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英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021年5月17日至19日,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在德国首都柏林线上举行。此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主题为“为地球学习 为可持续发展而行动”,本次会议指出终身学习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所在,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ESD)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理念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以来,经由欧盟(EU)、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WB)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英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协同发力,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构建民主的、全纳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体系,即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由此,终身学习也由一种教育思潮演变成一种教育理念。笔者拟从横纵两维度,揭示终身学习理念演进历程中所蕴含的价值逻辑,进而引领世界各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横向上,包括了国际环境、教育格局以及终身学习三方面。纵向上,囊括了缘起、继承、流变和发展四部分。
二战结束,美苏争霸,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致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与此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和平与发展的渴望,人们意识到旧的经济政治体制、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对民主、发展和教育的需求。而要扭转这种局面,只能靠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办公室数据显示,第一个“联合国发展十年”统计中,世界人口从略低于30亿增长到近35亿人,增长率为17%;入学总人数从3.25亿左右增长到4.6亿左右,增长率为42%; 教育经费从544亿美元增加到约1,320亿美元,增长率近150%;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从18,000亿美元增长到31,000亿美元,增长率为72%。[1]由此可见,教育投入越大,经济产出越高。鉴于此,全球教育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教育是人们摆脱贫穷苦难、追求民主平等、实现自主发展的有力途径。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整个人类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整个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三届促进国际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会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概念,并在其著作《终身教育引论》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思想。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前瞻性的报告,即《学会生存 ——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以四个基本设想为基石,擘画了教育发展蓝图。第一个设想是国际共同体。人类共存于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这种联系加深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基本团结。国际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进而营造一种全社会终身学习的氛围。第二个设想是对民主主义的信仰,即教育民主。教育民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人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民主化。阶层的差异、教育的不平等,剥夺了一些人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的民主要求人人学习,而人人学习和终身学习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契合。第三个设想是培养“完善的人”。工业经济时代,体脑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体脑结合要求了人的全面、完善的发展。[2]第四个设想是全面的终身学习。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淀,才能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简言之,“终身学习”理念贯穿于整个报告的始终。培养“完善的人”和实现“教育民主”是终身学习的目标,而终身学习也是培养“完善的人”和实现“教育民主”的途径。
至此,终身学习由一种教育思潮演变为一种教育理念。各国纷纷将“终身学习”作为本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构建起本国的终身学习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突出了终身学习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没有一种知识是一次性的,一次学习终身受用,只有通过终身的学习,才能建构起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报告还精辟的概述了当代教育发展的 “三种新的现象”以及一些共同的倾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教育先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教育先于经济发展的倾向。工业经济时代的结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价值日益突显出来。鉴于此,各国竞相将“教育发展”放在治国理政的首位。第二,教育预见。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教育为一个“不确定”的社会培养着新人的现象。古往今来,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统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和弘扬主流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被重新定义。教育的使命不再是再现当代的社会和现有的社会关系,而是为一个无法预估的社会培养新人。第三,教育供需失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教育供需矛盾的局面。旧的教育体制下,知识更新速率放缓,一次学习受用终身,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趋于平衡。然而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知识以倍速更新,一次学习已经不能再受用终身,教育的育人速度已经无法追赶上社会的用人速度,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出现了失衡。因此,在这“三种新的现象”影响下,各国在发展教育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倾向,如教育体系的调整、教育模式的选择、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主体的变化。各国也逐渐意识到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教育,而是终身学习的教育。
21世纪,在各种美好的期待下,仍蕴藏着种种不均等、不平衡和不协调。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均等;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之间的严重失衡;教育所处的地位和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之间的不协调。在这一境遇下,教育成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一剂良方”。发展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可以促进人类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的《世界教育报告》的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世界公共教育经费为526.7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9%;1992年,世界公共教育经费增加到1,196.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1%。[3]12年间,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达到了127%,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入学率。此外,该报告也指出,如果人人享有充分与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价值观和态度。而这种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加深国际间的理解、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权以及促进民主。
于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教育 —— 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21世纪是一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因此,在这一时代下,教育的发展应包括以下五个维度:广度上,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应具有广泛性;深度上,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上,教育应成为促进发展的风向标;厚度上,教育应增强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长度上,教育应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教育活动应以“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四种基本学习为支柱。首先,学会认知。这种学习是一种掌握认知的手段,而非一种精加工过的知识体系。它打破奴性教育、应试教育的种种壁垒,培养和发展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逻辑能力等六种能力。其次,学会做事。该学习与职业培训教育紧密相连,尤其关注所受的教育是否与未来从事职业相匹配。学会做事,实质上是一种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的跨越。这一跨越的实现,要求人们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其包括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职业精神等。再次,学会共同生活。即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人们应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教育的首要职责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会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才能更好的与他人相处。最后,学会生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教育应当像挖掘宝藏一样,不断挖掘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以至于人们能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挥自己的才干,把握自己的命运。由此可见,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持续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此外,在终身学习方面,《教育 —— 财富蕴藏其中》认为“终身学习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也是必须适应职业界的需要以及进一步控制不断变化的个人生活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4]然而,《学会生存 ——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终身学习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它首先关心儿童教育,帮助儿童度过应有的生活。同时,它的主要使命是培养未来的成人,促使他准备去从事各种形式的自治和自学。后一种学习要求为成人发展提供范围广阔的教育结构和社会活动。在《教育 —— 财富蕴藏其中》中进一步深化、突出终身学习的地位、角色和作用。在地位方面,终身学习应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因为它跨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鸿沟,成为人们与现实社会、未来社会之间的桥梁。可见,终身学习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旨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还包括促使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角色方面,终身学习具有多面化的特点。作为一座桥梁,它缩短了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间的距离;作为一条纽带,它将发挥聪明才智和习得新技能紧紧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它主张把勤读苦学和快乐学习结合起来。在发展趋势方面,终身学习将超越其既定的职能,延展出更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路径。如开展成人继续学习、组织社区学习、开办企业大学和开放大学、进行远程教育等。终身学习已经逐步形成一种全方位、全景式和全过程的教育模式,不断缓解各种不平等现象,不断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长久以来,在“功利主义”和“经济优先”理念的驱使下,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进而滋生出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以及地域冲突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生存生产、公共卫生、教育资源等形成了新的挑战;优质的资源被发达国家、富裕阶层牢牢地掌控,进一步加大了各国以及各国内部的不平等;互联网、移动技术和其他数字传媒技术地快速兴起,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搭建起一个无限开放的学习空间;文化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不同,致使恐怖主义、暴力冲突、毒品问题、排他主义、校园冲突等问题层出不穷。显而易见,这一系列变化都会对教育产生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关联。与此同时,这一系列变化也预示着一种崭新的全球学习格局即将形成,而这种学习格局将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向往,革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引导人们将知识、学习和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而非一项人权或者一项公益事业。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该报告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指引下,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为基础,培养个人和社会掌握适应变化并做出反应的能力,[5]进而积极应对当今这个局势错综复杂、矛盾冲突不断的世界。《教育 —— 财富蕴藏其中》中曾指出,21世纪正面临着诸如整体和局部、普遍和个别、长期和短期、精神和物质等七种紧张关系。这七种紧张关系,并没有消亡的趋势,反而还在积极扩张。因此,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解释为个人和社会在当地及全球层面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争取实现人人共享的更美好的未来,让社会正义和环境管理指导社会经济发展。而这种美好愿景的实现只能靠不断更新的知识观。简言之,人们应大力弘扬“教育上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经济上、生态上、环境上、安全上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上的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引导,因为相比当今盛行的科学主义、功利主义,人文主义关注伦理道德、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等问题。由此可见,重申人文主义教育观势在必行。报告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首先,确保增强教育的包容性。作为潜在的均衡器,教育往往会复制、甚至加剧不平等,但也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具有包容性的教育过程对于公平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教育格局的变化,如教育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学习空间已经延伸到教室以外。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已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后,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社会中的作用。数字信息化时代,看似教育工作者将退出舞台,实则他们仍是教育事业中的一股中坚力量。因此,所有国家必须仍将有效的教学职业视为本国教育政策的优先事项。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本报告包括了“全球共同利益” “大脑具有‘可塑性’”和“人口老龄化”三个方面。首先,何为“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指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相互交流的各种善意,例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从“共同利益”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不仅是个人的好日子,人类共同拥有美好生活也很重要。由此可见,共同利益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应该包括整个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学习的共同利益追求,即是人们在享有自身权利的基础上,以持续不断的主动学习开发个人潜能的方式,关注人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其次,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具有“可塑性”,终其一生,大脑都能够根据环境需求进行自我调整,此项发现证实了终身学习与年龄无关。在传统观念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学龄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注意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逐渐衰退,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效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新突破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局限,加深了对天性和培养二者的认识和关注,有助于更新教学观念、调节教育行为。大脑的可塑性让人们相信,只要你有学习的意愿,任何年龄都可以学习。最后,人口老龄化为终身学习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联合国经社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将翻一番。[6]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老年教育的需求也不断高涨。活到老、学到老,老年教育是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展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有着积极作用。
近几十年,纵观全球,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医疗卫生以及预期寿命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无法预计的挑战,如新的全球劳动力鸿沟、劳动力市场的加速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退化、持续的贫困和青年失业等。因此,要在这个日益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引航和发展,就必须重新考虑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组织。但是,目前的教育系统并不完全具备这种可持续发展性。一方面,人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加以丰富、更新和实践,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另一方面,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参加或完成启蒙教育和培训的人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追赶同龄人。由此可见,开展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教育以及终身学习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中期教育战略(2014-2021)》,又称《八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与其他报告不同,此规划从“价值”的层面突出了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全球公民教育必须被视为一种生活经验而不是知识辩论赛,它必须为各年龄阶段的人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从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属于人类共同体,他们有责任去照顾他人,不管是相识者还是陌生人”。[7]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力、责任感、同理心的世界公民,进而实现民心相通、情感共鸣、价值共振。该战略将从政策对话、教学实践、教师发展和学习资源四方面助力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公民教育,[8]有助于“培养每一位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力与责任心,促使每个人都能参与未来社会建设”。[9]国际社会需要在“人文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挖掘出每个人所隐藏的潜在力量,进而实现自然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八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通过政策支持、全方位助力、教育工作者、青年力量和地方社区五个维度展开。健康教育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保证与促进每一位学习者的健康水平,为个体发挥自身创造力与责任心奠定基本的生理基础。[10]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协同其他机构共同推进健康教育的发展,重点通过性教育、艾滋病教育和学习环境创设三个方面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健康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致力于为所有人建立起更加持续的、公正的和优质的教育体系。
在终身学习方面,《中期教育战略(2014-2021)》指出,应加强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在终身学习领域的能力,重点是成人和继续教育、扫盲和非正规基础教育,目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价值观念,构建起优质的、可持续的和全纳的终身学习体系。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两个总体目标、三个教育战略目标和三个终身学习研究所战略目标携手推进全球终身学习的进程。特别是在终身学习研究所的战略目标中,为近八年终身学习明确了目标、 指明了方向。主要包括:第一,增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的能力,使教育利益相关者和从业人员群体受益,并使会员国有能力提高其终身学习政策的质量;第二,在全民教育(EFA)、UNESCO重要领域、全纳教育、男女扫盲教育以及与工作相关的非正式学习等方面,支持成员国高质量的能力建设;第三,让终身学习演变成一种实现全纳的、可持续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范式。[11]例如,在《2019年度报告》中,终身学习研究所通过政策支持、能力发展、监测、宣传和网络以及研究和展望五个主题板块呈现了终身学习所取得的成就。[12]在政策支持方面,终身学习研究所加强与各成员国密切合作,并在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和扫盲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支持;在能力发展方面,终身学习研究所在终身学习、成人学习和教育、青年和成人扫盲以及非正规教育等领域开展了政策和行动研究,开设了讲习班和课程以及案例研究,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纳的、可持续的学习社会;在监测方面,终身学习研究所肩负着监测一些重要的全球目标、指标和建设的进展;宣传和网络方面,终身学习研究所力图将终身学习作为促进全纳的和可持续学习社会构建的主要教育模式;在研究和展望方面,终身学习研究所会发表了一些全球和区域性的研究报告、政策文件以及展望研究促进全球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系列报告记载着“终身学习”理念的蜕变历程。《学会生存 ——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聚焦于民主教育和终身教育,倡导教育应该突破阶级壁垒和学校桎梏,实现从“等级化”到“大众化”、从“一次性”到“终身化”的跨越。《教育 —— 财富蕴藏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实现了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突出了个体学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教育应当像挖掘宝藏一样,不断挖掘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强力主张将知识和教育视为一项“全球共同利益”。这项“共同利益”不仅涉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包括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终身学习从关注个体之发展延伸到集体之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期教育战略(2014-2021)》的精髓在于从“价值”层面到具体推进的角度,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价值观念,构建起优质的、可持续的和全纳的终身学习体系。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念的演进历程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起源、 继承、流变和发展四个阶段,并逐步实现了从民主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