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与升华:新时代下的主旋律电影

2021-01-16 16:32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学

李 智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8)

电影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最初人们只是想通过影像这一媒介,对发生着的事件进行记录,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技术的成熟,电影作品被赋予多种使命,成为人们表达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因其具有艺术表现力,也被称之为“电影艺术”。20世纪初期,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诞生了首部电影,以京剧表演为主题的《定军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开始出现,成为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主旋律电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受到过人们的质疑及商业电影的冲击,但创作者们仍然坚持不懈地要为主旋律电影谋求更好的出路。新时代的到来,主旋律电影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学表现方式,多元化的题材给了主旋律电影新的活力,伴随着与商业市场的逐渐融合,主旋律电影展开了突破与革新之路,创作了诸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电影作品。

一、主旋律电影的基本涵义

1.主旋律电影的概念

“主旋律”最早运用于音乐艺术领域,指的是音乐曲子里多个旋律中起主导作用的段落,主旋律是音乐作品的主要曲调,其余段落的声调主要起陪衬及烘托的作用。随后,“主旋律”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被学者运用在电影领域,指的是能够充分展现国家主流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电影作品。比如,表现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的电影作品,以及表现百姓身边事件的现实主题的作品[1]。“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主旋律电影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代表了中国在国际上的面貌,国家形象、人民生活通过电影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向各国民众讲述中国的历史及故事,是中国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影像化体现。主旋律电影肩负历史给予的特殊重任,是电影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2.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流变

主旋律电影的萌发时期主要形成于1930年前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如此就萌发了能够表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题材的电影。

1949—1978年,主旋律电影的探索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向了低谷,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也在艰难的摸索中前行,创作出了《钢铁战士》《南征北战》等优秀的电影作品。

1978—1999年,主旋律电影的改革时期。在这一阶段,主旋律电影作品的创作大多围绕国家经济改革、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2000—2012年,主旋律电影的新世纪时期。描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成为这一时期电影的主流。

2009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建国三部曲”开始登上主旋律电影的舞台。由韩三平等人导演的《建国大业》首当其冲,迎来了主旋律电影票房的丰收。2012年至今,主旋律电影的新时代。针对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主旋律电影也开始围绕新时代进行电影题材及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出现了如《战狼Ⅱ》《中国机长》等精良的主旋律电影。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题材选择更加宽泛,展现了中国历史、民族精神、英雄人物等方方面面,迎合了电影市场及观众的审美倾向,更加符合当下的时代潮流。

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美学表现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是人的审美和与审美相关的活动。“电影美学”是站在美学的基础上对电影艺术进行的研究,是把创作者、观者的审美倾向赋予电影作品的一种手段,有了电影美学的加入,电影作品就具有了血和肉。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作品亦具有美学的表现特征,高清的画面质量,精彩的剧情内容,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

1.国家主义美学: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的塑造一直以来都是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范畴,从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到现如今对于大国形象的塑造,皆离不开主旋律电影。国家主义美学是以表现国家形象为内容的美学表现形式,涵盖国家的政治思想、发展战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需要向人民宣传政治主张,向世界宣传中国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主义美学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的彰显尤为重要[2]。国家主义美学不是利用艺术表现对国家历史进行重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视历史问题,通过电影作品这一媒介,告诉今天的国人,中国的过去与未来,复现历史的耻辱,展望未来的发展。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所表现的国家主题,除了正视历史外,还包括对城乡医保、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反腐倡廉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影视化表达。

2.现实主义美学:老百姓的故事

主旋律电影从发展之初,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主要以叙述革命历史、讲述英雄故事为主,以此来唤醒国人的爱国心。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迫切需要加大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由此,以表现平凡岗位上的百姓故事为主题的电影逐渐拉开序幕。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美学指的是能够反映社会问题、反映社会心理的电影艺术形式,表达的主体应该是老百姓或者身边事,通过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加工,赋予其艺术性,影片内容源自生活与社会,但又对民众有一定的反思及教化作用。如电影《十八洞村》就是讲述退伍兵杨英俊带领亲戚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影片中以脱贫攻坚为背景,充分体现了国家新农村战略下脱贫攻坚的帮扶政策,也展现了村民想要改变生活状况的决心。

3.英雄主义美学:英雄人物的建构

主旋律电影中对于英雄主义美学的建构,主要是凸显革命领袖形象以及再现英雄人物原型,缅怀革命先烈,突出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标榜先锋模范作用。

英雄主义美学对主旋律电影中塑造高大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如电影《毛泽东的故事》对于国家领袖人物的塑造;电影《董存瑞》《小兵张嘎》中对于革命英雄人物的塑造;电影《钱学森》《袁隆平》对于科学家精神的塑造。美学在电影的创作中起到了艺术化处理的作用,对英雄人物的形象进行艺术再现,在场景选择、气氛渲染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1.重视画面风格的视觉奇观运用

周宪教授在《视觉文化转向》一书中,对于“视觉奇观”在电影中的概念做了说明:“奇观就是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是利用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人们天生对于奇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在电影的选择方面依然对画面的“奇观”有着强烈的喜好。电影的视觉奇观可以看作是电影的外壳,包括电影的画面、构图、镜头表现、色彩、声音等各个方面。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电影的视觉奇观可以利用三维软件及后期软件进行创作及加工,从而创造出影像的真实,实现特殊场景的再现。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过程,每一次的进步都与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关联,每一次的进步都让观众兴奋。观众期盼电影视觉效果上的改进,也希望能够看到日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奇观[3]。迈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愿意走进影院感受更好的观影效果,主旋律电影也逐渐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开始重视画面风格的视觉奇观效果,力求用精良的制作来感染观众,营造更加真实的视觉感受。

主旋律电影中的视觉奇观表现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场景上的奇观,如电影《金刚川》对于战争场面的塑造,美军轰炸机的不断空袭,榴弹及水下延时炸弹炸毁木桥的效果处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英勇的精神。又如电影《流浪地球》中对于冰雪覆盖下的地标建筑及行星发动机的呈现等,都体现了视觉奇观的震撼效果。二是角色及动作上的奇观,如电影《中国机长》对于客机驾驶舱失压后机组人员的状态呈现,让观众真实感受到飞机下降的速度、高空的寒冷及当时情况的危急,从而表现了机长在危难时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这些视觉奇观都为主旋律电影的故事表达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也是主旋律电影营造真实场景的保障。

2.讲究人物角色的明星品牌效应

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在人物角色的选择上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与领袖人物样貌相似的特型演员;二是具有丰富演出经验的专业演员;三是塑造现实主义题材时的业余演员或没有演出经验的群众。这些演员的加入使得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能够完成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作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及感染力,但在商业化的电影市场中,其票房并不是很理想,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冲击。一直以来,年轻人是电影院线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做年轻人喜爱看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导演一直研究的命题。随着中国电影、电视市场的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明星孕育而生,这些明星除了有专业的演技外,还具有自身的品牌效应,除了给电影提供一定的票房保障外,还可以吸引电影公司等资本市场的经济投入。主旋律电影有了明星阵容的加入,有效助推了主旋律电影市场的繁荣[4]。

2020年8月,由管虎指导的主旋律电影《八佰》就选择了许多具有明星效应的演员,除了黄志忠、王千源、张译等演技派演员外,还邀请了欧豪、魏晨等歌手明星的加入,刻画了八百名战士的形象,可以说每一位角色都是主角。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国军人的气盖,导演安排进组的演员进行军事技能及体能训练,力求让每一位演员都能更好地展现军人的形象,导演并没有为了提高票房一味地追求明星效应,而放松对于演员的要求。欧豪饰演的战士端午更是承包了影片的哭点,深情演绎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对亲人依依不舍的爱,使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军人的无私奉献及强大的信念,只有同仇敌忾,才能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正视与商业媒介模式的融合

主旋律电影在制作上前期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与精力,完成制作在发行阶段又会出现明显的后力不足。早期,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主要依靠国家及政府的资金注入,通过电视、报纸等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手段较单一,宣传的形式也过于政治化,难以唤起较大范围民众的观影热情。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电影制作人、导演逐渐感受到电影的商业化制作及包装宣传所带来的利好,于是主旋律电影也正视了与商业媒介的合作,开始走商业电影的模式之路。在巩固国有投资的同时,进一步吸引商业资本的加入,为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流,也为主旋律电影的包装、宣传提供了更专业且形式多样的服务[5]。不仅在国内的电影市场进行营销,还把主旋律电影推广到海外进行上映与发行,最大化扩大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及经济收益。主旋律电影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才会有更多的电影公司、企业及电影人蜂拥加入,打造“人力、物力、技术”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电影业遭受重创,但主旋律电影却是一个丰收年,位居中国电影票房前列的影片中,有五部影片都是具有主旋律电影色彩的。电影《八佰》突出重围,以31亿票房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等影片,这些主旋律电影除了有精彩的剧情,精良的画面效果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与商业媒介进行融合,在“主旋律”的外衣下绽放光芒,讲述具有“中国精神”的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

四、结语

主旋律电影是历史发展的特定艺术产物,除了具有电影的视觉美学表现外,还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新时代,国内外各种资讯鱼龙混杂,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除了在课本中学习中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外,还应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感受中国,感受中国力量。这就要求主旋律电影创作者根据时代的变化,积极主动开展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从而适应市场及观众的需求,打造国人爱看的主旋律电影体系,推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如此,电影工作者还应勇于开拓,丰富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题材及表现形式,深入钻研作品的文化内涵,赋予作品多层次、多维度的涵义。除此之外,中国主旋律电影还应进一步拓宽海外电影市场,向世界展现中国精神,宣传中国的思想与主张,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猜你喜欢
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印花派对
越剧《窦娥冤》的戏曲美学解读
饮食美学中还乡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外婆的美学
现代生活美学之城
生活美学馆
VR崂山:虚实相生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