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国务院在2014年颁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知以来,环境污染事件持续上上,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近些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增多,如“3.21”响水爆炸事故、“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其产生后果的程度也逐渐加重。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环境风险因素逐渐增多,环境突然事件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安全管理工作面对的形势相当严峻。伴随着新环保法的出台,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加深,需要全面落实环境安全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环境保护监测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通过各项举措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以及提高运用能力等方式,提升环境保护应急能力。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指导精神下,需要积极做好应急监测,从而满足国家新规定和新要求,通过构架完善的系统平台,加强对应急监测管理全过程和全层次的落实,确保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环境安全[2]。
应急监测是进行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进行应急处理时,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及时发现和快速监测,在事故发生之后,就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抑制环境污染的过度蔓延,这样一来便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面积。及时发现可以确保环境污染事故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利用应急监测技术来得到基本数据,促进污染事故能够得到快速解决,针对不同的污染事故和监测处理,需要采取不同的及时性处理方式。快速检测是在污染事故发生之后,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来进行应急监测管理,在关键节点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时间进行定性以及半定量、定量分析,为应对方案的制定争取足够的时间。
针对事故现场的监测数据和视频录像等新型,利用卫星和5G技术进行监测数据收集和上传,可以通过环境应急监控系统平台将这些数据信息在控制中心屏幕显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实时传送视频图像,应急专家可以依据有关数据进行研判,科学部署环境变化应对方案。可以调配应急物资。
相比常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精密性较高。如果应急监测部门都配置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就要花费大量资金,其日常管理和维护也需要消耗大量资金,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通常使用频率不高。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辖区中构建应急监测网络,对辖区中各个应急监测部门现有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高度整合和统筹配置,既能节约仪器设备采购资金和管理维护成本,也能实现对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3]。
应急监测采样直接决定应急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要加强应急监测现场采样管理,确保应急监测采样的科学合理性。一方面,应急监测人员抵达事故现场后,首先需要初步对污染事故进行评估和判断,然后尽快锁定应急采样的重点区域并制定现场采样和调查方案,之后便可以按照应急监测采样方案高效地开展采样和调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反映出污染事故的真实情况和扩散范围。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加强应急监测采样的频率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突然并且通常持续较长的时间,事故初期应当适当加大采样频率,后期需要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拖尾效应,适时缩小采样频率,进行跟踪监测,以便对事故处理成效做出准确评估。
在事件发生的初期,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迅速、准确查明污染物种类。首次监测项目应尽量全面。要在首次监测的基础上确定污染控制监测项目。污染控制监测项目不宜太多,应抓主要矛盾。污染控制监测项目应选择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重视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从首次监测开始,我们就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掌握了污染带变化和行进规律,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污染趋势分析快报,及时预告污染带前锋到达沿河各地的时间。应急监测强调的是“急”,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尽快报出监测结果。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各种信息量传输方式,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通道,确立统一的数据报出渠道。应急事故处理过程中有许多的部门会参与其中,涉及安监、环保、消防等多部门。因此,要求我们在应急事故监测中,必须服从指挥,与各部门协调好关系,建立高效的应急事故监测、处置系统。同时,我们应急监测人员要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如不能及时了解可能会对我们的结果分析和方案调整造成影响[4]。
就我国社会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与常规环境污染事故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种类更为多样化,发生的随机性、危害性、紧急性和持续性很强,监测和治理的难度更大。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协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