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少佳 李爽 沈阳大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运动健身类APP的用户。我国健身市场用户规模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2月,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上涨至89238万,同比增长了93.3%。其中,健康管理APP月活用户突破2405万,同比增长152.8%。预计到2022年,中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将达到2115亿[1]。虽说目前市场上运动健身类APP数量有近千家,但是用户分布却比较集中。根据十大品牌网“2020运动APP十大品牌排行榜”显示,市场上运动类APP前五名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Keep、咕咚、乐动力、悦动圈、悦跑圈。
虽然目前市场上运动健身类软件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目前市场上运动健身类APP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软件目前还只具有GPS定位、记录运动数据和监测用户身体指标等基本功能,这种较低的准入门槛也是在线运动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运动健身类APP只具有这些基本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运动健身类APP不能够较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往往需要下载多个运动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用户使用软件的满意度,进而阻碍了运动健身类APP的发展。
目前市场中的运动健身类APP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缺乏独特的核心诉求。部分APP为了获得用户,甚至直接将竞争对手受欢迎的功能照搬照用。一般而言,运动健身类APP的用户较分散,软件之间的相互渗透率不高,用户集中度低,如果没有特色功能很难获得用户黏度。有时候即使部分用户尝试去使用其他款APP,在使用新鲜感过后,如果软件和之前使用的软件差别不大,用户也不会选择继续使用。因此同质化现象是运动健身类APP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运动健身类APP没有实现盈利,少部分已经开始盈利的APP也因为盈利方式单调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事实上,大部分运动健身类APP的初期发展往往是仿制其他类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发展轨迹,盲目设置收费项目,但是这些收费项目并没有考虑用户的消费习惯,只是在用户想使用的功能板块直接要求用户付费,不仅无法获利,往往还会流失顾客。
任何软件在运营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运动健身类APP更是如此。《2019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显示,运动健身类APP自2017年以来,在隐私政策测评中持续垫底。而且已经有不少的运动健身类APP因为用户隐私问题被下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运动健身类APP没有在用户隐私政策中告知用户其对应的使用环境、收集目的和存留方式等。甚至有些运动软件还因保护不到位导致用户电话号码、健身活动路径甚至住址被泄露等情况,这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运动健身类APP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
应用软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软件的功能,作为提供运动相关服务的运动健身类APP更是如此。APP开发商一定要重视软件的功能更新,紧跟潮流,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运动健身类APP联合品牌实现产品电商化成为丰富运动APP内容的重要途径选择。实现产品电商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建健身配件品牌,在APP商场里上架出售运动健身配件或者运动装备。Keep就是通过出售自己品牌的运动配件和运动装备,从一个健身工具向运动商业平台逐渐转型。二是与其他品牌联手实现跨界合作,这种方式可以给软件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悦跑圈就曾与可口可乐、阿迪达斯、杜蕾斯等国际大牌进行合作,并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运动类APP在对自身功能进行丰富的同时,还要做好产品的差异化定位,打造自身特色功能。事实上,目前市场上较为成功的运动健身类APP在起步期往往靠单点突破;在发展期,则源自用户在线运动的多样化诉求,逐步丰富产品形态。例如KEEP就是致力于提供健身教学、跑步、骑行、交友及健身饮食指导、装备购买等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悦跑圈就是一款专注跑步的运动APP,具有最全面最精准的跑步数据记录功能。而咕咚则致力于通过游戏化、社交化和碎片化的方式,来鼓励人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只有做好运动健身类APP的精准定位,开发好软件的特色功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强有力的竞争力。
目前,运动健身类APP和大部分的互联网软件一样,通过广告来实现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下,软件开发商在资讯阅读或者活动体验界面插入广告,给用户送去商业产品资讯,促进用户实现购买行为。但是在实施这一策略时要特别注意用户的感受,尽量避免在功能界面强行插入广告。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还可以尝试容易引起用户共鸣的视频广告,给用户进行更主观、更丰富的广告植入,提高广告带来的收益。另外设置VIP功能、开设精品课程、售卖运动装备等等增值服务也是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
首先,软件公司要重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工作,比如建立个人信息安全小组,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重大风险识别、产品数据合规指引制度等。其次,在开发设计软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涉及的用户隐私信息,同时尽量避免收集过多的用户隐私。在用户使用软件之初明确告知用户将收集哪些信息,并承诺绝不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做商业上的利用,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