术”,确保所有的肥料仍可再利用,也不会改变水中的组成成分,安全可持续地循环用水,节省高达40%的水肥。防控农产品产地的污染,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品质,建立农业资源废物利用循环标准,构建绿色生态产业布局、集约节约资源利用、安全优质产品质量、清洁环保生产环境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三)建立绿色品牌标准化体系,用品牌倒逼农产品品质提升。按照特定技术进行生产,受制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绿色农产品质量取决于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示范区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人民生命健康,按照“高端、定制、安全、科技”的标准,以品牌农产品发展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以“杨凌认证”、“杨凌标准”、“杨凌溯源”为核心的杨凌安全农产品品牌。以物联网技术为重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自动化、产业化及组织化水平,扩大溯源认证覆盖面和数据库,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管控模式。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体系,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引用、修订与制定相结合,建立符合示范区发展特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加强对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政府加强监督指导,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切实提升示范区建设发展质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集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生态循环体系以及完善制度标准是维护农村生态功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3)杨凌示范区的实践证明,建立绿色品牌标准化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力,用杨凌品牌倒逼标准化建设的“西农模式”,能够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农业发展规模,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效益的关系,注重农业生产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转变传统发展观念中GDP至上的原则,坚持绿色生态优先,严格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的各项标准措施,明确政府、企业、农户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乡镇政府、企业、农户的绿色发展意识,发展农业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使资源、生产等要素与发展相匹配相适应。二是立足区域特色,以环保技术为支撑、环保理念为指导、环境保护为目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积极组织人才,以减量化、无害化、低碳化、便利化为方向,持续放大资源禀赋和持续发展潜力,坚持环境治理和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高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效率,扩大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产前、产中、产后的质管监督都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建立健全绿色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核心,借助低碳、循环发展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更多的生态红利,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一是立足农业重点领域,围绕生态建设、种养殖、生产加工、绿色消费等环节,构建农业生态产业链,坚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协同、品质引领”的理念,研究制定高质量生态体系标准,强力推动农业绿色品牌打造,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二是通过“引进来”把国际上先进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使农业技术得到提升,积极培育壮大“基地、联盟、园区”为主体的国际农业合作品牌。将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国际交流“走出去”,以获得更大市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三是按照农业发展规划要求,优化要素配置,拓展示范区功能,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服务机制,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切实加强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制定、标准认证、标准执行、标准运营制度体系建设,用标准体系支撑农业生态品牌,用农业生态品牌促进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高质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