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

2021-01-16 16:32冯丹丹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传统

冯丹丹

(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校是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出的综合性发展人才需要符合我国社会文明化的发展形势。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同时,还应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在高校教育中将非遗相关教育融入其中,让高校大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在上下五千年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变革,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来说也具备一定的推动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的相关教育中,需要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独特性、民族文化和地域性等相关特征,将高校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实现进一步的有机融合。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不仅是中华民族,更是全球人类的重要使命。在法国、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除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建立了法律法规,还动用了多方的社会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建立了相应的机制,组建非遗组织协会,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秩序更加完善,也让当地的人文环境得到优化。很多国家都积极地鼓励相关的学术机构与专家学者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中去,强化对非遗的学术交流与研究。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获得了较为傲人的成果,但对于应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进一步创新性突破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各界学者及学术机构所持观点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国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工作模式和学术研究都有了更加成熟的研究成果,相关政策的制定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也具备非常强的可执行性,值得我国展开非遗保护工作时进行学习与借鉴。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非遗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小的缺陷,有待完善,同时,相关学者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研究重点也仅停留在政府部门应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开发出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融入高校并没有深入地研究。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对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代表着过往的历史发展成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厚度的深度体现,不论国家大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全球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范围非常宽泛,因此,需要更多的高学识、高素养人才来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来共同加入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同高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校中融入非遗教育,除了能够帮助非遗传承与保护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突破,还能够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让高校大学生清晰地认知到自身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担任重要使命,使其具备更强的民族自豪感。

高校是拥有最多高素质人才与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结构,大学生具备更加深刻的思想意识和创新意识。身为华夏儿女,大学生在展开自身专业学习,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全方位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对古代智者的思想认知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高校教育中,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融入主流教育体制的全新突破,古人教育与现代教育实现了有机融合,延续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宣扬了我国的民族精神,让高校大学生具备更强的民族团结意识[1]。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全球文化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多元化的特点。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推崇西方文化中的自由思想,对西方节日的重视程度逐渐超过了中国传统节日。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因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打开了国门,与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还有其他的各种因素导致国民对于传统文化非常不自信。华夏儿女之所以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失去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很多传统文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着循规蹈矩的现象,在现代文化中显得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提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无论是何种因素,传统文化无法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最终就会消失在国民的视野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教育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西方文化无法比拟的魅力,从而主动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去,最终实现从了解到传承保护,从传承保护到发展。

我国高校在展开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教育过程中,需要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帮助其塑造出更加完善的人格,帮助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双一流高校建设工作能够继续向前推进。大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攻坚力量,因此,强化高校非遗传承与保护教育不可动摇。

三、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从当前我国现阶段的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来看,很多大学还是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意识,正在主动地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贡献出了非常大的力量。但从整体的发展形势来看,还是有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更没有参与到相关的教育与理论研究中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其实是不乐观的。首先,我国高校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并没有进行系统性地研究,也没有将其融入高校教育内容中,甚至很多高校连基础的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都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凝聚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很多高校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去,认为其对于培养学生没有现实意义,阻碍了我国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推动进度[2]。其次,我国高校非遗传承与保护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相关专业都被高校所忽略,由此也并没有引起高校大学生的重视。例如,我国中科院设有考古专业与文物保护研究所,但在高校本科专业中却非常少,导致后期投入到相关学术上的综合性人才也比较稀疏,想要培养非遗人才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一直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教育迫在眉睫,我国高校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制订出符合实际情,能够在高校中顺利展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办法。高校教师也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高校中普及,让高校具备更强的人文气息。

四、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1.增强高校的非遗责任意识

在我国的非遗与文化发展相关会议中,国务院多次强调,我国高校应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高校要将自身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及科研优势发挥到最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相关工作中去。目前,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即将消亡的现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不足,不具备完善的保护意识。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主动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综合分析自身的实际发展形势与优势,组织高校中的人才和师资力量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中。履行传播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落实。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变得常规化,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国高校还应积极主动地引领学生去关注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对于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兴趣和责任心,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2.建立完善的非遗教育体系

教育是传承的最佳途径,创建出健全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体系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有优秀的后辈传承来说,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除了需要培养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专业性人才,还要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常规化的、持续不断的非遗知识宣扬,让高校大学生能够主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

对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专业人才来说,首先,高校需要做的就是创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明确该专业的学习目标与建设方向,编制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出完善的课程体系。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到再到博士研究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阶梯性培养。其次,需要加强对该专业师资团队的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与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非常强的综合性学术水平,才能够培养出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最后,需加强对建设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实践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大学生才能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让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因此,高校应在教学内容中加强实地演练,到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进行考察与参观,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3.建立非遗长效机制

将个别非遗项目研究作为我国高校非遗传承与保护教育的方式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持久之计。我国高校应建立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长效机制,作为优化相关工作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变得更加规范化与专业化。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参与到其中,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远景规划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非遗研究机制,创建出非遗的交流与研究平台,将各个专业与学科的知识和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将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汇聚到一起,从多种角度来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专业的发展建议。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高校还应建设出更加贴合实际的实践基地,定期展开调研与实践,在调研与实践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其次,我国高校应该建立非遗教学评估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为高校学习专业等相关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提升,需要高校对专业设立与课程编制建设客观地评估体制。定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展开客观的自身评估,在日复一日的评估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让专业建设更加完善。同时,还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建议,综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使高校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与学术研究能够同步有序地进行。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评估上,除了需要对专业与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还应对校内社团组织和图书馆非遗产活动实施动态化的跟踪评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在高校中有序落实,就需要高校具备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建立完善的专业体系,将基础理论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实现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从高校开始,逐步地在全社会中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氛围,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让国民具备更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民的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传统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